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25自由時報
前日本駐台代表池田維(記者張茂森攝)
駐日特派員張茂森/專訪
前日本駐台代表池田維最近出版的新書「日中台可能建立一個新秩序嗎?」,最近在日本受到矚目,職業外交官出身的池田以新聞記者的簡潔筆調記錄台灣現況、預測台灣未來動向,並對台灣存在的問題提出只有外交官才有的獨特觀點。
45年外交生涯 始末皆台灣
池田長達四十五年的外交工作生涯從台灣開始(外務省研修生),也在台灣結束。他在日前接受本報專訪,針對書中未曾詳述的一些問題提出看法,例如最近吵翻天的釣魚台主權問題。池田毫不猶疑地點出,中國和台灣的釣魚台問題,在本質上是不同的,台灣是以漁權為主,中國目的則是針對釣魚台的領有權。池田認為,日本應該認真地和台灣談漁權問題,找出一個大家都能滿意的共同點,降低隨時都可能發生的緊張,甚至可以避開「中台聯合抗日」的疑慮。
台灣人認同感 李登輝時代開始
有關日本如何看待台灣,池田將台灣的近代史分成李登輝以前和以後兩個階段,台日斷交後到李登輝時代之前的兩蔣時代,台灣人都被教育為「我是中國人」,而且「台灣也是中國」,國際社會沒有必要有別於中國而特別對台灣好。進入李登輝時代後,台灣人民對台灣的認同感
(identity)愈加強烈,國際社會因而更加重視台灣的存在。
李登輝時代以後的台灣,因為民主化而不同於中國,台灣人民認為自己是台灣人而不是中國人的比例也越來越高。「台灣不等於中國」的情勢逐漸確立,國際社會也逐漸把對中關係和對台關係分開。住在日本的台灣人強烈要求日本政府在國籍上分清「台灣」和「中國」,最後被日本接受,馬上就要實施,這是台灣人對台灣認同所致。池田表示,他深切地體會到這個事實的存在。
東亞局勢 台灣的參與是前提
日本民主黨內閣成立後,一直在推動所謂的「東亞共同體」構想,但台灣除了在亞太經合會(APEC)以外,想在東亞地區參與多國間的會議,都遭到中國打壓。池田認為,討論東亞的問題但排除台灣,是不可能有成果的。他說,今後要共同處理東亞地域內的問題,無論中國如何打壓台灣,「台灣的參與是一個前提」。池田的結論是:目前台灣的民主政治和經濟規模,是「亞太地域無法忽視的一個最重要資產」。
新書爆料/ 溫家寶一句話 日台FTA胎死腹中
池田維新書「日台中可能建立一個新秩序嗎?」封面(記者張茂森攝)
〔駐日特派員張茂森/東京二十四日報導〕前日本駐台灣代表池田維,在剛出版的新書中指出,台灣的將來並非取決於美國和中國的軍事力量,「不由台灣兩千三百萬人民決定是不可能的」,他同時強調,台灣的現狀一旦改變,「日本經濟生命線將遭受重大打擊」。
前日駐台灣代表池田維出書驚爆
書中爆料,八年前日本「經團連」負責人曾在北京與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會談,表示日本研究要與台灣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溫家寶當場威脅:「日本有沒有想到這會對在中國進出的日本企業造成多大影響?」日台FTA只因為這一句話而泡湯。
二
○○五年五月到○八年七月駐台的池田維,在他的新書「日台中可能建立一個新秩序嗎?」中指出,中國一心想拿下台灣,不只是「祖國統一」,而是台灣的戰略價值,中國顯然想利用台灣東部的港灣,做為其潛艦基地;另一方面,台灣的存在對日本也有重大意義,日本從中東進口的石油百分之九十以上,油輪必須經過台灣東部或台灣海峽,「台灣的現狀一旦發生變化,日本的經濟生命線將受到重大打擊」。
關於台灣的將來,台灣海峽的現狀很難預測究竟能維持到什麼時候,雖然將來發生武力衝突的可能性短期內已經減少,但仍無法完全排除,而台灣的命運不會是由美中兩國的軍事力量來決定,而是操在兩千三百萬台灣人民的手中。在民主化以前的台灣,很少有「台灣住民決定台灣將來」的想法,但在民主化後,無視兩千三百萬人民的民意而改變台灣現狀,根本無法想像。
有關台灣歸屬問題,書中指出,日本政府的立場是,日本在舊金山和約中放棄台灣後,「日本沒有獨自的權限去認定台灣的歸屬」,這項立場沒有任何改變。也就是說,對這個問題,日本沒有任何發言權;一九七二年的日中共同聲明沒有直接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也是根據這個立場而來。
對釣魚台問題,池田指出,中國的釣魚台策略是企圖以「中台聯合抗日」的手法,一方面牽制日本,另一方面也達到牽制日台接近的目的。他指出,過去台灣總統府和台北的日本交流協會之間,針對釣魚台問題有所謂的「地下管道」,但從二○○八年六月的「聯合號」沉船事件上看,馬政府好像沒有這種管道的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