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八消失的台灣菁英》
- 陳澄波(1895-1947)



"他,是油彩的化身,畫筆似劍,揮灑出氣勢磅礡的繪畫世界。畫作〈嘉義街外〉入選日本「帝國美術展覽會」,是台灣第一人。為台灣美術運動揭開序幕,繪畫燃燒著他高昂的生命。
228事件爆發後,被推為和平使代表之一,卻被綁赴嘉義火車站前,槍斃示眾。
熱心推展台灣美術運動,充滿正義感與理想性、熱心公益的個性,是台灣人要實踐推崇的台灣精神。(by Emma)"


嘉義人,母親早故,父親陳守愚為中國清朝之秀才,受聘在外為私塾老師。陳澄波從小由祖母帶大,由於家境清寒,先進私塾讀漢文,13歲才進嘉義第一公學校讀書,並寄養在二叔家中,入學不久,父親不幸去世,童年的陳澄波,就嚐到生死離別的滋味。

1913年,陳澄波考上當年時台灣的最高學府「總督府國語學校」就讀(今台北師範學校)。就讀國語學校時,他便表現出繪畫的長才。1917年自國語學校畢業後,被分發到母校。翌年,與張婕結婚,並轉任他校。1924年,順利考入日本東京美術學校圖畫師範科。與他同船赴日,一同考入同一學校,又編在同一班級,後來也同樣馳名日本和台灣畫壇的是廖繼春。

留學東京的陳澄波,並沒有攜帶妻女同行,因此每逢長假,都會返台探望妻女。三年級的時候,一幅「嘉義街外」的作品,入選第七回「帝國美術展」,這是台灣人首次以西畫跨進日本官展的門檻;翌年,他又有一幅以嘉義為題材的「夏日街頭」,再度入選第八回「帝國美術展」。1924年,7名年輕台灣畫家創立台灣第一個畫會--「七星畫壇」,陳澄波是其中的一員。「七星畫壇」後來漸漸解散,到了1927年,一群留日的美術學生得到前輩畫家倪蔣懷的協助,又結集成立「赤島社」,陳澄波也積極參與。這一年,「台灣美術展覽會」設立,並舉辦第一回展;1928年,台灣美術展第二回展,陳澄波的「龍山寺」獲得特選。

陳澄波自東京美術學校畢業,返台短暫停留後,經日本文部省推薦,及留日中國畫家的慫恿,赴上海任教,擔任新華藝專西畫科主任教授。滯留上海的頭一年,首傳捷報,作品「早春」第三度入選帝展,同年的第三回台展再創佳績,以「夏日的早晨」重獲特選。次年「裸婦」一作四度入選帝展,到了第六回台展,已獲無鑑查展出資格。1931年,作品「清流」代表中華民國參加芝加哥世界博覽會,受國民政府委派為日本工藝考察團委員。1933年,離滬返台,與友人創辦「台陽美術協會」,這是「赤島社」的延伸,這一年,他以「西湖春色」一作,又入選第15回帝展。

終戰後,陳澄波以具有「祖國」身分,準備為台灣美術運動的再出發,同時,也對新的政局充滿著憧憬與期盼。他參加歡迎國民政府籌備會,任副會長,並加入「三民主義青年團」,又擔任嘉義市自治協會理事,並向中國國民黨台灣省黨部申請入黨,成為第一位國民黨籍的台灣畫家,1946年當選嘉義市參議員。

228事件爆發後,事件擴及嘉義市,嘉義地區衝突激烈,國府軍被民兵圍困在水上機場要塞,嘉義市的「二二八件處理委員會」接受和談要求,決定推派代表前往水上機場協商。陳澄波以其通北京話、具有「祖國」經驗,被推為代表之一(一說係出於主動),與陳復志、潘木枝、盧炳欽、柯麟等12名代表(「和平使」)前往機場要塞協商。不料,這12名和平使一去之後,只回來3人,其餘陳澄波等人全遭對方拘捕,用粗鐵線綑綁起來。數天後,他們被綁赴嘉義火車站前,槍斃示眾。陳澄波等人被槍殺後,軍隊嚴禁家屬立即收屍,暴屍數天,蚊蠅飛繞。一代畫家的身後,也為台灣史留下淒冽的畫面。
(摘錄自李筱峰,1990,《二二八消失的台灣菁英》)參考:藝術創作-陳澄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