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06自由時報
多次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中國流亡作家貝嶺來台參加一場人權座談會時表示,他不反對兩岸交流,但台灣應有基本堅持,不必看大國臉色;貝嶺直言,馬政府未善用國際視野及外語能力的優勢,邀請國際知識份子數量不如扁政府,反而比較在乎與中國維持關係。貝嶺原本希望來台出席第三十屆世界詩人大會,卻因中國因素遭到拒絕,主辦單位聲稱絕無政治力介入,但貝嶺強調,「既然大會不歡迎我,我就不出席,但主辦單位應勇於承認他們拒絕我出席」。
貝嶺所稱「看大國臉色」,言語中之大國不待言,國人皆知乃是中國,因為馬英九總統執政後向中國傾斜,看中國臉色,造成台灣在經濟、人權、司法、外交、國防等各方面大倒退,形同中國的附庸,讓台灣人民抬不起頭來,毫無尊嚴可言,失去了未來的希望,此一傾中路線已成為台灣人民恥辱的印記,故而「看大國臉色」一語,真是說出了台灣人民最深層的痛苦。
以貝嶺聞名世界的詩人地位,竟然不能參加世界詩人大會,除了他的異議份子角色,遭到中國介入干擾之外,令人想不通有何道理存在?更可笑的是,台灣老一輩的部分詩人在戒嚴時期打著反共詩人旗幟,淪為統治者的幫閒文人,打壓萌芽的本土文學,如今竟然搖身一變,成為媚共急先鋒。這是時代流轉中最大的諷刺,卻是當年許多類似團體、個人進行政治轉型的典型。國民黨不就是最好的代表,從所謂的漢賊不兩立,稱中共為共匪,雙方打了幾十年的仗,死了百萬千萬人,這些根深柢固的「家國之仇」,與截然對立的意識形態,在連戰二度敗選,以國民黨主席身分與中共總書記胡錦濤會面後,竟然一笑泯恩仇,之後更在自稱蔣經國傳人的馬英九上台後,不共戴天的世紀之恨,一夕之間化為乾柴烈火般的不倫之戀,簡直令人無法想像。
現在的馬政府看中國臉色,仰中國鼻息,聽中國旨令行事,所以貝嶺因中國施壓未能參加世界詩人大會,就馬政府而言只是小事一樁,去年,受到世人敬重的西藏流亡精神領袖達賴喇嘛,欲來台為八八水災受難者祈福,也是備受干擾,最後因人道因素難以阻擋不得不放行,卻嫁禍於高雄市長陳菊,並配合中國打壓南部綠色執政縣市。即便日前馬總統到高雄為該黨候選人助選,仍公開指責高雄未有直航班機為陳菊之失政,卻不檢討自己為了直航、中國觀光客,放棄了多少應堅持的主權與人權,以討好中國。
馬總統在民主先進的美國接受法學博士教育,深受民主薰陶,理應了解人權超越族群、宗教、文化、性別,為普世之價值,以捍衛民主為職志。再者,馬總統雖出生於香港,卻是吃台灣米、喝台灣水,在這塊土地上撫育長大,更應視台灣為最終的故鄉。不料,馬先生當政之後,在民主社會所受的教育,與這塊土地的恩情,仍無法超越其內心深處的大中國意識形態、民族主義情結,因此在其掌舵之下,竟然違反多數乘客的意願,強行要將台灣這艘船駛向他心目中的故鄉中國。
為了到達這個終極統一的目的地,馬總統不惜犧牲許多台灣先民打拚得來的成果,多數台灣人民珍視的價值與生活方式,只為向中國靠岸。這兩年多以來,馬政府振興經濟的藥方只有一帖,向中國討救兵,譬如誇大中國觀光客的消費能力,意圖以外部力量挹注內需,製造經濟回溫的假象。老謀深算的中國,在深切了解軍事力量無法達到併吞台灣目的後,改採以商逼政、以經促統的策略,當然也樂得配合馬政府的傾中政策,大力釋出所謂假利多。但是,中國的居心,連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都能識破,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透過經濟加強與台灣聯繫,隨時可以「關閉水龍頭」,切斷經濟利益提供,唯獨馬政府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於是為了取悅中國,只能看中國臉色,自甘淪為附庸的卑微角色。中國流亡詩人貝嶺通行自由世界,卻受阻於馬總統主政下台灣的一場所謂世界詩人會議,台灣的形象受損猶是其次,更重要的是,台灣的民主與人權早已慢慢變質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