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靈體醫學與氣功9
科學的宗教宇宙觀 -
作者 大地網路志工小組   
2014-01-02

靈體醫學與氣功9
 
此影音乃楊緒東 醫師未退出天帝教之前錄製(公元1994-1996年),為保留原始記錄,忠實記載所有内容。(註解:楊醫師開示內文)
 
主講人:中國醫藥學院講師 楊緒東(光贊)醫師
內文可參考靈體醫學大綱
 
 
表示我們對小孩的教養發生問題,將「心」比「心」就很難(解:將心比心事實上要有寬容包容與合理性的心態),他以自己的心才是心,別人的心都不是心,以前在皇宮長大不經過努力就可得到皇位的王子、王公貴族,很跋扈、無理,不把人當人看,也是這種現象,從小沒有是非觀念,只有自己的觀念,沒有別人的觀念,這種教育非常失敗,現在對小孩子不是虐待他,就是寵愛他,有兩極化。這兩批人出來以後會對社會產生極大的衝擊。
 
合理化作用
第六種心理自衛機轉,是「合理化」的作用,每一種現象或事件都可以用許多方法理由來解釋,如果為了心理上的需要,從理由當中去選一個比較合乎本身需求的理由,然後特別強調這一點,有意無意把其他理由忽略,以避免再刺痛心中的傷痕,這是一種合理化現象(解:這裏指的是只合他個人的理,而不是合乎社會的道理)。有一個很好現的故事,從前在中國的時候,有一個吝嗇的主人,帶著一個僕人出外辦事,經過小店兩人就進去吃飯,在吃飯時僕人心裡面就想,你是老板我是僕人,所以應該由主人來付錢,做主人的在面子上勉強替僕人付錢,但是心裡很不甘願,出了店以後天色已晚,僕人點上燈籠,跟在主人後面,慢慢跟從,僕人跟在後面是因為他是僕人,主人應該走前面,但是主人還為剛剛吃飯的事情生氣,所以轉身就向著僕人說:「你打著燈籠卻走在後面,我怎麼看得見路?」這位僕人聽了就趕快走,起步向前趕到主人前,腳步未穩,卻聽到主人大吼一聲的說:「你好大膽子,你竟敢走在我的前頭,你是老板,還是我是老板?」僕人一聽,趕快向後轉與老板走在一起,僕人想:我這樣應該可以了吧!主人氣還沒消,就不走了!大聲的說:「好!好!你要造反,你敢跟我並肩而行,你難道是要踩在我的頭上,你我平等嗎?」僕人走在主人後面也不行,走在主人前頭替他照明也不行,於是就跟他平行,主人也有話說,這個僕人實在無可奈何,就說:「老爺啊!我走前也不是,走後也不是,並排也不是,那麼請問老爺子我要走在那裡?」他的老板兩眼一翻就說:「把剛才吃那頓飯的錢還給我,你愛怎麼走就怎麼走!」這個是什麼?一件事情,只因為心理的不痛快,可以有許多不同的做法,每一種看法都可以說出一番的大道理,所以有時許多修道的行為,不是說它合理不合理,而是說它的動機在那裡!
 
人類往往企圖以很堂皇的大道理來解釋他的行為,以減少內心裡所引起的不安,尤其在競選,或做民意代表執行的時候,這種行為隨時可以看見,講一些心安理得的話來保護自己,免得自己不安,這是一種合理化的作用。合理化的作用,就是掩蓋不合理,把它解釋為是一種合理的行為。
 
合理化的情形,常與「外射作用」配合在一起,因為很多外射作用,可以讓合理化更容易解釋,自己做得不好,而不自我做反省懺悔,卻歸罪於他人不好,或因時機不好、風水地理的原故讓他不好…...等等,都有許多理由。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也是這種例子,如:有的男生追女生,追不到就說這女孩子水性楊花,嫁給我,我都不要,這也是一種比較阿Q的反射。所以酸葡萄心理,也是心理作用的反應,有時候做錯事情,要他反省懺悔,好像會矮人一截,所以一定要用許多理由來解釋做錯事情的合理化(解:指他用不合理的方法來讓大家覺得合理),宗教注重「反省懺悔」,在「反省懺悔」裡面如果要找原因來合理解釋,這個反省懺悔是不能夠透澈的,永遠在很牽強的心理變化之中來欺騙自己,「知過能改,善莫大焉」最大的「善」就是「知過能改」,認錯,就是對了。
 
