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217自由時報
德國福斯汽車到底會不會到台灣來設廠?最近出現了重大變數,這項指標性的外商投資案之所以受到矚目,係因為去年馬政府如火如荼宣傳與中國洽簽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各種好處時,福斯這家國際大廠特別被行政院吳內閣提出來當做宣傳樣板,以為ECFA的可行性、正當性、迫切性壯其聲勢。當時也確實引起產官學界一番熱烈討論,主張ECFA非簽不可的一方藉此做為論據,將ECFA可促進投資台灣、壯大台灣推擁的高唱入雲。如此一個被高度期待的領頭羊,如今已分別在中國、馬來西亞設廠,卻遲緩了到台灣的腳步,自然令社會各界感到意外與震驚。
福斯不來的原因為何?說法很多。有謂中國要求福斯在廣東佛山與台灣投資之間二擇一;有謂吳揆大嘴巴,言多壞事;有謂裕隆有意爭取代工生產,再經ECFA整車零關稅,外銷中國,然去年六月簽署的ECFA條文,中國並未同意將整車列為早收;有謂是福斯本身的成本計算問題,雖然工業局已經在土地的選擇與取得上提供各種協助,其仍希望在台設立外勞特區,然未獲馬政府同意。不論真正的癥結為何,或者兼而有之,目前可以確定的是,福斯去年已經加碼六十億歐元在佛山擴廠,去年底也再與馬國簽署了十億馬幣的組裝車廠協議,至於台灣之行則「有待評估」。
ECFA早就簽了,分階段降稅也已在今年元月正式上路,為什麼馬政府當初向國人施放的政策「利多」竟未能兌現?福斯汽車的「喊卡」僅是單一個案,ECFA仍將吸引國際企業經由台灣進入中國嗎?還有什麼「馬式利多」也正面臨了考驗?這些疑問,顯然有必要逐一客觀的檢視,才能釐清公共政策是否已經淪為短線政客炒作的工具,其貿然決策的遺害卻要由全民來買單。
ECFA究竟有什麼好處?歸納主政者當初信誓旦旦的保證,首先他說:兩岸簽訂ECFA讓很多國家重新評估對台灣的投資,有了ECFA加上周邊措施,台灣發展亞太經貿樞紐已經成型。事實呢?經濟部投審會上月才剛公布,二○一○年全年核准的僑外投(增)資金額為三十八億餘美元,較上年同期減少了二成以上,呈現衰退狀況,怎麼ECFA簽署前與簽署後外商的「重新評估」竟是減資?福斯顯然並非單例。
主政者又說:ECFA是與其他國家洽簽FTA的敲門磚,東協、日、韓都有機會,今後他會親自領軍和他國洽簽FTA。事實呢?ECFA簽署至今已八個月,馬政府除了象徵性的與新加坡簽了備忘錄,其他各國絲毫未見進展。同時,主政者不僅絕口不再提起他國FTA如何突破的問題,最近反而變本加厲鼓吹中國市場很重要,徹底違背其分散風險的信諾。這點,數字同樣會說話,二
○一○年投審會核准的對中投資金額達到一二二億三千餘萬美元,比上年同期暴增了一倍以上,反觀自馬政府開放所謂陸資來台投資以來至去年底,核准的投(增)資金額僅一億三千多萬美元。ECFA的真實圖像屆此已經很清楚,那就是:投資中國、壯大中國、依賴中國。
當初主政者也說:協議是純粹經濟協議的特性,不會有政治條款。但如前述,把台灣經濟鎖進中國的後果,其衍生的除了經濟風險,政治風險必然也將接踵而來。果然,自ECFA畫押後,中國硬的一手在國際間全面向台灣出拳,不但國際組織被迫更名,教育、電影、體育各領域無一倖免,連高度敏感的司法管轄都被取代,「一個中國」框架被愈套愈緊,其欲台灣的主權消失,國際空間為之窒息的意圖,已不待言,而共諜更加無孔不入的侵襲馬政府,奪取足令台軍被全數殲滅的軍事機密才是最後的殺手。但主政者非但拿不出對策任令台灣陷於危境,同時更進一步成為協助中國以賺錢、採購、投資等假象,來麻醉人民束手就擒的共犯幫兇。
ECFA簽署實施至今,所有民間反對的疑慮都已一一浮現,福斯是讓馬政府又一難堪的顯例,但也只是冰山的一角而已,現存在水面下的龐大後遺症,正橫陳在台灣生存發展的航道之上。更駭人的是,領航人不思調整轉舵、趨吉避凶,其似乎為了求取支持其連任的外部助力,現正百般順服於中國謀台的政經戰略部署之下,這才是台灣當前最大的危機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