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18自由時報   王丹︰中國模式 備受各國質疑

上一頁 下一頁
 

20101018自由時報   

記者黃以敬/專訪

儘管中國官方威脅警告,諾貝爾和平獎還是頒給中國異議人士劉曉波,劉曉波二十一年前參與六四天安門學運遭遇共軍鎮壓,二十年後又因為發起「零八憲章」連署、呼籲中國政治改革而遭重判十一年牢獄,無法親自領取這座國際矚目的和平獎座,但同樣曾多次被中國政府逮捕入獄的民運人士王丹(現任清華大學客座助理教授)強調,這個獎代表的是,全世界對中國模式的普遍質疑,這種藉著政治倒退與犧牲勞工人權而換取的中國經濟成長,國際社會已經逐漸認清、產生質疑,甚至開始批判了……。

政府迷信賺錢 台灣人就須警覺

記者問︰諾貝爾和平獎頒給劉曉波,代表什麼?

王丹答︰劉曉波獲獎是很公平的事;從高一點的層次來看,這是「中國模式」已經受到各國廣泛質疑。這是很大的轉折,在此之前,全世界、包括台灣在內,都風靡經濟成長驚人的中國模式,但藉助中國知名知識份子秦暉的形容,其實這是「高增長、低人權」的模式,全世界以為這是成功的模式,但清醒的人逐漸認清這種模式有問題,其經濟成長的背後,其實是犧牲人權,尤其勞工人權。

劉曉波的得獎,就代表國際社會對中國模式,從盲目崇拜逐漸轉到質疑,進而到批判角度。

還有一個現象值得注意,這次劉曉波得獎 ,在諾貝爾獎的歷史上,罕見地全世界政要紛紛聲明表達支持,不是各國都認識劉曉波這個人,顯然是國際社會共同對中國表達立場,指出中國模式有問題。如果全世界都有此轉變,台灣更應有此警覺,重新思考中國這種增長模式是否適合人類社會?適合台灣去盲目追求?

問︰從一九八九的六四學運,到二十一年後的今天,外界稱中國發展如同「大國崛起」,你如何看中國有哪些改變?

答 ︰經濟看似成長,政治卻是大幅度倒退,這就是中國模式的特點,而且這兩者是結合一起、相輔相成,沒有人權上的壓制,不可能有這種快速經濟成長,這在民主國家是很難的。中國經濟增長的秘訣, 是勞動成本低、人工便宜,這背後是政治的高壓專權,是一黨專制,取消工會、 禁止工人遊行,壓低勞工成本、薪資。

中國勞工階層沒有工會,就是嚴重侵犯人權,勞工如何爭取權益?例如富士康事件,十幾個工人跳樓才提高工資,本來不應付出這麼大的代價,應是工會與資方的協調,在民主社會應是如此,中國卻根本沒有勞動人權,政府沒有為廣大勞動者謀取福利,這十幾例跳樓事件,就是中國勞動人權的警訊。

ECFA只求利益 卻欠缺人權配套

另一例子是貧富差距,去年中國政協會議上,就有報告顯示,中國○.四%的人掌握了七十%的財富,財富集中度高於美國。

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也曾坦承,中國收入分配差距越來越大,主要是基層勞動者在一次分配中所占比重越來越低,而公司和富人所占比重越來越高,這也造成中國社會對立,例如官僚資本隨意漲價來獲取高額利益,甚至勾結動用國家機器壓榨弱勢民眾遷地等。這也是為了經濟付出的另一人權代價。

如果遵行中國模式發展,一定是走到迫害人權。近年兩岸交流越來越多,曾有台灣政府高層直言,「現在賺錢最重要」,執政者如果迷信、甚至要模仿中國模式,逐漸接受這種經濟為先的思維,對台灣的政治、民主發展就是一種危險,勢必會倒退。

就像台灣與中國簽訂ECFA兩岸經濟協議,國際貿易沒什麼不可,重要的是有無配套,有無保障勞動人權?有沒有促使中國勞動環境改善的配套?有沒有要求中國社會開放?不要只落入血汗工廠賺錢的汙名。如果有,就不可怕,但目前看起來是沒有,必須警惕,難道是台灣要接受中國欠缺人權的經濟模式。

問︰各國對劉曉波案的關切,對中國會有何後續影響?

