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26自由時報
經歷過美、中建交那段時期的人都知道,「沒有時間表」是隱瞞、欺騙的同義詞;卡特宣佈建交前兩週,華府還在「重申」與北京建交,「沒有既定模式,也沒有時間表」。
「沒有時間表」意指事情正在進行、還沒有最後敲定、其他無可奉告。如此不誠實、規避性的用語,最後便發生美國大使安克志三更半夜吵醒蔣經國,告訴他「沒有時間表」的大事已經發生。
行政院長江宜樺所謂「統一」不在政府「時間表上」的話,只會加深人民對馬政權黑箱作業的疑慮。
不論事實或法理,「兩岸」的分歧是因為中國霸道所引起,雙方並沒有「統一」的問題。一九七一年,美國大使館政治參事安德遜與康寧祥談話,用語是台灣與大陸是否會「合併」。
馬政權對內說「不統」,但卻與中國有「一個中國」之約束,那就像要女兒與人訂婚,但不要結婚一樣荒謬。跟人家有婚約,對方當然有理由要早日進洞房。國台辦緊催「政治對話」絕非意外,「沒有時間表」更不能安人心。
蔣經國的一個中國政策不合實際,但他不與北京糾纏,涇渭分明,人民還可放心。他向美國大使馬康衛嚴肅否認國共和談謠言,並堅稱任何與中共和談的政府一定會垮台,立場明確。
可惜,他晚年才決心台灣化,錯失美國承認「兩國」的良機:尼克森在一九七四年任命安克志接替馬康衛時,國書特別改用「駐中華民國大使」,以與一九六六年派馬康衛為「駐中國大使」有別,留下「兩個」獨立個體的餘地。
馬英九態度曖昧,接受「一個」中國框架,說「不統」或「統一」沒有時間表,已難取信於人!
(作者王景弘,資深新聞工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