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12自由時報  自經區 MIT農產品殺手

上一頁 下一頁
 

20130812自由時報  

自由經濟示範區計畫分二階段推動,其中第一階段於計畫核定至特別條例完成立法前,透過行政法規推動租稅優惠及未涉及修法部分,形同未經立法院審查把關,即變相「偷跑」!

由於自經區內並無限制使用一定比例的台灣原料,讓許多農民感到憂心忡忡,一位菇農向我抱怨,他原先想把自家生產的香菇推廣給餐廳及小吃店,但大部分的商家老闆都當場回絕,並對他說:「我使用的中國菇,價格較台灣菇便宜,可降低經營成本」。而自經區成立後,中國農工原料挾著輸入區內享有免關稅、免營業稅之優勢,再加上生產成本相較台灣低廉,自然是區內廠商的首選。

近年來,台灣的愛文芒果乾、鳳梨乾、茶葉、毛豆,受到國內外廣大消費者的青睞,一旦廠商輸入上述中國農產品在區內加工,就能在產品打上MIT的台灣品牌,屆時將形成使用「中國原料」的MIT商品與使用「台灣原料」的MIT商品「相互對打」的競爭局面,不啻是幫助中國農產品拓展行銷通路,同時又打擊本土農產加工品的發展。

此外,自經區採取「前店後廠」的操作模式,因所輸入的加工原料不易管控,若運輸至「後廠」加工的過程中,造成中國農產品流入國內市場傾銷,恐將引發台灣農產品價格下滑,而影響農民的基本生計!

(作者葉昱呈 為地方農政公務員,屏東縣民)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