抵消作用
第七種的心理自衛機轉作用就是「抵消」作用,「抵消」是以象徵性的事物,事情或行為來化消已經發生過不愉快的事情,有人吃飯的時候打破碗,剛好過年,他會講:「歲歲平安(碎碎平安)」,這就是「抵消」。這句話就把一些尷尬的事情抵消,或是吃飯的時候筷子掉落,很多人眼光集中注意他,其中有人要替他解圍,就說:「恭喜!恭喜!有人要請你吃飯」,結果大家哈哈大笑,就不把它認為不吉利或不好的事,這樣就化解許多的不快,這是好的「抵消作用」,以前江湖草莽英雄好漢,如果做了不應該做的事情,或殺了不應該殺的人,往往會舉行「金盆洗手」儀式,以象徵自己的清白,這也是一種把不愉快洗掉。
 
我有一個病人,以前做了一些比較骯髒的行為,覺得很慚愧,一直想要把這種心理障礙抵消,逐漸的他就產生一種習慣,不斷的洗他的雙手,一天洗了幾十次,洗到雙手的皮都快破掉,這種情形在精神科特別多,單純的叫他不要洗,是無法糾正他的行為,一定要從他心理的癥結去求證,挖出心理的病因,讓他透明化,這樣才可以把他不正常的行為消除,有些人與他人交談時,突然講了一句不吉利的話,自己就講:「童言無忌!童言無忌!我講的話不算」,這也是一種「抵消作用」。
 
我常常有一些靈感可以挖出他人的心病,有一位患者一直在洗身體,一天洗澡洗了幾十次,洗到皮膚表面角質剝落而產生水腫,我就問他,你是不是在國外旅行的時候有過性行為,而且性行為的方式不是很正常,他一聽,嚇了一跳!原來他在泰國找妓女,幾度春風以後,突然地警覺到AIDS的流行,他覺得身體好像不乾淨,不淨的感覺越來越強,洗!洗!用各種藥水來洗刷身體,為了怕萬一有病會傳染給太太,這種人在社會上很多。
 
反向作用
第八種「心理自衛機轉」「反向作用」又稱「矯枉過正」,有時候人的許多衝動與慾望,是不被自己及社會所容忍,這些現象常常受到壓抑或潛伏在潛意識之中,平常不察覺,但是被壓抑的衝動,並沒有改變,像一團火被一種力量將它壓下來而已,裡面還在燃燒,隨時會爆發,伺機而動,有時因害怕奪門而出,不得不加強防禦,有時會害怕事情被人發現,所以長期處於一種不安的狀態之下,所以他會表現特別超乎尋常的態度,做種種的容忍,及過度的禮節。
解:矯枉過正,偽善者假道德者最多,因為他們有很多事比別人不道德,而真正的道德家,是用內心用精神力來感召,不用嘴巴講,用嘴巴講的道德是靠不住的。
 
例如:有的人內心很兇惡,卻因宗教的關係,不敢發作,因為他已被認定是修道人的身份,所以外表上刻意表現得非常的溫和、體貼、善良,但是心裡面卻有一種惡勢力在掙扎,而在長期的偽裝之下,自認為他的德性非常高超,在長期的隱藏之中,如果沒有透過徹底的「反省懺悔」,在某一關鍵的時刻會突然爆發,有一句話可以形容這種人,叫做「滿口仁義道德,一肚子男盜女娼」,如果他的壓抑能夠透過修行的「覺悟」,內心的慚愧,這樣不僅沒有害處反而能以革心來修道,有助於社會很多像他一樣的人。一個人講話不能夠讓人產生親和力,其重點在於無法了解對方心中隱藏的一面。所以在「心路歷程」中能夠自我檢討,透明化,就可以得到許多人的認同(解:做反省懺悔能夠增加道行)。以前有兩個兄弟,做哥哥的常以長輩的方式,命令弟弟做事情,當哥哥的權威發揮到極點的時候,做弟弟的不滿也積到爆炸的邊緣,有一天弟弟爆炸了!為什麼?因為他哥哥提出很嚴厲的指責,這個弟弟本來都是唯唯諾諾的,很聽話,爆炸以後,弟弟就把所有的積怨罵出來了,罵的時候,哥哥認為弟弟非常沒有禮貌,就拿一枝棍子要打他,弟弟很不客氣的就把棍子搶過來,用極大的力量打擊他的哥哥,結果他的哥哥被打昏了,他很害怕!這種害怕又產生一種壓抑的行為,從此以後這個人在禮俗道德約束之下,他產生矯枉過正的特殊反應,只要發現有人罵他,他就趕緊把嘴巴閉住,然後以很僵硬的動作,把雙手緊握,一動也不動。有時候會緊張到臉部發青,身體悸動的現象。
 
