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226自由時報   陳雲林的照妖鏡之旅

上一頁 下一頁
 

20110226自由時報   

正在台灣訪問的中國海協會會長陳雲林,雖然以「經貿之旅」描繪自己此行任務,連日來仍遭到台灣民眾抗議,所到之處,如影隨形。陳雲林儘管尷尬,身為對台灣統戰的第一線人物,仍不得不儘量保持笑容以對。不過,來自不容異議政權的陳雲林,日昨終於在嘉義宣稱,嗆聲者出自誤解,且以「門外不理性民眾畢竟是少數」自慰。

陳雲林或言不由衷,或因只是做蜻蜓點水式訪問,對濁水溪以南的風土人情極其隔閡,才會有這樣的發言。以好客熱情著稱的中南部台灣人對陳雲林嗆聲,主要是因他所代表的中國,既未能善待自己十三億人民,且馬不知臉長,千方百計強要把台灣併吞為它的一部分,多年來不但以文攻方式打壓台灣在國際社會活動空間,並常祭出武力恐嚇手段威脅我國。如此對台灣極為敵視的國家代表,即使來者只是中國民運人士王丹所稱的Q咖角色,在台灣這個民主多元國家以最具主體性著稱的中南部群眾,當然要挺身而出,表達他們對專制又霸道中國的抗議。

事實上,陳雲林此行,絕非單純的所謂「經貿之旅」。在中國共產黨的字典中,沒有「政經分離」這樣的詞彙,經濟只是為政治的上層建築打基礎,最終必須為政治服務。陳雲林打著經貿旗號,不過執行中國現階段對付台灣「軟的更軟」策略,企圖以經貿甜頭溶解主體性最堅定的台灣中南部。台灣人民經過多年感受,並未忽視中國的兩手策略還有「硬的更硬」這一面;或者有如雲林地方人士所明白指出,陳雲林一方面宣稱要採購農產品,中國卻同時以飛彈對準台灣,就像布袋戲的「黑白郎君」,絕難接受。換個角度看,今天如果來自同屬無邦交的國家,美國在台協會主席率大企業主前來,或日本交流協會會長邀工商界做經貿之旅,台灣人民會向他們抗議嗎?

只要是腦筋清楚的台灣人民,從常識出發,都可看穿中國這種對付台灣的兩面手法;這也正是在抗議人群中所出現的,大都是一般庶民。更明顯的,號召群眾向陳雲林嗆聲的,也是主體性最堅定的民間團體。以這次組成行動聯盟,反制陳雲林,堵路攔人,展現台灣人民意志的「二二四高雄大行動」為例,主其事的台灣南社,即是主要由醫師、律師、教授等專業人士所組成的公民社團。有如此高水準的團體號召,難怪高雄市長陳菊對於市民表達不同聲音時的理性自制,要稱讚他們對民主認知的成熟。

這其實也凸顯警方在處理陳雲林相關維安工作的過度,必須調整。雖然陳雲林不是第一次前來,但他每次一來,不但主權國家象徵見收,層層戒護的警方還不惜濫權,剝奪人民集會遊行權利,且曾以暴力對民眾相向。這次前來,警方同樣維安過度,全面封街管制不但妨礙人民正常活動營生,也造成尖峰時間交通更為壅塞。來自中國的Q咖維安規格超過總統,雖是一貫對中國卑躬屈膝的馬政府習性使然,但在台灣,即使總統都要常遭人民頭家當面嗆聲,而陳雲林又自以跨越濁水溪為能事,有什麼道理要他免受台灣的民主理性多元洗禮?

陳雲林此行,本質上即旨在直接經由親身接觸對台灣中南部做統戰,形同對無能的馬政府打了一巴掌。馬政府施政績效鴉鴉烏,數月前五都選舉於南二都且一敗塗地,眼見在即將到來的國會及總統選舉已不樂觀,有意在於台灣政治插一腳的中國,即使不改為馬英九助選的心意,情急之下也必須自己進場。從而,陳雲林前來,以經濟手段為餌,當然可以吸引若干政商業者捧場。台灣人民於是看到,過氣政客、政治和尚及利欲薰心的工商業者圍繞著他請客吃飯,統派政媒也極力為此行吹噓,所有這些配合陳雲林的賣力演出,只是徒然照映當事人醜惡的嘴臉,讓台灣人民更看清楚他們的不識大體。

一次台灣之行,即突出中國對付台灣的兩面手法,引出政商業者的唯利是圖,凸顯馬政府對中國的凡事叩頭;只有「照妖鏡之旅」,方足以貼切道出陳雲林此行的特點。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