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靈體醫學與氣功10
科學的宗教宇宙觀 -
作者 大地網路志工小組   
2014-01-02

靈體醫學與氣功10
 
此影音乃楊緒東 醫師未退出天帝教之前錄製(公元1994-1996年),為保留原始記錄,忠實記載所有内容。(註解:楊醫師開示內文)
 
主講人:中國醫藥學院講師 楊緒東(光贊)醫師
內文可參考靈體醫學大綱
 
 
一個人被欺負總會希望能夠報復,在潛意識裡常常會想殺他、打他的衝動。但在社會上是不容許的,會受到嚴厲的處罰,所以用一種潑婦罵街的方式,向他人告白、抱怨、或拿香向神明禱告希望如何如何、或者唸經希望消除業障。這種方式比較不會傷害到別人,可以抵消一部份慾望跟衝動,修道人把不愉快的經驗變成合理化的行為,最好的方式就是向天禱告。
 
而心裡面的昇華,就是希望能夠向耶穌一樣原諒敵人,然後自行做反省懺悔,這是最超然的、最高超的行為。但是社會上有很多的行為,如果是涉及到雙方的關係,要感動自己容易,要感動別人非常的難,所以還是要從本身思想方面去修正比較快,有一則故事說:有一個生下來就很容易衝動的人,小時候看到昆蟲就把它捏傷、擠傷、而把它搗成漿,心裡面充滿著怨恨,因為他生活的家庭是做殺伐的工作(殺雞、殺豬、殺羊、殺牛)。所以小時候生長在這種環境,耳濡目染之下,環境影響兒童心理,佔有很重的份量。
解:生活即是教育,現代的父母往往放棄自己教育子女的權利,寵溺子女,放棄為人父母的職責,導致子女對父母的印象只有予取予求,討不到就硬討,在家裡要不到就往社會去要,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偷搶擄掠,毫無道德觀念。
 
所以跟家庭的作習產生極大的關係,現在的教育它有很多的學校,回到家以後才能夠感受到家裡面的氣氛,所以家裡面職業的影響力比以前不那麼嚴重。
解:要了解,孩子會看會思考會學習大人,父母是最好的模仿對象,而學校是產生壓力的地方,有升學的壓力無法放鬆,現在的學生不願意上學也不願意待在家裡,因為都是造成壓力的地方,因此孩子心理上與成長的方式受到種種限制後會尋求自我突破,就會在心理產生極大的障礙,所以自閉症的孩子特別多,而自閉症的相反是抓狂,社會上才會發生少年飆車砍人的事件,這些應歸咎於父母完全放棄教育的權利,放棄為人父母的天職,現在學校的功能並沒有教育出品學兼優的學生,品行好的不會受重視,功課好才會受到重視,只在乎功課好不好,學校與家裡已失去正常"教育"的功能,現代社會已沒有教育的功能,學校成為壓力的團體,家裡也是壓力的來源,許多父母不會自我要求,只會要求下一代,本身行為卻不端正,那要如何管教子女呢?不可能!
 
現代社會笑貧不笑娼,認為會賺錢才代表成功,不會賺錢的平凡人被說"沒有用",在社會功利主義籠罩下與升學主義競爭的影響之下,要如何去做好人格上的成長呢?這一點大家需要好好的重新檢討教育問題!做父母的要先成長,要先教育父母,孩子才會健全。學校的發展若只偏重升學主義將會很糟糕,其結果就是讀死書,而不是活用書本,變成哪一科讀不好就厭惡那一科,原本應對知識的汲取卻變成憎恨的對象,與同學之間的互相競爭變成表面平和,內心卻是去抗衡的對象,那麼這樣教育出來的子女,會有慈悲博愛好品性嗎?實在有限!精神病院裡有很多都是高級知識份子,包括博士在內,現在的中小學生高中生有自閉傾向的孩子越來越多,要去面對社會的衝擊,也越來越沒辦法了。
 
