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13自由時報  歌聲高處哭聲高

上一頁 下一頁
 

20131113自由時報  

中國國民黨全代會中,吳伯雄先生高歌一曲「國父紀念歌」,盼能平息黨內政爭,還哽咽流淚;可是國民黨內的茶壺風暴,卻是殃及全國百姓也賠上了社會成本,究竟是誰該哭呢?

高陽先生在《清朝的皇帝》一書中,記錄了嘉慶皇帝責臣工詩:「內外諸臣盡紫袍,何人肯與朕分勞?玉杯飲盡千家血,銀燭燒盡百姓膏。天淚落時人淚落,歌聲高處哭聲高。平時慢說君恩重,辜負君恩是爾曹。」這首詩只要將「朕、君恩」改成「民或人民」,無疑是現今社會最佳寫照。

當人民用七百多萬票送馬英九先生入主總統府,至今五年多的任期,當關廠工人、大埔事件、洪仲丘事件流盡眼淚的哭訴,政府在忙什麼又做了些什麼?當伯公高歌一曲只盼馬王能前嫌盡棄,可卻忘了當民眾歷經塑化劑、毒澱粉、假油事件,以及薪資倒退十六年、貧富差距創歷史新高之際,國家資源與政府威信就這樣的蕩然無存。社會經歷這樣的損失,人民如何能在伯公高歌下前嫌盡棄呢?

筆者對於吳伯雄或國民黨沒有期待,也不認為就能平息國民黨內的茶壺風暴,只是伯公這一曲卻也道盡國民黨的可悲!

(作者黃如輝 業工,嘉義縣民)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