20100916自由時報   處理釣魚台事件 馬政府進退失據

上一頁 下一頁
 

20100916自由時報  

九月十三日的下午,海巡署浩浩蕩蕩派出十二艘巡防艦艇,以「例行性巡護」為名,駛往釣魚台海面,整個航程由兩名「中華保釣協會」人士所駕駛的「感恩九九」漁船,成為唯一接受其巡護的對象,而這十二艘海巡署艦艇並在十四日清晨與日本海上保安廳七艘艦艇對峙長達四個多小時,之後又全程護送這兩名「保釣」人士返回台灣。如果,這種無勇無謀、置國家整體利益為兒戲的「保釣」模式,就是當年的「熱血青年」成為「熱血中年」後,僅有的無能作為,則藍軍幫閒近來紛紛表達憂慮的「骨牌效應」,已經從現在開始正式啟動了。

在選舉投票前兩個月,再次惹出所謂的「保釣」風波,無論是出於被動、因應無方,或是見風使舵、順藤摸瓜,這個事件對國民黨來說,都將成為壓垮都會中間選民信賴的最後一根稻草。這次的釣魚台衝突與二○○八年遭日艦撞沉的「聯合號」爭端,在起因、性質、時機上完全不同,絕不是外交部所謂「每隔一段時間出疹子」,可輕忽視之;正向極端深藍路線靠攏的馬政府,在幾個關鍵點上的連續誤判、魯莽操作,已經無端將台灣捲進美日中新近的區域角力之中,並且向國際社會提供了其欲藉此向中國獻媚呼應的解讀材料,國台辦昨日即「稱讚」此舉「符合兩岸的共同利益」,這是馬英九中國觀作祟、國際觀不足的重大失策。

這次的釣魚台問題,緣於本月七日上午,一艘中國「閩晉漁五一七九」漁船駛入釣魚台群島海域,遭日本巡邏船「與那國」號攔截、碰撞,船員與船隻並被日方逮捕、扣留的事件,雖屬偶發,但隨著中日雙方相互抗議,以及美日持續聯合軍演的共伴效應影響,情勢急遽惡化,中國不但宣佈延期舉行原定中旬召開的東海油田雙邊會談,中國境內的日僑學校並傳出被民族主義者襲擊的非理性發展,在此情況下,一群中國港澳保釣人士入境台灣,欲與台灣保釣團體一同前往釣魚台「抗議」,馬政府如何在捍衛主權、鞏固同盟、爭取實利之間妥善拿捏?是非常實際的治國能力展現。

首先,針對釣魚台的主權歸屬,台灣、日本、中國三國政府皆宣佈,這個無人島為其「固有領土」,但是二次大戰後,依據舊金山和約,當年並未將釣魚台群島視為日本應放棄的領土,而是日本同意美國對於琉球群島等諸島實施聯合國信託管理。一九七 ○年,美、日進一步簽訂「琉球返還協定」,將釣魚台群島的「行政權」還給了日本,次年因此爆發第一次「保釣運動」,美國參議院乃在通過該協定時,將行政權與主權加以區隔,主張行政權轉移無涉主權,這是釣魚台爭議延續至今的現實狀態。

釣魚台一方面在美日安保條約的範圍之內,一方面也具有豐富的石油蘊藏與漁業資源,站在台灣利益極大化的立場,最佳方案當然是透過協商談判,與日本尋求「擱置爭議、共創雙贏」的合作可能,共同開發該海域的經濟價值,同時確保台灣漁民的漁權;最不可取的下策,則是暴虎馮河與中國聯手,對日本使出保釣船入侵的幼稚挑釁。然而偏偏馬政府正是選擇了損人又不利己的最差方案,問題就出在馬政府的大中國史觀已經吞噬了其對台灣主權的認知。

因此,台灣主權絕無爭議,我們卻看到,馬政府竟然可以去與中國擱置台灣的主權,大簽十四項協議,但與日本為了釣魚台,卻是「不惜一戰」,任期已近尾聲,台日漁權談判竟一籌莫展、交出白卷;現在甚而本末倒置、走火入魔,耗費人民稅金大張旗鼓的開出艦艇群去宣示對釣魚台主權,但又無從解釋何以中華人民共和國「閩晉漁」入侵釣魚台時,中華民國海巡署全變成了無所作為的死人?或者,上次台灣「聯合號」去海釣時,為什麼沒派艦艇護漁,這次兩個保釣人士刻意前往虛晃一招,就要勞師動眾,不惜自取其辱?主政當局到底是在照顧人民、大局觀照,還是在搞政治、發洩個人仇日情結?至此一目了然。

這次海巡署巡護「感恩九九」出海時,中國港澳保釣人士在我野柳漁港拉起「打倒日本軍國主義,誓死保衛我國領土」標語送行,場景彷彿清末拳民再現,而「我國」到底所指為何?對照馬政權的國家錯亂,真是一大諷刺,當「中華民國」都被推倒了,國民黨這張骨牌還能不倒嗎?「骨牌效應」的啟動,此之謂也。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