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arrow 科學的宗教宇宙觀 arrow 呷好道相報-拜師皈依之道講座 arrow 呷好道相報-拜師皈依之道講座 3
呷好道相報-拜師皈依之道講座 3
科學的宗教宇宙觀 -
作者 大地網路志工小組   
2013-10-10

呷好道相報-拜師皈依之道講座(三)

此影音乃楊緒東 醫師未退出天帝教之前錄製(公元1994-1996年),為保留原始記錄,忠實記載所有内容。
 
 
由台灣歷史講起-喚起台灣魂
列強海寇移民,成為台灣的新生代
台灣本是馬來西亞系民族,即原住民居住的地方,在明朝以後才有大規模的移民。秦始皇時代台灣即有為蓬萊仙島的傳說。明朝時台灣海峽充斥海盜流亡之民,動輒為寇,澎湖成為海盜的大本營,冒險年輕之輩,紛紛投靠,形成東南沿海的禍害;鄭芝龍組織群寇,收留漳泉州窮苦無業之民,於嘉義(諸羅)北港一帶,開發屯墾,成為一股勢力。
 
明朝採取招撫政策,承認鄭芝龍在東南沿海的勢力,故以明朝大臣的身份掃除其他海盜,並與據台的荷蘭人訂立通商條約,自此閔南人大舉入台開墾拓土,在此之前有西班牙葡萄牙各自割據,劃分勢力範圍。

後經荷蘭人有計劃的入主台灣,打敗西葡兩國,成立行政組織,即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其所屬的傳教士(與政治家),深入台灣各原住民部落(傳教),遵行教化工作歷三十年,原住民接受基督教教義達八成之多,明顯改善原住民的知識,這是荷蘭人教化之功。

鄭成功的誕生影響台灣的命脈
荷蘭人的東印度公司,與鄭芝龍的海上貿易,雖訂有合約,但是漸成生意上的磨擦,終於引起雙方的戰爭,鄭芝龍先勝後敗,以後漢人移台有一段時間的減少,直到鄭成功來台後,才再有大規模的移民。

鄭成功原名鄭森,為鄭芝龍與日本女子田川氏所生的孩子,甚受明朝唐王的厚愛,賜姓,改為成功,此為國姓爺的原由。

不久明衰、氣弱,清兵南下,鄭芝龍受清朝招降,而「成功」以為不然,堅拒高官相誘,決心反清復明!鄭軍自此不斷與清軍戰鬥,屢有勝負,自思,金門、廈門皆彈丸之地,早晚不保,故有征台的打算,正好荷軍通事(翻譯官)何斌避債來廈門,述說台灣之美,並獻上台灣地圖,鄭成功大為心動,召開關係台灣命運的軍事會議(決定攻台),鄭成功率四百艘戰艦,官兵二萬五仟人,由料羅灣出發,抵澎湖到台南外海,焚香祈禱,求天保祐,得天之助,在漲潮之時通過鹿耳門,圍普羅民遮城(安平紅毛城)雙方激戰,不分勝負,於是鄭軍在海上進行圍城計劃(中斷物資),並遣人勸降,荷軍終於求和,撤出台灣。至此台灣完全成為鄭成功統治下,台灣人主宰的新天地!
 
鄭氏治理台灣,由盛而衰
鄭成功之後歷鄭經、鄭克塽主台共二十三年,奠定台灣的基業,其間陳永華對台灣的文治(教育)貢獻最多。鄭成功之子,鄭經治國,大批避難的明朝舊臣、宗室(撤退來台),縉紳遺老(眷屬),紛紛來到台灣,形成台灣墾植之外的文風鼎盛。
 
施琅本為鄭成功部屬,為一員征戰大將,與鄭氏不合,投效清朝,積極建言攻台,待鄭軍勢頹大敗鄭軍,(施琅奉清命攻台),鄭克塽率文武百官薙髮歸降;在台之明宗室朱術桂與妃嬪,自縊殉國。鄭氏在台二十三年就此結束。
 
