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10自由時報
商業週刊提到:「捐錢給主要幾個大型慈善機構的善款,雖然應該會具體為災民做不少事!但若從國際NGO及NPO的專業標準來看,也並不及格!因為國內許多大型慈善機構每年的『財務報表』及『特定專款項目』,歷年來都未能比照歐美公益機構透明化或主動公開!因此,每回有多少專項的善款,或其中的『餘款』,被挪用其他用途,外界也毫無所悉。」
由此得知,我們正缺乏一個有如供應鏈分工的架構,讓公益可以被「專業分工」地執行。以這次日本的募款為例,藝人藉由表演號召更多的民眾捐款,扮演「開源」的角色;而如同投顧公司基金管理人,妥善地運用善款,以最小成本達到最大績效「節流」;公益團體依專業領域,提出具體的計畫,例如:「災區孤兒照護」等等,扮演好「執行公益」的角色,不必再從事非本身專長的募款活動,就能有穩定的經費來源。「開源」、「節流」、「執行公益」三者之間就能產生一個「監督與評核」的機制,讓善款得以發揮最大的效用。
(作者游凱翔 任職外商企業,高雄市民)
紅十字會應更誠實、透明
或許各界檢核援助行動時,除了數字,更能長期關心實際執行狀況。畢竟賑災行動除了要有效率外,也要看效果,兩者是並存的。對於廣大愛心民眾的關注,紅十字會必須要透過網站、傳媒等管道向大眾誠實揭露相關援助規劃與進度,才能讓捐款人的愛心沒有疑慮。
(作者羅傑 現任研究助理,台北市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