有殺伐傾向的小孩,因為受到家裡環境的影響,很容易把殺人、流血,或殺動物流血事情,都看成好像類似一樣,直到長大以後果然犯了殺人罪,但他認為這個罪沒什麼,像殺豬、殺羊一樣,但是有一些會受到潛意識良心的譴責,因為殺了人以後,涉及到人與人的關係,會產生重疊的互動力,殺的人是親眷,或殺的人是朋友,其他周遭的人會防著他、顧忌他、而孤立他,他非常矛盾,對於殺的「業」,做一番檢討,他很後悔以前的作為。但是這個「衝動」很強,無法一下子消除,可是一旦殺人以後去殺狗、殺貓就會變成毫無興趣。
解:殺人累犯殺到最後他會覺得有興趣,這就是人類的"動物性",弱肉強食的獸性,要注意!平時飽讀四書五經之人,或許有一天讓他上戰場,其殺人動作殘酷的程度比一般人會更厲害,因為他壓抑太久了,所以要做適當的疏導就要依靠宗教,法律所講的都是死的,而宗教的感化力量最快,但偏偏現代人不信神也不怕鬼,現今時代已不同,所以只好用人來治人,此乃是劫數啊!
 
他發現做瘡科割膿這行業非常好,而且還兼閹雞、閹牛、閹豬的行業,將(思想上)殺業轉成一種正當的行業,反而有貢獻(解:這就是轉移,事實上,如果去理解他的心思之後,能夠好好的去引導做轉移,對社會有極大的貢獻)。現代人有殺人衝動的也很多,比較好的轉型就是變成外科醫師,當醫師並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做,有沒有「能力」考得上,熬得住,是個問題,有人說殺業太重(解:殺業重的人福報較少),怎麼辦?我說:「去做獸醫,專門閹豬」這比較容易達到,當醫師不容易,做一個醫生投資額太大,也不一定每一個人都做得到,閹豬也是殺手,這個昇華作用是往好的方面去發展。*醫師講述幫助一位病人,最後引導他改變想殺人的衝動實例/19min
 
我們常常做祈禱,祈禱也是昇華作用的一種,精神上受了一些委屈,心裡上受到傷害,但他認為是因果關係,這個關係應該解決,所以他反而唸經給他,消除這個冤孽債。讀經誦經本身是勸化作用,讀了「經」發現心情比較能平靜,加上一番迴向就覺得更為了然。好像被欺負也很安心,受到挫折比較能振作,心裡面的不服也能夠平衡,有很多事情都有這方面的關係(解:因果關係的理論實際上很好,在這一世受到委屈,一定前世做得不好,所以要好好來懺悔前世所做的錯事,這樣內心就會平靜,但這一關必須要經過引導。宗教界的社會教育使命很重,各宗教家應該將社會當成教室來說法,不要為了競爭吸引信徒而相互鬥爭,這樣就會失去宗教的意義了)。修道人最根本的關係不在於抵消作用、不在於用外在的力量來壓抑,必須由心裡面的煆煉,自我的反省懺悔,先自己認錯,然後反省自己的錯,建立自己的「心路歷程」,在這種自我「心靈」突破的過程我們稱為「修道」,「行為」自我突破的過程就是「修行」、「修道」與「修行」的綜合就是「修煉」。(解:修道不必分得太細,會讓人感覺難修,修煉的道場若是拿那些一大套的經典來顯示自己的博學識廣,會讓很多想要修行的人光看到那一堆就嚇跑了!修道開始應該是從心理狀態做分析然後去幫助他,先了解他的性向,用各種方法去引導他。渡人與修道的方法都一樣,八萬四千法門,門門皆道!)
 
