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119自由時報  「九二共識」絕不是國民黨勝選理由

上一頁 下一頁
 

20120119自由時報  

馬英九總統順利連任代表著什麼意義?選後不過幾天,馬英九本人、國民黨及其扈從學者,開始企圖在一個薄弱的基礎上添料加碼,以烘托或擴大這次勝利的戰果,其中,若是往自己臉上貼金的,外界可以一笑置之,但是把這次投票的結果詮釋為:證明「九二共識」是台灣的主流民意,這就是對民意的不敬,同時嚴重威脅了國家的主體性,更傷害了未來與中國交涉的縱深,這就不只是得意忘形,而是包藏禍心,那麼馬總統的第二任勢必會走上國內繼續對抗動盪的老路,如此可能會有善終嗎?

近來國民黨有意搶奪話語解釋權的一些說法包括:這次選舉可視為藍綠所提的兩岸關係定位與發展進行公投;馬總統贏了,是「九二共識」的勝利;民進黨內部在選後對「九二共識」有不同看法,更證明國民黨的路線才是正確的等等。這些說法如果能夠成立,基於相同的邏輯,二○○四年那次大選陳水扁連任成功,若解釋為「台灣共和國」才是主流民意,藍營人士同不同意?或者,當時陳水扁的政商問題已經喧騰於外,難道可以解釋為「貪腐」的大勝利?可見這根本是邏輯不通,指鹿為馬,別有用心。何況,這次大選約共有一八○○萬合格選舉人,等於有超過一一○○萬以上的人沒投票給馬英九,這又該怎麼說?

那麼,馬英九連任的正確解讀是什麼?恐怕只有一個說法是可以放諸四海皆準,不管什麼顏色的選民、有與沒有投票給馬英九的人是無法否認的,那就是有六八九萬選民同意再給馬英九一次機會。「再給一次機會」這個民意訊息,放在二○○四年陳水扁的勝選同樣適用,就是讓你再做四年看看,做得好、做不好,再也沒有藉口,最後八年一次算總帳,人民如果不滿意,就政黨輪替,換另外一個黨上來做,馬英九不就是這樣上台的嗎?所以一個正在接受檢驗的人,是沒有資格自吹自擂自己已經受到肯定的。何況,還意圖把一個莫須有的「九二共識」強加在大家的頭上,這就十分惡劣了。

「九二共識」的危險性在於,「九二共識」到底是什麼?馬英九在選舉時一再宣稱「九二共識」就是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他主張的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如果是這樣,怎麼大家從來沒有聽到中華人民共和國這樣講過?馬英九是不是可以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公開呼應對質一下,否則雙方口供都不一樣,馬英九怎麼自圓其說?同時,「九二共識」的發明人蘇起應該是最「權威」的,他在選後坦承,「九二共識」做為兩岸的談判基礎,這樣就夠了,愈少解釋愈好,同時放在國際,就會出問題,因此不適用於國際空間。這樣講,「九二共識」的內容既禁不起細究深談,而且「內外有別」,只能自己關起門來爽,對外就沒用了。蘇起這不就說明了虛構本身的荒謬性,也否定了馬英九的想像,「中華民國」根本見不得人?做為一個中華民國總統可以這樣任令中華人民共和國糟蹋,還對內自欺欺人嗎?

其實,馬英九在這個節骨眼仍然說東講西,這表示他完全不自覺自己已經走到了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處境,再不奮起,跌下去就無死所了。例如他把「九二共識」當成萬靈丹,宣稱有了這帖,經濟會好、企業賺錢、就業無虞、兩岸穩定、主權可保。現在,不要說沒投票給馬英九的選民抱持懷疑態度,就是不少含淚含血含恨投票的人,也肯定會要求馬英九兌現承諾、給個交代、還他們一個公道,如果是一個有責任感的領袖,想到這些早就寢食難安了,怎麼還會在那裡賣膏藥呢?過去四年,馬英九獲得了「無能」的封號,未來四年,馬英九還想加上什麼?沒有比嚴肅反省更迫切的了。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