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14自由時報  出訪也被嗆 難再出口轉內銷

上一頁 下一頁
 

20130814自由時報 

駐美特派員曹郁芬/特稿

從台灣前總統李登輝開始,每位元首過境美國都有政治意義。李登輝要突破中共的外交封鎖,爭取一個民主國家元首應有的尊嚴,當然也有出口轉內銷,拉抬國內聲望的企圖。

陳水扁八年任內亦復如此,尤其是二○○四年選舉前過境紐約,受到僑界盛大歡迎,所有活動都公開且高調進行,改變了台灣民眾認為布希政府對他不滿的印象,對扁的選情,明顯有加分作用,國民黨還為此向美方嚴重抗議。

美台關係後來交惡,使陳水扁第二任任內無法再過境美國東岸。馬英九在美台關係互信不足的情況下,第一任任內不敢提出過境美東的要求,這次歐巴馬政府雖同意他過境紐約,也讓馬英九能公開活動,但處處自我設限的作法,在外交方面談不上突破,只能說是馬對自己的突破。

元首出訪還有另一層作用,就是透過支持自己的僑胞來取暖,因為海外僑界藍綠分明,愛憎比台灣內部更強烈。馬確實在紐約感受到挺馬僑胞雪中送炭的溫馨,像是導演李安對他的好評就讓馬很窩心。但是,從抗議者如影隨形,而且不乏年輕學生來看,馬英九的反對者已不再侷限於傳統的綠營支持者。

台灣內部國事如麻,內部的動盪和紛爭仍等著馬英九回台面對。這次過境美國,對馬英九並沒有出口轉內銷,提振聲望的優勢,連想短暫地脫離國內政治現實,都被不斷的示威抗議打醒。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