許多宗教剛開始會以抵消的方式,讓你修行,例如:「佛教」你可以唸佛嚮往西方極樂世界(解:這是種採用鼓勵的方式,讓他把希望放在未來,雖然是一種比較消極的方法),這個是人間痛苦上天享受的抵消,引人修道剛開始用抵消方式,到最後希望能夠入門,入了門以後希望能去了解經意,了解原來人間的生活百態,就是不斷奮鬥的過程,一個修道人的風範也就是在失敗、挫折當中把它磨出來。
解:絶不是我拿糖果給你吃,你為了要吃糖果才願意去做,這種是小兒科的做法,時間久了,自己要能成為一個製造糖果給別人吃的人,讓大家都能滿足,但是要聽我的話,這就是天人師,這才是在修道。
 
如果把宗教當成一個避難所,成為休閒地方,那道場的意義就喪失了,也許初期修道行為先用引誘、之後再引導,然後突破自我,但是前兩項引誘、引導方法過於強調的話,在教育功能方面無法做適當的溝通說明,宗教會變成一種商業性的行為,在商業性行為的宗教非常偽善、虛假,不合乎天上人間的要求,宗教就是宗教,宗教它不需求代價,一定要在教義(宗教意義)的方面,做為最重要的課題去研究,以教義方式來教導人心(解:因為現代的教育都只是在求學問,不求智慧不求覺悟,所以"人品"在一般的教育養成裡面無法長養無法接觸,因此教義就變成社會教育最重要的課題),引人入道的方法可以權變,但是絕對不能誇張,一誇張,會把很多精神病引導到宗教精神病範圍(解:宗教的精神病患很多,有些本來就有精神病,有些快要有精神病經過宗教的開導之後,不但沒有讓他正常化,甚至引導到讓精神病變得更加嚴重,胡思亂想胡言亂語),那會變成很嚴重的問題(解:許多派門為了要吸引信徒,滿足人的幻想,什麼話都敢說,信徒多收得錢也多,但是到最後就是造成社會動亂的源頭,如日本奧姆真理教。宗教如果只是要吸引信徒,迎合信徒的需求,其目的是為讓自己的教派變得更有錢信徒更多),整個宗教會受到「怪力亂神」的引導,產生歇斯底里的現象,是一種精神病反應,這樣的話就要變成千古的罪人。
 
我們了解這十三種心理自衛機轉以後,是否發現這些「機轉」與宗教行為有關係?例如:「抵消作用」,可以從點光明燈,燒金紙,唸經迴向等,都可以做抵消作用的一種,像符術、道法,也是抵消作用,但他可以將要發生不好的事情,透過另外一種無形中的定律法則,以有形的東西做出引導,但是過份強調會變成迷信,學到某一種方法的修行,或是儀式都不要太固執,很容易變成誤導作用,如果完全以無形應化,也會產生「無印象疲勞」,所謂「無印象疲勞」?就是一直沒有其他具體事物反應出來,而產生一種沒有印象的行為,所以稱為無印象的疲勞(解:其實這就是"平常心"的問題。事實上進入宗教的過程一定要有平常心。平常心,就是對現在社會的非常心所產生種種的不良現象的一種正常引導,這種心態就叫做平常心,但真正好的法門其實都會感到無聊的),以致於煉到最後會覺得無聊,為什麼?因為宗教的活動沒有配合祈禱的作用,會產生倦怠,好像有人工作到某一程度,會覺得疲倦,不能期望每一個人都是勇敢的鬥士,永不疲倦。宗教也會用各種方式(解:所以宗教有一些儀式,這些儀式主要在增加精神上的振奮。舉辦儀式活動乃具有教育作用,並增加內聚力重整的作用),來引導修道的過程,能夠產生一些高潮,低潮的時候再給他一些高潮的宗教活動,這一點很重要,許多宗教行為跟昇華作用關係是很直接的,至少有意無意,把一般人的怨氣、習氣透過宗教方式來做修正(解:宗教的說法會講一些理論,包括:因緣因果做人對上天的責任感等種種)。一個宗教的領導者要很辛苦,要比一般的老師要有耐心、而且更要有決心、毅力。往往受到的打擊,出乎一般人的想像,因為他是宗教的老師。
解:雖然受到眾人的膜拜與尊敬,但是必須了解,對你的膜拜與尊敬其內容就是對你有很大的需求,但是你卻達不到,有時你違背自己的良心說出欺騙的話,超出正常宗教的語言,因此做生意的宗教的老師要注意!
 
