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17自由時報  劉憶如的選擇,在一念之間

上一頁 下一頁
 

20111217自由時報  

經建會主委劉憶如提出「烏龍公文」,為國民黨政媒勢力藉揭發宇昌案打擊蔡英文增添柴火,連日來經中研院院長、院士等生化科學家澄清辯駁,一場「動用國家機器追殺對手」的醜劇被台灣人民看穿,連帶造成馬英九選情大逆轉,內部傳出「設停損點」的說法。不過,拿出烏龍公文的劉憶如,在自爆「不想奉陪,too much,我要辭職!」之後,不但拒絕向蔡英文道歉,不承認經建會擺烏龍,還決定好官我自為之。

當事人也許自我感覺良好,但是問問一般公眾,認為劉憶如充當馬吳棋子或打手的社會觀感卻顯然普遍存在。箇中道理不待法律程序,僅從常識出發,其實即可判明。

劉憶如十三日所出示的文件,如其為真,顯示二○○七年三月三十一日時任行政院副院長的蔡英文,已經名列宇昌生技公司發起人。政府官員兼任營利事業負責人,不但違法,法律出身的副閣揆列名宇昌生技,且當時又係朝小野大的時期,劉主委如具一般公民的常識,即可知事屬不可能;要以這樣的文件誣指蔡英文,尤其荒唐。

再從文件的英文內容看,蔡英文的抬頭之後註明她是「中華民國(台灣)副閣揆,二○○六—二○○七;國立政治大學教授」。任何稍具常識的人都可辨識,這顯示蔡英文已非行政院副院長,劉憶如卻故意在記者會上至少五度強調「三三一文件才是大關鍵」,甚至與立委一搭一唱,暗示蔡英文三月雖尚未接任宇昌生技董事長,但已知會離開行政院,似有事先安排出路之嫌。

事實從常識來看已經很清楚,烏龍文件如果只是劉憶如所說的幕僚「資料誤植」,理應於出手之前,即可查知。然而,她仍然以此示人,合理的解釋是她與背後的「影武魔頭」沒有想到,蔡英文陣營居然握有原件,兩相對照,其烏龍甚至加料變造的伎倆,立遭拆穿;原先打算以此文件讓蔡英文無以反擊的人格謀殺詭計,反而盡暴露於國人面前。

尤有甚者,劉憶如在捅出樓子之後,仍辯稱「宇昌案相關資料太多,很多帳目看不懂,公司名稱也變來變去,逐一核對,非常困難且費工夫,出了一點差錯。」這樣的說法,出自一位有經濟學博士學位,曾任教授、立委、金融機構首席經濟專家,現任經建會主委,且主持國發基金的大官,令人不敢置信。

不尋常的事背後必然有因。從表面看,當大官以後的劉憶如,經濟財務專業水準似乎大幅衰退,連基本財務資訊也無力理清,加上馬吳經濟政策的嚴重偏差,難怪台灣近年在亞洲四小龍經濟表現落居最後一名。然而,從她所出示的機密文件有媒體披露於先,她的閣揆長官出事後仍以「卷宗擺錯」、「三月跟八月沒有多大差別」硬拗,從而,更可能的事實應是劉主委不過奉命賣力演出,個別演員之上還有影武者。

誠然,大選關係重大,但為挽回艱困的選情,不擇手段,連最基本的「行政中立」、生技產業發展、政務官風骨、選舉格調都可以完全犧牲。加上黨國總動員,從媒體戰到立委、名嘴出動,連行政部門、特偵組也一起加入配合,如此惡形惡狀,台灣人民看在眼裡,當然要反映在民調之中。

在如此政治利益共同體的黨國結構之下,加入即難以退出。劉憶如在烏龍文件被拆穿的「不想奉陪」立即反應,可能最接近真心誠意。連日來有不少有識之士,引她專治公法學者父親劉慶瑞的典型,或以她學者轉任公職有成的母親郭婉容相比,感嘆、期待的都有。劉憶如在做錯事之後,究竟要繼承上一代的令名,還是繼續為了黨國勝選,做官做到連做人的格調也做掉了,選擇其實就在自己的一念之間。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