血淚斑斑的台灣歷史
由於施琅的竭盡奔走和苦心經營,改變清朝對台灣的觀念,當時的康熙皇帝甚至說:「台灣僅彈丸之地,得立無所加,不得無所損」清朝官方對台灣人士,採取預防消息的一貫作風。由此可知,由於清朝對台的設限,中國人偷渡來台變得危險重重,除了渡海葬身海中,上岸台灣後還要受官兵追捕。有詩曰:「累累何為者?西來偷渡人,啷鐺兼貫索?一隊一辛酸。嗟汝為飢驅?登岸禍及身。汝愚乃至斯?我欲洎沾巾。哀哉此厲禁?犯者仍頻頻。」
 
漢人對原住民造成極大的傷害,清朝地方官有言:「不法漢奸,鑽謀入社,侵渙肥己,致令番社之地主,俱為漢人佔去,番眾不知流離何所,難免逃入山內,乃作生番之事,實為台地隱患,不得不早為思患預防之計。」漢人壓迫原住民之生計,原住民被迫遷移,越住越深山,所謂高山族群,由斯形成。

好勇鬥狠心存競爭的時代
開發台灣初期,是一個較量武力的時代,要面對血淋淋的生存競爭,是好勇鬥狠的男人社會,由於婦女來台者,數目甚少,安居不易,故男人沒有家室與財產的牽累,形成幫會,歃血結盟;另有無田無妻子不士不農不工不賈,專行嫖賭、偷竊,單身遊食四方,衫褲不全赤腳流浪曰「羅漢腳」。
 
日本勢力入侵,中法戰爭加強清朝對台灣的開發
開港通商,台灣引入西洋勢力,包括長老教會的傳教活動,其間常有民眾與教會,外人之衝突,而以日本藉口「生番殺害琉球人而出兵台灣」的牡丹社事件,具有歷史上決定性的改變。牡丹社事件之後,清朝認識台灣在國防上的重要性,經消極向積極,聽李鴻章等建議派沈葆楨來台,行開山撫番政策,打破渡海禁令,整肅吏治,重整軍紀;丁日昌繼其後,請來外籍技師開發礦產,並計劃鋪設台灣至福州的海底電線,因故未成(缺經費),但完成了台南至高雄間的電線,成為中國最早的電線之一,在交通方面,則主張興建台灣縱貫鐵路,卻匱於經費無法開工,亦顯示出清朝不乏開明之士,有意好好經營台灣。於牡丹社事件之後,中法在越南的爭執,戰火延伸到福建、台灣沿海,台灣成為戰場,清廷派淮軍名將劉銘傳督辦台灣軍務,率兵增援台灣。不久,中法兩軍激戰於基隆,淡水等地,各有勝負,隨後,兩國達成協議,宣佈停戰,法軍撤兵,法國征台海軍大將孤拔病卒澎湖,台灣歷經此戰,得以建省。劉銘傳充份了解台灣、澎湖為南洋之樞紐,七省之藩籬,駐台期間增強軍備,加緊建設,做許多貢獻。
 
台灣民主國,亞洲的棄兒
朝鮮戰爭,中、日大戰,中方節節敗退,中國派員議和為日方拒絕,清朝改派李鴻章赴日,未成行之前,早風聞日本要求佔有台灣。是年三月中、日雙方協議停戰,但是停戰地區不包括台灣,消息傳到台灣,立刻引起台灣民眾的恐慌,自組一隊請願團,向清朝請求支援,勿割讓台灣。李鴻章於日方強大壓力之下,且因清朝認為台灣位屬邊陲,不與中國相連,故簽定割讓台灣的馬關條約。當時的台灣巡撫唐景崧,建議引來西方列強抵制日本,期把日本侵占台灣的事件轉變成國際事務,在日本接收台灣後,知大勢已去,逃往日本;駐台清軍,恐在台清朝官員私自潛逃中國內地,故挾持『唐景崧』,宣佈獨立,成立-台灣民主國。新政府以唐景崧為首『用』台灣民主總統,前署台灣巡撫布政使,以『永清』為號,『藍地黃虎』為旗,電告英、美、法、德等較強勢的國家,若是經商或協議,需訂契約。
 
