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219自由時報
記者鄒景雯/特稿
出口轉內銷,是台灣特殊處境下,主政者經常使用的技法。一九八六年十月七日,蔣經國藉由接受美華盛頓郵報葛蘭姆的訪問,預告台灣即將解除戒嚴,當天坐在後面低頭做筆記當翻譯的,正是馬英九。
二○一一年二月十七日,昔日的秘書現在成了總統,也接受了華盛頓郵報的專訪,同樣也做了宣布,內容卻是表態他將競選連任。兩相比較,差別之大何止雲泥。
馬先生的受訪內容,當然不只這一樣,但是華郵許多涉及政策面的提問,他幾乎全以文宣出發、選舉導向加以處理。不知國外媒體的訪談感受如何,但以此內容,國內的媒體多數恐怕會評價其老生常談,無甚可觀。因此,還不如馬宣布其競選的意願來得比較具體。
就因為選舉快到了,這不外也是馬先生之所以找美國大報「放風」的主要原因,從而亦可以為這次訪談做出「選舉語言」的定調。所謂的選舉語言,就是選舉時才拿出來講,選舉結束後馬上不再講。這次有兩個重點,一個是中國人權的問題,再一個就是台美軍售、特別是採購F-16C/D的問題。國人都記憶猶新,二○○八年選舉,這些都不是新材料,但是執政將近三年以來,馬政府對這兩大議題的態度很清楚:虛應故事、畏首畏尾、能躲必閃、偽功十足。
例如,針對中國人權,馬先生答得很「妙」,他說「我們會持續在適當時間表達看法」,而這,就是馬先生對人權的認識。人權價值,必須長期關注、身體實踐,哪是什麼表達看法的問題?又哪有何時適時、何時又不適時的計算?這也難怪華郵詢問中國仍有許多維權人士遭到拘禁,是否認為中國人權倒退?他會說出「是否倒退仍待觀察」的話。中國人權算老幾?不得觸怒中國才是「硬道理」。因此,總統任內,六四紀念的數千字長文縮成二百字,達賴喇嘛來台要考量時機,熱比婭則成了國際通緝犯。
台灣需要F-16C/D戰機,這是扁政府在二○○七年就向美積極爭取的項目,國民黨在野時的態度如何?馬先生上台後到現在沒買到,期間還不斷盛傳馬政府只是作態不是真要買,拖到現在,二○一二要到了,F-16C/D的話題果然再度在台灣選戰中「升空」。倘若這是維持台灣制空權的利器,則馬先生過去三年在幹什麼?現在選舉操作,不覺汗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