一個人不專注在宗教行為上也可以,他只用一種宗教末梢的行為(解:用恐嚇、用壓力用引導用騙等末稍行為。宗教應該是鼓勵人家站起來心理要做一番突破教導別人立地成佛發菩薩心,然而有些宗教老師不會教,是因為他本身不是這種,但信徒卻很多),如祈福,以一種讓大家高興的方式,祈安拜斗!或是比較迷信的預言滿足大家的需求,但是這個宗教就不是宗教,那變成一種商業活動,商業氣息很重,而彼此需求的方式(解:有些通靈人若通得起他也能夠賺錢,但是他賺得都是騙來的;真正腳踏實地的人,才是真正的賺錢,因為是他努力得來,所以人要對得起天),會把整個宗教引導到一個很衰敗的地位。所以有許多宗教行為,也是這樣,人想通靈,你們就通靈了,人想怎樣,你就怎樣!大家處於一種幻覺之中,進入幻覺之海,會產生自我膨脹的誇大妄想,那麼集體在自我膨脹誇大妄想之中,再做一些宗教活動,對社會有幫助嗎?對自己有幫助嗎?不但沒有幫助,反而這些人比精神病還嚴重,因為這種精神病沒辦法治療。
解:社會上的宗教若變成這樣,上天一定會放棄台灣,被天放棄的台灣會變怎麼樣呢?絶對是劫數連連!所以寺廟那麼多間有什麼用?宗教發展成正神的速度,遠趕不及這些歪曲教育教出來的信徒增加的速度。也就是,藉著宗教的名義來吸引信徒做出很差的教育,這種破壞宗教的速度,比真正正常宗教的發展之速度要超出十多倍。社會不正常,學校不正常,家庭不正常,父母不正常,還有宗教不正常,台灣思想的正統在哪裡?是不是令人感到很悲痛?!
 
靈體醫學(三)
 
何謂魂不守舍
 
何謂「魂不守舍」?就是「靈魂」守不住「肉體」,「肉體」跟「靈識」(解:靈識,事實上是"魂識",魂的意識)配合得不好,我們習慣講:「靈魂」(解:靈,事實上是中立超然的),事實上只是「魂」與「肉體」的搭配不好,「肉體」搭配不好的症狀,就是他的精神思考無法集中,對「肉體」的病痛也無法做適當的反應,會有思想煩亂,健忘、語無倫次的現象,這些現象就是「魂不守舍」。受到大驚嚇、打擊,都會這樣!如果一個人受到打擊剛開始會睡不著,長期睡不著,慢慢就會語無倫次,再來就變成精神分裂,由小而大,所以看到一個人眼神痴呆,睡覺睡得不好,不久,大概都會變成精神病。
 
不要迷信鬼魂附身,心魔生外魔亂
「魂」所藏的地方在「前額」,「前額」反射最明顯是在「眼睛」,「眼睛」靈活不靈活,要看他的「眼神」,「眼神」是眼睛涵蓋出來的一股「氣」,可以看得出來,好像看燈泡一樣,燈泡雖亮,但是亮度不活潑,好像沒有精神,表示裡面的機件不好快要壞掉,眼神痴呆也是這樣,雖有視覺作用,但是眼睛裡面涵蓋的那股「精神」不存在,就要小心(解:表示"氣"已流失)!不久將要產生精神病,可以用吃藥的方式來調整,這種痴呆的反應,是因為「魂魄」不安(解:可配合中西藥服用加上心理開導氣功的精神治療針灸皆可,但最好是有正氣的人幫他做效果會更好),最好的方式就是讓他睡覺。
 
以「天人炁功」治療「魂不守舍」,藉由「靈體」所散發出來的祥和之氣,將「魂識」慢慢歸於一致(解:指原本混亂的腦波,在灌氣之後會變正常。一般的氣功亦可,但天人炁功對於腦波的效果最快),這樣他就能夠睡得著,所以一個人怕睡不著、長期的睡不著,以後就更煩亂了,如果吃安眠藥(解:安眠藥只能偶爾吃,長期吃會眼神呆滯失神,因為藥物無法將煩亂的腦波變正常,只是暫時把腦波切斷,是阻塞不是疏導),長期服用會變成痴呆相,就是無神!眼睛無神,使得「思考」範圍會受到阻隔,一般吃漢藥比較方便,但現在的人吃西藥,已經習慣了,對漢藥鎮靜劑的反應就顯得比較遲鈍,基於經濟的考量,及服藥方便,都是選擇西藥,選擇「天人炁功」治療最安全,有些人經治療由「急躁」歸於「寧靜」,甚至當場睡著。其中包括語言溝通,及心理分析、心向的開導,這些都很重要,我們的同修常常錯把精神病當成「通靈」,這點也要多了解,多參考我所講的十三個「心理機轉」。
 
