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216自由時報   一股台灣文化發展的逆流

上一頁 下一頁
 

20110216自由時報   

馬英九總統的傾中政策,正以全方位的幅度展開。其中,攸關國家主權、經濟產業的傾中作為,比較容易被國人察覺,但,有關思想、文化的傾中作為,則往往不易察覺,或者,即使有人察覺,也不太重視思想、文化的洗腦作用。最近,馬政府把「中國文化基本教材」改成「中華文化基本教材」,而且,把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等四書置入九八課綱,再加上之前增加中國史和文言文的比例等,就是嚴重傷害台灣人民主體思想的惡政。

首先,「中國文化基本教材」改成「中華文化基本教材」,與馬英九要求官員稱對岸為「中國大陸」或「大陸」,不宜稱之為「中國」,實有異曲同工之妙。馬英九把中華文化涵蓋到台灣來,一如他將台灣視為中國的地區,都是終極統一意識形態在作祟。而馬英九獨尊中華文化,也完全違背了台灣的歷史與現況,即,台灣在歷史上匯聚了中日歐美等文化,早已產生截然不同於中華文化的多元(多源)景觀。所以,馬英九推動中華文化,堪稱台灣文化發展的逆流。

其次,以往兩蔣也從事「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其背景主要是中國進行文化大革命,兩蔣遂標舉中華文化以凸顯自己的正統地位,因為在國際上當時蔣、毛有中國代表權之爭。隨著台灣的民主化,以及主體意識的興起,中華文化之外來本質,愈來愈明顯,也愈來愈少人崇拜了。反映在教育上,則是代表中華文化的國文文言文、四書所代表的中國文化基本教材,逐漸淡出學校教材。如今,馬政府為了追求終極統一,又強迫灌輸青年學生中華文化,無疑是教育改革的逆流。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馬英九提倡中華文化,目的並非跟中國爭正統,而是要與中國聯手鼓吹中華文化,壓制台灣人民的主體思想。在馬英九心目中,中華文化優於台灣文化,一如有人自以為是「高級外省人」,殊不知,馬英九所推崇的中華文化,到處夾雜封建氣味的內容,與台灣的民主環境格格不入。老實說,那些文言文、四書,或許可以聊當個人的興趣,但若刻意編成教材,強迫灌輸給年輕學生,為馬政府的意識形態服務,便是十分可議的反民主心態了。

馬英九或許不知道,中國歷史上四書之形成,即,大學、中庸與論語、孟子等量齊觀,以及前二者置於孔孟著作之前,乃是政治意味十分濃厚的安排,它所形成的理學傳統和政治秩序觀,非常有利於高高在上的專制統治者。抑或,馬英九其實是了解這個歷史的,所以想利用四書來合理化他的獨斷獨行。大家不妨看看,中國的專制統治者,如今也在天安門廣場,豎立起巨大的孔子塑像了。試問:假使孔子的思想有益於促進民主,中國的專制統治者容忍得了他的象徵意義嗎?馬英九也不妨捫心自問,強迫青年學生學習四書,對台灣的民主發展是利是弊?

姑且不論史前文化,三百多年來,早期僅有原住民、平埔族的台灣,經過漢人、荷蘭人、西班牙人、日本人拓殖、統治,二次戰後又受美歐文化影響至鉅,不論在血統上、文化上,都跟中國人、中華文化有所區別。馬英九的就職演說也承認:「我們繼承的種種歷史文化,不但在這片土地上得到延續,更得到擴充與創新,進而開創出豐富多元的人文風景。」既然如此,還妄言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獨尊中華文化,在學校教育增加不合民主環境的文言文、四書、中國史,居心何在?話說回來,國共兩個中國黨的領導人,有志一同打壓民主、提倡中華文化,不是正好說明中華文化與民主精神背道而馳嗎?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