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03自由時報
幾經波折的「黃金十年」,日前鄭重地在總統府公布,率先發表「活力經濟」篇。然而拜讀其內容,竟有多處充斥著二○○八年政見重新換裝的痕跡,但對於六三三則刻意避而不談。此一作法無異是間接宣告許多承諾已逾期跳票。
但儘管六三三確定跳票,馬總統猶如患了選擇性失憶症,仍堅持當初是以八年期程為規劃,還提出令人啼笑皆非的新解;包括目前已有階段性成果的說法,以及仍需時間評估、未料到大環境惡化等推託之詞。不惜誠信盡失,亦忘記了馬市長在民國九十三年三月十三日對當時陳總統的批評:如果把什麼都推給大環境,人民選這樣的總統有什麼用?
另外,馬總統談話中顯有諸多偏離事實的詮釋。根據經濟部的統計,二○○七年的僑外投資高達一百五十三.六億美元,二○一○年僅有三十八.一億美元,大幅減少七十五%,且自二○○七年以來年年下滑,何來馬總統所言投資環境的改善?
在IMD國家競爭力評比方面,今年總排名乃歷年最佳,但細部的資料顯示,政府效能的表現卻是拖垮整體競爭力的包袱,且政府財政自二○○八年以來從第四十一名大幅退步至第九十一名。
如果黃金十年是建立在這樣的執政經驗上,人民如何能安心?也許,倡導讀經的馬總統應該以身作則,發表政見時切莫大言不慚,以免難以實踐。
(作者陳彥霖 為基金會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