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26自由時報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二十四日展開非洲三國訪問行程,首站來到東非的坦尚尼亞,他在坦國經濟首都三蘭港(Dar es
Salaam)發表擔任國家主席後的首場非洲政策演說時,強調中國與非洲交往講求「真、實、親、誠」,反駁西方「新殖民主義」質疑。他並承諾中國未來三年將向非洲提供兩百億美元貸款,並為非洲培訓三萬名人才,加強對非洲技術轉讓和經驗共享。
習非洲行 為反駁殖民疑慮
習近平此行凸顯對資源極度渴求的中國,在非洲大陸的影響力直線上升,但大舉「錢進非洲」也引發當地怨憤,被批為新殖民主義。越來越多決策者與經濟學家呼籲,非洲應追求一個更平衡的貿易關係。奈洛比智庫「跨區域經濟網絡」(Inter
Regional Economic Network)負責人斯卡瓦提(James Shikwati
)說,非洲人擔心中國前進非洲只為榨取資源,習近平此行主要目的之一,可能就是要緩和這種疑慮。
中國資金勞工大舉進軍非洲
中國近年來大力拓展與非洲的經貿關係,二○○九年成為非洲最大貿易夥伴。北京大量向非洲採購石油及其他原物料,據統計,中國對非洲出口額在一二年達到一千一百三十億美元,相當於十年前的二十倍。同時,中國資金與勞工大舉進軍非洲,嚴重打擊非洲國家脆弱的生產能力與產業發展,出售軍火更讓非洲大陸不得安寧。
法新社指出,儘管中國已崛起為非洲的關鍵投資者,但中非關係也時而緊張。非洲國家抱怨貿易失衡,並指責中國企業和勞工從對非投資中獲益更多。事實上,中國人在非洲興建的公共工程,所使用的設備都是從中國運往非洲,勞工也都來自中國,並未向非洲人傳授和培訓技術。
奈央行總裁籲認清中國真面目
英國金融時報日前刊登奈及利亞央行總裁沙努希(Sanusi Lamido Sanusi)的文章,呼籲非洲不應再對中國存在浪漫幻想,要清醒認識中國幫助非洲的真正目的。
沙努希指出,中國是非洲去工業化、發展遲緩的主要原因之一,指控中國向奈及利亞購買原油的同時,也將其生產的民生用品反向賣給奈國,基本上就是所謂的「殖民主義」,與英國人在非洲、印度的作為並無差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