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28自由時報
記者蘇永耀/特稿
東京影展事件中國昨正式回應是「溝通不夠」。這是很奇怪的說法,台灣代表團的團名行之有年,日方主辦單位都沒任何意見,何來中國代表團橫柴入灶蠻橫干預!國台辦的調子看似放軟,說穿了仍是要封殺台灣的國際人格。
王毅最近在美國的談話說得清楚,表明台灣要參與對外活動,就得先經北京點頭,試圖尋求歐美國家的支持是「於事無補」。國台辦昨記者會上也說,大陸已多次表明這立場。
因此,從中國的角度,東京影展中方代表團挑釁要求台灣改名「中國台北」,只是延續一貫的立場。
國台辦昨也沒否認這點。整個問題在於「技巧」出現問題;尤其大剌剌在國際媒體前造次,貽笑大方,這是北京所謂的「沒有必要的內耗」、是「溝通不夠」。換個說法,如果在事前、暗地裡進行施壓(溝通?),便無此事件。
進一步而言,無論是東京影展中方的強硬態度,還是國台辦的軟調,北京要把台灣的國際參與圈進「一個中國」的立場,沒有任何不同。更糟糕的是,不僅是「未來」的參與方式,連台灣已加入國際活動,中國都干預介入。
對照馬英九自誇改善兩岸關係,北京不僅沒因為國民黨政府的傾中而善意對台,反更加速封鎖台灣的國際人格。吳敦義將此事件定位為「個案」,顯然反映對中國作法的無知。北京立場很清楚,兩岸簽署ECFA完成經濟一中後,接下來便是政治一中;沒經過與其「溝通」的國際活動,中國都有意見。
東京影展台灣代表團團長、新聞局電影處長陳志寬在力爭尊嚴時曾說:「ECFA不是剛簽嗎?不到半年為什麼他們要提這,我也很納悶。」其實,一點也不需納悶。就因為已簽ECFA,中國更有恃無恐;將台灣「一中化」,才正加速展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