外國畏於日本的軍備與勢力,視若無賭,「台灣民主國」在國際上成為道道地地的孤兒。日本挾著強大的勢力,由澳底登陸,於基隆有著激烈戰鬥,不久敗兵湧入台北,民主國總統唐景崧趕搭德國人的軍艦逃往大陸,台北成為無政府狀態,敗兵四處掠奪,日軍反而嚴紀以持,故台北紳商及洋人,紛紛要求日軍入城安民。
 
民間武力展開對日本軍隊的血戰
台灣民間領袖為首,在各地組織悍衛鄉土的武力,桃竹苗以南展開轟轟烈烈的保衛戰,於桃園、新竹、苗栗、台中沿山丘陵地屢挫日軍,但由於日軍加置軍備,以火力掃蕩,台軍死傷慘重,義軍退保彰化,於八卦山發生台灣攻防戰中最悲壯的戰役八卦山之役,雙方元氣大傷,義軍首領吳湯興陣亡。
 
在台南有劉永福的鎮守,最支有正式訓練的軍隊,日軍對南部的勢力不敢低估,於是從中國大連召來精兵,乃木希典率領勇猛的第二軍團投入戰場,斗六、西螺、土庫、斗南(他里霧)、大林(大莆林)都有激戰。另日軍於布袋、急水溪,屏東茄苳腳,亦遭義軍抵抗,日軍平定台南外圍的反抗,圍台南府城,台灣士紳商請英國教士,迎請日軍進城,日軍等入台南城,劉永福潛走廈門。台灣民眾於台灣官吏、將士,無心留守之惡劣環境下,仍然以最簡陋的武器奮力抵抗日軍之精兵銳器,保鄉衛民,前仆後繼犠牲數萬人,歷五個月之久終歸失敗,其精神可歌可泣。
吾觀察,台灣之受日軍全面佔領有幾個問題加以深思:
一.清朝的割讓。
二.清兵的棄守。
三.台南士紳,惜財、保命,未加以配合義軍抵抗外侮。
四.義軍軍備簡陋,倉促成事,訓練不足。五.全台的義軍來不及做整合組編,無法統籌指揮。
 
享受中國人,最福氣安全的時刻
現在台海之間關係微妙,四十年來國民政府執掌台灣,台灣人有今日的福氣與安定,功不可沒,雖有國府二二八陰影,處台灣民主轉型期,執政黨有誠意推動革新之下,大家宜以寬容期待心態,理性和平的腳步,共創未來。台灣人在外強的侵略中長大,台灣文明於渡海求生、開荒墾屯、不安、恐懼中建立起來,今日的台灣富足了,所謂之台灣的士紳、商賈是否又會迎軍入關,以安民心?
 
響應天帝教李玉階 師尊號召,以精神力戰鬥,化解血肉戰爭
天帝教為保台護國努力,在九十四歲 師尊李玉階先生的領導下,積極展開精神救劫的天命,以無形應化有形的方式,作精神力的戰鬥,所謂之天成象地成形,精神的成功,可以化解血肉戰鬥的犠牲,以免台海衝突,淪為悲劇。

台灣夜市是庶民文化的一環,各地文化中心的功能發揮效果是民眾生活中的調劑,是很好的現象。政府宜加強文化教育的軟性訴求,對台灣人文精神,做正面介紹,使民眾認識台灣,是中華民族精神重心,絶非恐共、懼共,苟且生存的區域少數團體。
 
今日在此向大家報告,我們台灣的歷史,在這悲慘之中,慢慢建立它的風格,每個人都要對得起我們的祖先,每個人要為台灣的前途去奮鬥。

(文字整理/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網路志工小組 編製)

分享:Facebook! Plurk! LINE send!  
  
最後更新 ( 2013-10-10 )
 
< 前一個   下一個 >
© 2024 財團法人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 台灣人拜台灣神 不做無根之民
Joomla!是基於GNU/GPL授權的自由軟體. 中文版本由TaiwanJoomla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