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12自由時報   董立文:劉曉波獲和平獎 北京反應像義和團

上一頁 下一頁
 

20101212自由時報   

〔記者蘇永耀/台北報導〕中國抵制諾貝爾和平獎頒獎典禮,台灣智庫諮詢委員董立文昨指出,中國號稱已崛起,但從北京對此幾近「義和團式」的反應方式,等於打回文革原形;充分看出中國仇外、缺乏自信的心態。

仇外又缺乏自信 打回文革原形

董立文也認為,馬英九不該只有口頭要求釋放劉曉波,而是要有「具體的行動」。例如兩岸協議的協商,應放入人權與自由的價值,才能真正發揮影響力,而不是只有嘴巴講講而已。

中國政府對劉曉波獲獎的反應,董立文指出,這就是典型的「外強中乾」。他觀察說,北京現面臨第四代權力交接第五代的時刻,對劉曉波的處理,勢必也經過中央政治局,也就是這兩代的集體決策。這意味未來習近平等第五代接棒後,仍會是緊縮人權、鎮壓民主。

習近平等人接棒 仍會鎮壓民主

董立文另舉證,之前還會提「政治改革」的中國總理溫家寶,這段時間也都不再提類似的言論。

董立文強調,劉曉波獲獎,折射出北京領導群對於民主的畏懼與恐慌,也看出整個仇外的情緒。例如荒謬的「孔子和平獎」,也嗅到那種對西方的仇視態度;事實上,這些都反映「義和團的思考模式」。

中國號稱崛起,董立文認為,在二十一世紀的第一個十年將結束,北京卻表現出這種「打回原形」行為模式。未來第五代的習近平也代表文革世代,他們如今展現的政治觀,正象徵中國將走回老路。

董立文特別舉習近平最近到重慶見薄熙來,並對開展「唱讀講傳」活動表示肯定;薄熙來還說,這是以正壓邪,用先進的、紅色的、正派的東西來抵制那些低俗的東西。這看出兩人不僅政治結盟,還走「吹捧毛澤東」老路。

董立文指出,劉曉波獲獎後,相較北京的強硬態度,中國輿論或網路相關的評論,不像往常充斥那種「憤青」或民族主義的狂熱。中國未來的民主,還是要「寄希望於人民」。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