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16自由時報   從五中全會看中國的內外交迫

上一頁 下一頁
 

20101016自由時報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五中全會昨天在北京揭幕,四天秘密會議的主題,是審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同時,在以黨領政、一黨專政的中國,黨的大型會議必然牽涉派系、人事鬥爭,政治局常委習近平是否當選中央軍委會副主席,攸關他後年接任胡錦濤的「接班人」地位,是熱門話題。就在此時,人權鬥士劉曉波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中國於全球貨幣紛爭成眾矢之的,南海爭端尤使鄰邦對其疑懼大增,五中全會乃因適逢內外挑戰紛至之際舉行而備受矚目。

先說經濟社會問題。所謂「十二五規劃」,指從明年起的五年經濟及社會發展計畫,按官方說法,主要是因應正處關鍵期的國內外發展情勢,將「注重以人為本,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並強調「要提高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可持續性」。從而,縮小貧富差距,改革所得分配體制為其優先重點。胡錦濤曾就此提出「包容性增長」之說,希望實現「全體人民共享改革開放成果」。

官方說詞之外,重要的是,中國近三十年改革開放,的確打造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也有如鄧小平所言,「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不過,先富的總是官宦、商人及特權階級,今日中國實係由形形色色利益集團和階級組成「權貴資本主義」社會,貧富極其懸殊,人民尤其看不慣權貴及利益集團的貪腐,其間矛盾成為危及經濟社會穩定的最大因素。在此同時,中國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長期貶抑人民幣匯率,被指不公平貿易的罪魁,既引起歐美不滿,也不啻壓抑國內消費及庶民福祉,必須改弦更張。矯正目前明顯的發展失衡,因此是「十二五規劃」成敗關鍵。

比經濟問題更受矚目的,是政治改革。在十月八日挪威諾貝爾委員會宣布劉曉波獲得和平獎之前,中共退休幹部和知識界已經發起連署,公開要求言論出版自由。包括《人民日報》前社長胡績偉等人的聲明,指出「建國六十一年,搞了三十年改革開放,我們還沒有得到香港人殖民時代就有的言論出版自由」。

更可悲的,中國總理溫家寶近數月來在國內外就政治體制改革有六次講話,也遭到官方媒體「新華社」等過濾刪除。胡績偉等因此憤慨地說︰「連國家總理都沒有言論出版自由!」他們感慨︰「人民的『當家做主』地位實在太窩囊,…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實在太尷尬。」劉曉波得獎,促使這一公開信有更多人簽署。另外,據英國BBC日昨報導,包括作家戴晴等一百多人簽署聲明,譴責中國當局鎮壓打擊公眾慶祝劉曉波的做法,要求立即停止這些非法行為,並釋放被拘押的公民。

五中全會的黨國當局,所面臨的因而是經濟、政治、人權及對外關係的重大挑戰。在內部,人民以行動要求實現社會正義,公平分享經濟發展的成果。更諷刺的,儘管毛澤東喊出「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已經超過六十一年,人民至今連言論、出版、集會、結社、人身安全等基本權利都遭剝奪;沒有基本人權自由,中國人民不知如何「站起來」?就現實而言,一個政權建立在剝奪包括總理的基本人權,未能讓庶民公平分享經濟發展成果,這樣的政權本身,正是「和諧社會」的最大風險。同樣地,國際間從最近南海爭端,也紛紛質疑中國所謂「和平崛起」,是不是與其人權紀錄一般,完全是說一套、做一套。

五中全會所凸顯的諸多問題,其實是台灣嚴肅思考與中國關係的機會。不過,馬英九政府一意傾中,勢必對中國的種種,只看光鮮亮麗的一面,近來已出現諸如「十二五計畫是兩岸加強合作追求共榮契機」之類的一廂情願。在ECFA及馬政府加緊全面交流的現況,近墨者黑,台灣不但經濟正被鎖進中國,民主自由也面臨倒退。香港昨天有兩位議員,只因要特首就劉曉波得獎表態,竟被逐出議場。台灣人民必須挺身,力抗馬政府把台灣帶向如此沉淪之境。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