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05自由時報   總統怎可以「我看報才知道」

上一頁 下一頁
 

20110405自由時報  

前總統李登輝最近批評馬英九總統:「領導者不能說『我不知道』這句話」,因為領導者就有如領航的船長,大家都在等船長發號施令,如果船長什麼事都說不知道,船上的人會「死了了」。李前總統這段話,相信不是指領導人什麼事都要知道,但是當領袖的人遇事時,必須有兩個要件:一是當機立斷,有效處置;二是概括承受,負責到底。

李登輝為什麼要這麼說?肇因是馬英九最近在處理大法官提名爆發爭議的過程中,為了安撫司法、婦女等團體的反彈與不滿,說出「我是看報才知道」、「如果知道,絕對不會提名」等語,因此引起這位前總統的上述評論。

「我是看報才知道」這句話,出於最高當局之口,確實比例超乎正常。當他還未出任總統之時,國民黨的中心任務刪除了所謂的「九二共識」,記者詢問他時,他說了這句話;高雄出現了令人側目的「他,馬的」看板廣告,大家向他查證,他又說了這句話;未經當事人同意將台商列入馬蕭後援會名單,究竟是怎麼回事?他還是只有這句話。當選總統後,角色與責任已經不同,但是「我是看報才知道」這句話似乎依舊是馬先生的口頭禪。周錫瑋宣布棄選新北市長,儘管外界看到國民黨事前施加了沉重的壓力,馬先生並且親自約見了當事人,但事後他不改其志,「看報才知道」;這次,馬先生為了提名,曾經在三月二十八日於總統府與邵法官等人面談,但是造成爭議後,他說:三月三十一日一早看報才知道。

看報才知道,表示事前不知道,按照李登輝的標準,這不但不夠格當國家領導人,他還很可能會害死人。這麼說,不是完全沒有道理。例如,這次為了疏減民怨、化解危機,馬先生率副總統蕭萬長、司法院長賴浩敏共同召開記者會向社會道歉,總統一個人道歉就已經是最高的規格,何以還要找兩個人墊背?總統府的理由顯然是一個是大法官審薦小組的召集人,一個是推薦人,因此都脫不了干係。問題是:審薦小組這次向總統呈報的是九人增額建議名單,不是四人足額名單,馬總統不是沒有其他選項;同時,總統府向各界要求舉薦的制度已經推動多年,從未聞推薦人還要對其提出的人選全權負責者,因此這種三人一字排開的道歉方式,讓外界看到了領導人一人的推諉、懦弱,不願擔當,這才是國家最大的危機。

輕率說出「不知道」,涉及的後坐力同時包括誠信問題。一個極可能發生的場景是:未來四名大法官提名人選在送進立法院審查時,如果立法委員要求四人立誓必須誠實交代三二八當天與總統會面的經過,是否曾觸及三歲女童遭性侵案的判決?萬一說法有所出入,則將會有何種後果?當天與四位被提名人的約見,陪同馬總統的府內官員既不是總統府秘書長,也不是主管國內事務的副秘書長,而是負責國外事務的副秘書長高朗,這個特異的安排,是不是也透露了馬先生不依體制依關係的核心決策圈真相?以及何以經常狀況外、無法掌握機先的癥結所在?

做為總統,之所以不能說「不知道」或「如果早知道」,原因在於不論知不知道,總統的工作只有兩個,一個是處理,一個是負責,非但沒有任何的模糊地帶,同時根本不容許存在「如果早知道」的空間,這種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艱難挑戰,當國家面臨重大事變時,尤其顯得格外重要。台灣是個處境特殊的國家,來自外部與內部可能危及國家利益的變數眾多,因此台灣的總統一個錯都不能犯,否則即可能造成邦國傾覆、人民受害,類似大法官提名這等既定政務,如果都因應成漏洞百出的敗筆,則真有大事發生時,馬先生的「不知道」還有說出的機會嗎?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