老師上課時問他問題,只要一點名叫他,他也發生同樣的情形,後來就送他到精神科那裡,就問怎麼樣!你為什麼會產生這種反應?如果以這種方式問他,他更厲害,他的嘴巴閉得更緊,手抓得更牢,身體更僵硬,臉部發青、抖動,是這樣子,後來透過一位醫生的引導,醫生了解他的病情,知道這個病人以為自己如果開口會控制不了罵人,手會忍不住把對方打昏,甚至於死掉,在潛意識裡發生自我控制的行為,而修道是把所有的機轉,取得平衡,修道是做「心理建設」,做「魂識」的建設,也就是「魂」的建設。「魂」的建設良好,我們的「靈」才能夠有一番作為,才能在「靈」與「魂」之間產生親和的關係。
 
仿同作用
第九種「仿同作用」,人類的行為及感情,往往受到四周圍環境的影響,去學習及吸收別人的行為特質,然後綜合成為自己本身的風格,這種學習會在不知不覺中。孟子講:「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是這個原故,所以小孩子的氣質可以從環境與教育,及家裡的生活狀態慢慢培養出來,氣質的培養是要有耐心、時間。一個小孩子的判斷是這樣被養成的,例如:小孩子做錯一件事,父親就跟他講:「這個不能做」並且加強他的印象,而且摑他一個耳光,幾次以後,小孩子就知道,那些可以做,那些不能做。所以父親的影子永遠跟隨著他,他自己慢慢就有父親教育的模式出來,那一些可以、或那一些不可以的行為。
解:家庭教育是生活教育,生活教育在習性的放鬆當中的學習非常重要。
 
男生與女生成長的過程,是由學習與模仿而來的,女生學習女生的那一種形態,男生學習男生的另一種形態,為什麼女生會學習女生那種形態呢?這也是整個社會環境,及生理上、實質上需要而慢慢產生的,所以很多事情都可以造就不同的「仿同」。有一個病人來就診時,我以為是男生?因他穿男生的衣服,長得很清秀,男生的形態是母親把他造成的,讓他自己想要當男生,因為他有一個很不好的父親,自從他的父親離開以後,這個女孩子認為做一個女人比較吃虧,他願意一直當男生,漸漸長大以後就以男生自居,而他的母親也很願意接受這個事實,但是所接觸的環境,別人還是把他當女生看,所以這個女生處於男生、女生不同的眼光看法之下,在矛盾中生活,因學校女生跟男生的服裝不一樣,而男生的服裝總不能在學校裡穿。
 
所以他的角色變化慢慢產生混亂,久而久之就發生不好的行為,她會對比較幼小柔弱的女性表示親和,這種親和達至曖昧的程度,因而對男性產生極大的敵意,甚至在她適合交男朋友的年齡,她卻一直隱藏下來,這隱藏的力量是經過長久日積月累,受到母親及家庭狀況的影響所發展出來的性格。同性戀也是這種性格,女性「仿同」父親太強了,也許會變成同性戀,男性「仿同」母親太強了,也會變成同性戀。
 
「仿同」父親太強就是一種戀父情結,「仿同」母親太強就是一種戀母情結,這種心理都不正確。對孩子特殊的照顧,或特別的厭惡都會產生性格上的變異,以後會帶來很大的社會問題,歌星常常是一種被學習的對象,因為學習、愛慕他,雖然不能得到他,但是透過「仿同」的作用,就覺得像他,至少有一點點他的影子,因為「仿同作用」,所以這個人沒有獨立的性格,在社會上很快會被欺騙,或犧牲掉,逐漸被社會所淘汰,有時發展到最後變成一種「自閉症」的行為(解:如果到了這個時候會容易自殺,自閉症與自殺非常接近)
 
退化作用
第十種「退化作用」,在孩童時代或成人時期,應付事情的方法有很大的不同,當一個人遭遇挫折後,有時把所學的正常應用技巧,他不用,而恢復到比較幼稚的方式去應付事情,並且以這種方式滿足自己的慾望,這種稱為「退化作用」。年紀很大的老人有退化作用,大部份是心理的退化作用,因為失去子女的照顧,一直要引起子女的注意,產生很多退化行為。例如:像小孩子一樣的哭鬧,像小孩子的需求,會越來越囉嗦,老是想這裡痛、那裡病了,但是醫生檢查都沒有病、也沒有痛!唯一的希望,就是希望子女陪他去看病,以避免孤獨,年輕不修道,年紀大了往往就會出現此種現象。俗語說:「吃老怕老番顛(台語)」,比較好聽的說法:「老天真」!當然修道,修到最後思想年輕化,出現「老天真」、但是思想退化就變成「老番顛」。「老天真」是正面的、「老番顛」是負面的。
 
