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19自由時報   前有「民主先生」現有「反民主先生」

上一頁 下一頁
 

20101119自由時報   

雖然國共已經簽署ECFA,該協議也在國民黨擁有絕對優勢的立法院通過,但為捍衛人民作主的基本原則,台聯仍將第三度提出公投案,下週一向中選會遞件。或許有人會問,既然國共都把ECFA從生米煮成熟飯了,還有什麼必要提公投案?答案是,ECFA簽署之後的發展,一如之前有識之士的預料,中國從經濟到政治,對台灣愈為步步進逼,在這種情況下,人民更有必要以具體行動,向馬政府聲討「主權在民」的權利。

或許另外有人會問,馬政府透過公審會,接連駁回公投案,這次台聯第三度叩關,結果亦不樂觀。以馬政府的「反民主」本質,這種發展當然有其可能。問題端在,難道馬政府一而再、再而三侵犯人民的民主權利,身為國家主人的我們就得乖乖聽話,讓馬政府為所欲為嗎?我們甘願讓自己的基本權利,就這樣活生生地被馬政府扼殺嗎?如果馬政府在ECFA,嘗到草菅民意的滋味,而且民意也無動於衷,則馬政府必定食髓知味,「反民主」行徑將層出不窮。

消極來說,人民提出公投案,馬政府予以駁回,而人民再接再厲,不甘罷休,那就會締造一項紀錄,即,把民主當幌子的馬英九總統,任內必將留下無數次反公投案的醜陋紀錄,成為台灣民主史上的一大笑柄。透過這項史無前例的紀錄,舉世將輕易地看出,馬英九骨子裡便反民主,這是任何花言巧語都隱瞞不了的。以往,李登輝前總統有「民主先生」之美名,如果馬英九背負「反民主先生」的罵名,則此一污點必將與他違逆民意追求「終極統一」,一起遺臭萬年。

國共簽署ECFA,表面上以虛構的「九二共識」為基礎。但當馬政府陶醉於所謂的「一個中國、各自表述」,期望兩岸互不否認時,中國官員不論簽署前後都清楚地強調「只有一中、沒有各表」,且自始至終都視中華民國為不存在之物。而且,當馬政府鴕鳥般聲稱ECFA是單純的經濟協議時,中國官員毫不客氣地強調「經中有政」,也就是說,ECFA的棉花糖,和其包裹的一中竹籤是分不開的。現在,ECFA簽署了,不但台灣的經濟命脈落入中國手中,連台灣主權也不斷遭其鯨吞蠶食了,更不容台灣人民束手無策、坐以待斃。

國共簽署ECFA以來,中國除了在政治、經濟領域對台灣更加盛氣凌人,即連電影、體育方面也開始對台灣下馬威了。不久前的東京影展,中國官員蠻橫要求主辦單位更改台灣的名稱,還以商業利益威脅參展的台灣藝人。近日,亞運跆拳道比賽,中國亦遭懷疑利用主辦國優勢,硬是把奪金希望最高的我國代表楊淑君判以「失格」,以掃除中國參賽代表奪金的障礙。甚而,馬政府快馬加鞭,開放中國學生來台就讀、研究,不惜給予羨煞本地學生的高額補助。如此發展下去,台灣不僅在兩岸互動矮一截,搞不好台灣人民連在自己的國家都將淪為二等公民矣。

馬政府事事「以中國為主、對中國人民有利」,一再踐踏台灣民意,台灣人民即使有所反彈,馬英九也相應不理。台灣人民的國家主權、就業機會、教育機會等一一遭到剝奪,自我感覺良好的他,仍以為可以繼續一意孤行,漠視民主程序,走他「終極統一」的陽關道。有鑑於此,台灣人民不能再姑息養奸了。即將來臨的五都選舉,乃至未來的總統大選,是台灣人民選擇為民服務的「公僕」,大家當然要慎思明辨、選賢與能。不過,選「人」並非民主的全部,唯有對「事」也能行使公投權,兩者相輔相成,才是民主的全面落實。ECFA公投案不可不爭,眉角就在這裡。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