答 ︰因為國際壓力,劉曉波的釋放是指日可待,預期一、兩年就會釋放。過去中國比較封閉,但目前中國對國際外貿的依存度已超過六十%,不可能自絕於國際社會之外,中國如果選擇與全體西方社會作對,貿易、經濟、外交、政治都會受影響;重要的是,國際社會要持續對中國施壓,對人權問題有統一立場,且要堅定。

但要提醒各界,就算劉曉波被釋放,不要以為就是中國政治進步,我當初也是壓力下被釋放的,但釋放十年了,中國政治還是沒進步,劉曉波就是一個當頭棒喝, 一個人因為講話就要被判坐牢十年以上重刑,這國家是不正常的。要檢視中國政治有很多指標,要看黨禁有沒有開放?報禁有沒有開放?民間團體解禁否?有沒有開放海外異議人士回國?

其實目前在中國內部,對於中國人權問題有很多反省,反而是國際社會及台灣,對中國真正的問題注意很少,全世界對中國的正確認識還不夠,例如近年台灣官方及部分主流媒體大多只著重中國的經濟成長,部分媒體甚至只報導好的一面、忽視壞的問題,有點自欺欺人。直到劉曉波得獎,媒體才注意中國人權問題,這顯示大家還沒看到真正的中國。

問︰劉曉波曾公開期許馬英九當選總統後能堅持反共理念、持續出席六四活動,但似乎情況並非如他期待;台灣社會該如何正確認識中國?

答︰劉曉波對台灣民主發展一直很關注,被捕前曾發表文章,強調「台灣的民主將是大陸很好的啟發和示範」。

他曾撰文批判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二○○五年的中國行,質疑當時在野的國民黨跑到中國大陸反台獨,讓他難以理解,民主社會中的最大在野黨領袖,居然在獨裁社會公開抨擊自己國家的民選政府,這在民主國家「殊為罕見」。

中國模式滲台 有水煮青蛙危機

劉曉波對馬英九總統也有過期待,他肯定馬英九過去的反共立場,且數年來一直出席台灣紀念六四集會,馬更多次公開表示,「六四問題不解決,兩岸不可能有政治談判」。劉曉波曾呼籲,馬英九在二○○八年如願當選後,仍應出席六四週年祭,那才是對北京政權的最大考驗。

劉曉波對連戰、馬英九總統和台灣民主的許多看法,就是我們民運人士的共同意見。中國其實是很明顯的印象,追求經濟成長、但政治保守倒退,國際與台灣政府對此都應有清楚陳述與態度。台灣到底要走什麼路?要經濟也應該要人權。

但老實說 ,我目前對台灣官方沒有什麼期待,現在兩岸國共關係好到這種地步,越來越多中國模式思想會滲透到台灣,中國資金 、陸生都越來越多,希望台灣政府能非常重視中國人權,可能是不切實際的。

有人說,中國是大國崛起,但誠如劉曉波所寫,其實這是「大國沉淪」,經濟發展高於一切的沉淪思維。以前台灣還會講人權 、講民主發展,但現在越來越有以經濟發展為先的思維,這就是另一種中國對台灣「水煮青蛙」的危機。如果台灣政府只追求經濟成長而忽略人權,這就是中國模式的影響,不太可能期待。

只能希望台灣民間社會,應該更多關心中國人權及政治、社會問題。希望更多人認清中國問題,台灣應有更多人能聽聽中國民間的聲音,例如中國年輕一代作家韓寒。我常跟學生說,尤其要多聽「反對者」意見,因為中國執政者、其實幾乎所有執政者都不會說真話,所以韓寒部落格的點閱量已超過四億人,某種程度上代表中國年輕一代的意見。

問︰建議台灣該如何面對中國?

答︰台灣本身的民主發展其實也有問題,兩千年政權輪替後,大家以為台灣民主要大幅進步,結果公民社會好像反而萎縮,國家力量還是大於社會力量,學運、工運 、農運、社運都漸漸式微,知識份子對社會的關心熱情減少,年輕人知道UNIQLO名牌, 卻不知道劉曉波,就要小心了。台灣要長期穩固的正面發展,須更鼓勵社會公民力量,重新找回對台灣的熱情,讓公民社會蓬勃發展。

盼台發揮力量 促進中國民主化

最重要的是,中國目前很急著跟台灣政治談判,台灣應該清楚表態、要求,中國必須要達到實質性的政治改革、民主發展,才可能跟中國談判,這會有國際社會的支持,人民才會支持。難道台灣的政治或談判,是要跟中國的威權政治拉近?雖然馬英九當了總統,不再出席六四相關紀念活動,但我還是期待台灣政府及民間,都要好好把握時機,必須要促使中國向台灣拉近,更民主化。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