有些人在年輕時做事很有決心、有理智,年紀慢慢大以後,有退化的現象,因為在年輕時代奮鬥一番以後,已經開始產生倦怠,下意識很排斥以前那種奮鬥的環境,以及在奮鬥中所接觸到一些親戚朋友,慢慢地把自己封閉起來,生活在一種與隱居一樣的生活中,玩一些小孩玩的東西,看一些不用大腦的節目,這種行為自古以來非常的多,如果他發展的方向不影響到別人生活的安寧及負擔,我想這種行為是可以被允許的,如果影響到子女居家生活以及子女容忍範圍及子女可以付出的範圍內,我想也可以接受,一旦成為一個很大的負擔,對子女造成一種極大的困擾,我想這種退化作用應該用心理輔導及藥物的治療使他矯正,最簡單的方法是有人陪他講話,陪他散步,聽聽他的抱怨(解:傾聽,也是一大功德啊),這個情形有很多公益團體都可以做,「在宅服務」應該是除了身體上的、生理上的、病理上的幫助以外,在「心理方面」也應該特別重視。
 
幻想作用
第十一種「心理自衛機轉」是「幻想作用」,在一個人處於現實困難無法實際解決的時候,就利用「幻想」把自己從現實脫離,處於「幻想」之中,以滿足不平衡的心思,而脫離現實的狀態。「幻想」也是思想上的退化,因為「幻想」可以不必依照現實的原則,是一種非常原始的需求與解脫。在宗教行為裡非常多,例如:喜歡「通靈」的人,或喜歡講「靈界」虛幻現象的人,往往都有這種「幻想」的傾向,如果一個修道人不脫離人間生活的原則,及人間勞苦修行的方式,這種「靈魂」修煉現象應該比較具體可以接受,很多通「靈」人還處於「卡通影片」之中,無法脫離空幻之境,這要很小心。
解:這一種人因為在現實社會得不到別人的尊敬,所以用"通靈"的範圍裡胡言亂語要得到別人的重視,而偏偏在台灣這樣的修道人卻特別多。
 
「靈界」的組織來到人間,它是一種對應關係,「靈界」不斷的奮鬥,才有人間的具體成果;人間的具體成果才能反應「靈界」的現象,所以看不見的現象與看得見的現象是一脈相承,只因看得見的是屬於現象界。我們現在的「肉體世界」,是附予肉體以後就將一些靈界現象隔離,事實上是很合理的,但是「靈界」的種種,絕不是我們所想像的那一種。其實「靈界」它是一種倫理,是講求「靈」的層次,以及「靈」的進化現象(解:這是一種"能"的掙扎然後產生的自強不息),絕對不是想像出來的,「退化現象」在「靈界」也有,它是屬於「精靈魔界」(妖怪阿修羅道),是為了滿足「幻想」的人做出各種不合乎邏輯的形相(解:愛談"通靈"的人,大部份都會到這個世界,因為同樣在"退化",精靈魔界能夠繼續生存,乃是因為有許多愛幻想的修道人在供應這個能場,他們所修的"能量"都被這裡全吸走,當他們死後去到魔界還是一樣愛"幻想",然後再繼續去偷取人間那些愛幻想的修道人的能量,這種人在人界太多了,精靈魔界的力量也很大,祂們不生產,專門偷取別人的能量),「精靈魔界」它表面上可以讓人產生幻想的目標,事實上,「精靈魔界」生活是相當不自由的,它是犧牲別人的自由,來換取自己的自由,所以它會永遠處於不自由當中。
 
誇大性妄想症
一位技術工人有一天突然語無倫次,說他是諾貝爾獎金的得主,而且有一位明星的太太,他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他最近的升等考試沒有考上,而他平常認為很笨的人都考上了,在他的心理上受到很大的打擊,而女朋友認為他不上進而離開,在這種雙重打擊之下,他就用想像力來保護自己心理的安寧,構成所謂的「誇大性的妄想症」,這也是一種幻想。「妄想症」是自我膨脹的一種,這是與修道有關係的幻想,這些「心理機轉」皆是修道人應該要注意的,所以不要認為修道就是一種解脫。往往修道變成心理逃避的安樂窩,很多人搞不清楚,甚至還有許多人羨慕那種妄想型的精神病患以為通了天,非常危險,大家要小心!
 
