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130自由時報
馬英九總統勝選後,最令人害怕的是,他說沒有選票的壓力,但有歷史評價的壓力。這句話本是一種自我惕厲,但對於一個能力不佳,方向錯誤,使命感卻特別強的領導人,可能就是一場災難了。
馬在第一任時擁有超高的得票數與絕對多數的國會,具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都沒有做出一番成績,第二任時客觀條件更差,而主觀的行政能力卻不可能變好,因此只要不比第一任差已是萬幸,如何可能創造執政奇蹟?
其實,一個世俗的政治人物,只要對得起選民,就有所交代了,千萬不要扯那種虛無縹緲、玄之又玄的名詞。很多獨裁者常打著「歷史使命」、「歷史評價」的旗幟,罔顧主流民意,一意孤行,對內獨裁,對外發動戰爭,造成難以彌補的浩劫。
馬總統欠缺魄力,應該不會對內獨裁、對外發動戰爭,但多數國人很清楚他的歷史使命是什麼?那就是「終極統一」。在他仍有選票壓力的第一任期內,都可以自我閹割主權,以及簽署ECFA將台灣經濟綁在中國,一旦沒有選票壓力,他不會往「終極統一」跨出更大的一步嗎?
事實上,馬英九因為中國的明助暗助,才能連任成功,他已經欠下中國一大筆人情債,因此最大的壓力不是來自台灣選民,而是中國。如今,他的「終極統一」歷史使命即將與中國壓力交會,是否會擦出火花,引發一場歷史大火,令人憂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