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11自由時報
〔編譯陳成良/法新社奧斯陸電〕諾貝爾和平獎今年的得獎者、中國異議人士劉曉波因遭監禁無法出席頒獎典禮,也無人代為領獎,這是諾貝爾獎史上第二次出現這種情況。首次發生這種情況是一九三五年的得主德國記者奧西埃茨基,他因反對德國軍事擴張,觸怒納粹,早在一九三三年納粹黨策劃焚燒柏林國會大廈案後的鎮壓行動中,就被捕入獄。
一九三五年得主 反納粹被關
一九三五年挪威諾委會宣布奧西埃茨基獲獎,令納粹領導人希特勒震怒,下令所有德國公民不得領取任何諾貝爾獎項。為避免外交爭端,凸顯諾委會與挪威政府之間的獨立性,身兼挪威外長的柯特、前總理莫溫克爾等兩名委員事前退出諾委會。其後,挪威國會更規定官員不能兼任諾委會委員。
希特勒禁止德人 領諾貝爾獎
隔年的頒獎典禮上,挪威王室無人出席,也寫下自一九○五年挪威獨立以來的首例。歷史學家認為,最可能的原因也是不想進一步觸怒希特勒。就此層面而言,今昔兩次無人領獎的頒獎典禮有所不同:儘管受到來自北京的明顯施壓,挪威王室仍毅然決定出席今年的頒獎典禮。
奧西埃茨基當年無法領取獎章和證書,也引發另一段插曲。一名沒沒無聞的德國律師以詭計欺騙奧西埃茨基家人,進而把獎金據為己有。一九三八年奧西埃茨基與世長辭之前,最後一次公開現身,就是在這名律師被依詐欺罪判勞改兩年的法庭聽證會上。
這段插曲也促使諾貝爾委員會往後在得獎人無法出席的情況下,優先讓其家人代為出席領獎。其後因政治因素無法出席領獎的三名得主,蘇聯異議人士沙卡洛夫、波蘭團結工聯領袖華勒沙都由他們的夫人出席領獎,緬甸民主領袖翁山蘇姬則由她的丈夫與兒子代為出席領獎。
不過,在諾委會宣布今年由劉曉波獲獎後,中國不但不准劉出國領獎,更軟禁其夫人劉霞,還禁止劉曉波的三位兄弟出境。也使今年出現史上第二次和平獎獎章和證書頒不出去的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