何謂「魂飛魄散」?就是他的「靈魂」已經脫離「肉體」,「魄」在他生理上的能力也暫時終止,所以「魂飛魄散」只有一個現象,就是「死亡」。此人已經死掉了,在腦中的「靈」就在他要死亡之前,「靈」早就飛掉了,先被接走,  上帝不會浪費一個能量在人間。但是「魂」與「魄」在死亡一剎那就散掉了(自動崩散),這大部份都是「凶死」,突然死掉(解:魂魄突然找不到肉體),在心裡沒有做適當的準備,沒有經過一些情緒的過程,「情緒過程」就是受到緊張,或知道要死了,心裡上有一些情緒上的反應及準備工作,這些都是正常死亡。突然死亡,沒有心理準備才會「魂飛魄散」,好比一個爆炸物一樣,啪——爆開!變成碎碎片片,可是一時間的意識,就會短暫的停留(解:停留在凶死的地方,因為無處可去,也不知道自己已死,必須要有法力的法師來引導讓祂清醒)。「魂飛魄散」要把「魂」聚合起來,「魄」散掉沒關係。但「魂」要重組,必須要有一點點的「魄力」才能把「魂」聚合起來,因為極度驚嚇的人死掉,「魄」會隨風飛揚,被其他霸行的「魄」所吸附,「魂」因為需要「魄」的能量(解:這樣魂才能移動,因為祂無道行,魂的動力在魄,魂只有思想力氣不足,但如果有修煉的人,魂的動力就不必依靠魄,因為祂有一股能量是修煉所產生的,魂就能夠自由自在,不受大地環境的影響),所以「魂」常被「大魄」所捉住,在常發生車禍的地方,附近有一股「能場」(磁場),這股「能場」是「魄」大於「魂」的「能場」,大魄吸引小魄,小魄吸引碎魄,而聚合的巨形「碎魄」又把這些「魂」吸過來,所以有很多的「魂」,被這些「魄力」很強的磁場所吸附,因為「魄力」很強,所產生出來的感官就是一種「怨氣、陰氣、恨」比較爆烈的氣息,這個地方就會接二連三發生很多不好的事故,成為「煞氣」很重的地方。
 
煞氣就是魄力聚魂的統合,是怨氣的交匯場
「煞氣」很重,一般古代的人或者有能力的人,會拿一塊石頭,經正氣加持以後(解:使其分子產生振動),把它放在「煞氣」最重的那一點,稱為「鎮煞」。希望以祥和之氣中和這些爆烈之氣,石頭不是亂擺的,功力不夠的人擺幾百個也沒有用,但是在有形的世界多少有警告作用,要達到有形應化無形的力量,一定要靠功力,此人功德高,正氣充沛,經加持以後,把這塊石頭活化,活性化就產生一股祥和的磁場,因為每一塊石頭就是「能場」,只是未被活化而已,沒被活化是死的,如果被一個法力很強的法師,施予激化作用,石頭裡面的活力被催化出來,產生一股「能場」,因為催化作用若是屬於正面的,所以產生的「能場」是屬於祥和之氣,就可以克服不良的邪氣。
(-接續第11集-)
 
(文字整理/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網路志工小組 編製)

分享:Facebook! Plurk! LINE send!  
  
最後更新 ( 2014-01-02 )
 
< 前一個   下一個 >
© 2024 財團法人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 台灣人拜台灣神 不做無根之民
Joomla!是基於GNU/GPL授權的自由軟體. 中文版本由TaiwanJoomla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