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21自由時報   一遇到中國 馬政府沒硬過

上一頁 下一頁
 

20101121自由時報   

記者鄒景雯/特稿

只要仔細觀察馬政府處理楊淑君事件的過程,很容易整理出一個基本原則,能吞先吞,實在不能吞,就閃過中國。現在不能吞的階段已經經過,迎面而來的則是「閃中國」。明明咬定楊淑君電子襪有問題的,是中國的趙磊,他才是始作俑者,韓裔菲律賓籍的洪性天只是配合的「共犯」,結果整起風暴如今卻被操作成對韓國人的「洩憤」,背後的真正原因何在?

若說楊淑君事件的關鍵人物是誰?洪性天排名絕不是第一位。楊淑君比賽當天,對手是越南選手,領先比數拉大到九分之譜,越南方面毫無異議,洪性天也未作反應。但在擔任技術代表的中國跆拳道管理中心副主任趙磊「提醒」後,洪性天才「宣判」。說難聽點,趙磊若是「藏鏡人」,洪性天就是「真假仙」,台灣要抗議,應該二者都來,怎麼會避重就輕呢?

除掉事實面人的因素,若論主辦單位,中國擔任這次亞運的主辦國,事發後,趙磊與世跆盟秘書長梁振錫出面召開記者會,若光明磊落,趙磊大可坦蕩說明,為什麼要禁止翻譯台灣記者的提問?是怕台灣的聲音鬧到國際?還是有什麼鬼,因而心虛?就此,主辦單位更是台灣抗議的對象,馬政府又怎麼只找亞洲跆拳道聯盟給交代?

因此,稍加回想,馬政府從一開始的態度由軟遇壓才轉「硬」,到後來的選擇性表態,一加對照,立即明瞭,其實一遇到中國,馬政府從來就沒「硬」過,這才是真相。

近日,因此而起的另一件笑話是,國安會就此事展開沙盤推演,稱政府不能魯莽,否則將造成兩國對立。倘若這個消息屬實,不但證實上述馬政府之所以慢半拍的考慮緣由,更讓人對這種水準的政府大開眼界。如此「國進民退」的思維取向,還叫做民主國家的政府嗎?

故而,楊淑君事件之所以引發民憤的癥結,起因於當局不敢得罪中國,結果仍然是不敢得罪中國,對於選手來說,到底有沒有作弊?這是一個比得不得牌更重要的人格問題,馬政府不針對污衊她的中國採取對策,卻稱要以三百萬培植楊淑君,難道這就是江湖上最盛行的「封口費」文化正式搬上官場嗎?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