遇到「通靈人」我們首先應考慮到「妄想」,第二要考慮到「心理機轉」發生障礙,我知道有一位很有名的「通靈」者,有一天突然睡不著覺,而後開始產生種種幻想,他幻想受到  上帝的敕封,封號叫「靈靈上人」認為自己已經是人上人。而自編自導寫出空幻不實際的故事情節,有很多人把他當成聖人禮拜(解:現代人雖然大家希望成長,但事實上是在找英雄偶像,但若不是有這種心態,明星也不會出名,因為自己無法成為偶像,所以要找偶像,無法當王就去找個王依靠,社會充滿惶恐,自古以來皆是如此。在民主時代有些人講話看似兇惡,其實內心很虛,心相極為惶恐,所以需要宗教的栽培與宗教的寧靜),有一天訪道,來到我這裡,基於同道立場我也是尊敬他,但是我一看,這個人已經生病,而且是嚴重的病人,屬於「誇大型妄想」。所以我很客氣跟他寒喧一下就送他走,這種人最不可救,因為通靈產生誇大妄想症,任何藥物都無法救他,許多人認為他這樣很好,可以滿足信徒的需求,事實上是虛榮心的反應,而且誇大妄想的連鎖性,形成迷信。成為不可收拾的爆炸,這種妄想搞到最後會變成群體妄想症,瘋人一大堆,不發瘋的不正常、發瘋是正常,非常的危險!大家要考慮這個問題。
 
補償作用
第十二種是「補償作用」,一個人在心理或生理上有缺陷,感到不適當的時候,會以種種的方法來彌補這些缺陷,以減輕他不舒服的感覺,可分為心理與生理方面的不同,「補償作用」也有好的一面,有些人他殘障,自尊心很強,希望用其他方法將它補償過來,例如:運動場上不能逞威,但在考場上卻可以稱勝,所以他成績特別好,這是很好的補償作用,有人成績很爛,但是長得好看,所以會拼命在其他方式出風頭,如:在社交圈、舞廳裡出風頭,很會跳舞果然成為社交的名人,這個也是「補償作用」。
 
有些補償作用非常不好,例如:很不勇敢的男生,突然開始裝扮得很時髦、鍛鍊身體,將肌肉練得鼓鼓的,然後出去外面,表示性感的一面,想辦法勾引女人,欺負女生,女生也被騙得服服貼貼,他到處誇耀自己,說自己很行,誰被他如何等話語,這種男人有某方面的缺陷,而將它隱藏起來。事實上此種男人一直要證明他是男人,從小受到女性,例如母親、姊姊很嚴厲的管束,心理上非常懦弱,但長大以後發現心理無法平衡,希望表現更多男性氣慨。
 
有一男性突然被人告了,告始亂終棄,在法院受到法官大聲呵責,居然馬上痛哭流涕,讓別人嚇了一跳!而這個人是一個鐵漢,怎麼會痛哭流涕,居然會當場向法官跪下懺悔,向對方女孩做條件認可,什麼都可以給,因為他過於害怕了,所以哭喊著「阿母啊!阿母啊!」突然退縮到比較原始的狀態。事實上很多心理上的行為,看穿了以後,人性實在非常的可悲,修道的目的是把人性做一些昇華,把人性看得幾分透,要先看透自己,以後慢慢才可以了解別人。
 
修道人最好的心理自衛機轉就是「昇華作用」,有時候人原有的衝動慾望直接要表現出來,如果直接表現出來時,不能為社會習俗,以及自己、或別人所接受,處於極度不安的狀態之下,它需要用某些方法把這些事情,不好的、負面的、虛偽的讓它昇華,一個人被欺負總會希望能夠報復,在潛意識裡常常會想殺他、打他的衝動。但在社會上是不容許的,會受到嚴厲的處罰,所以用一種潑婦罵街的方式,向他人告白、抱怨……
(-接續第10集-)
 
(文字整理/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網路志工小組 編製)

分享:Facebook! Plurk! LINE send!  
  
最後更新 ( 2014-01-02 )
 
< 前一個   下一個 >
© 2024 財團法人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 台灣人拜台灣神 不做無根之民
Joomla!是基於GNU/GPL授權的自由軟體. 中文版本由TaiwanJoomla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