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15自由時報  藍媒唱衰國民黨?

上一頁 下一頁
 

20130815自由時報  

最近國內有一媒體倡議「國共先簽和平協議」,終止數十年來的國共內戰。

二○○五年四月,國民黨當時主席之所以能做「和平之旅」在北京發表「五大願景」,也是因為國民黨在野,無國家及政府的包袱與約束。國民黨現在是執政黨,總統又兼任國民黨主席,是故在二○一六年之前,絕無可能以「黨對黨」簽訂國共和平協議;若要,必須是「政府對政府」,所以「國共先簽和平協議」,必定是指國民黨下野之後。或許倡議者具先見之明。

那,為什麼執政的國民黨不堂堂正正地以「政府對政府」與北京簽定「和平協議」?要知其答案,只要看看馬政府低迷的民調即可。本月(八月)上旬的台灣民心動態調查顯示:民眾對馬執政的不滿意度高達七十.四%,滿意度只有十四.八%;統獨議題部分只有二十.五%的民眾是贊成兩岸終應統一,高達六十.九%的民眾不贊成;且另外五十二.三%的台灣民眾認為台灣終應獨立成為新的國家。換言之,「和平協議(終極統一)」在台毫無市場可言,民調、市場都對馬政府說了「不」。馬政府亦知道,與北京的「和平協議」必須以「台灣為中國的一部分」為前提方能簽成,但這樣的「賣台」協議已牽涉到國際強權的條約關係,絕非「中」、「台」雙方即可決定,何況馬政府執政的滿意度又只有十四%之時。藍色陣營裡此時冒出「國共先簽」之議,莫非這些人士已看到政權之暮景殘光,所以退而求其次預做在野之規劃?而國民黨「樂見討論」的正面反應也相當程度地引證了其看法?

自古以來,朝代之更迭常伴預兆。無獨有偶,此次馬總統造訪紐約會見了李安,會後李安表示「馬彷彿經歷很多滄桑」。憔悴的總統與低迷的民調,加上「國共先簽和平協議」之倡議,此三者的巧合,是天意、是預兆或是人謀?足堪令人深思。

若這是天意、是預兆,那麼在野的各黨不知準備好了沒?

(作者黃天麟 為前總統府國策顧問)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