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24自由時報
北韓於二十三日下午向黃海上南韓所屬的延坪島開砲後,南韓迅速依據「交戰規則」向北韓還擊,南韓國防部也隨之宣布進入緊急備戰狀態,並派出戰機在西部海岸戒備。這也是南北韓近來衝突中,北韓砲火首次波及到有南韓居民居住的島上。對於北韓此一動作,中國立即表示關切。北韓的挑釁,看起來像是在回應南韓日前的演習活動,然而北韓心裡想要的,其實是美國對於北韓的回應。
過去在小布希總統時代,美國對於北韓的動作總是有所回應;對於北韓提出的要求也總是儘量滿足,直到無法接受為止。這樣持續循環的「假談判」模式,讓北韓得以多次將包含美國在內的六方會談夥伴,玩弄於股掌間。
但是隨著歐巴馬政府的上台,改變了美國過去對北韓問題回應的模式,不再讓北韓予取予求。美國祭出四項原則處理北韓議題:第一、朝鮮半島徹底實現無核化是美國不變的目標;第二、絕不承認北韓是核武器擁有國;第三、不容許北韓轉移核武器和核物質;第四、美國將在東亞同盟國防禦問題上竭盡全力。美國亦開始以堅定卻又冷漠的態度回應北韓,「冷處理」所有關於北韓的議題。
美國這樣的轉變,終於讓北韓再也無法按捺得住,急欲奪回議題的主控權。於是北韓先是難得的邀請美國核專家訪問北韓,並且毫不避諱地向他們展示北韓的鈾濃縮設施,展現北韓核開發能力。隨著就在美國專家結束訪問返美,並在前日公開訪北報告後,北韓立即在次日以實際行動向南韓發動砲火攻擊。
針對北韓連日來的一連串動作,不難推斷北韓意在引起美國的注意,迫使歐巴馬政府改變目前對北韓「戰略性忍耐」的政策,回應北韓,回到過去與北韓交往的模式,繼而滿足北韓提出的要求。
也就是說,對南韓開火並不是北韓的目的,北韓目的在針對美國。因此,在美國尚未改變對北韓政策之前,朝鮮半島的和平仍然有一長段道路要走。
(作者高佩珊 為英國艾塞克斯大學政府研究所政治學博士,交通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