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靈體醫學與氣功8
科學的宗教宇宙觀 -
作者 大地網路志工小組   
2014-01-02

靈體醫學與氣功8
 
此影音乃楊緒東 醫師未退出天帝教之前錄製(公元1994-1996年),為保留原始記錄,忠實記載所有内容。(註解:楊醫師開示內文)
 
主講人:中國醫藥學院講師 楊緒東(光贊)醫師
內文可參考靈體醫學大綱
 
 
「氣」從裡面透出一種「光彩」會覺得人很乾淨,全身顯現出隱隱光亮的感覺(解:表示已經開始淨化了,"氣"從內往外散發出來)。再更進一步,就在「潛移默化」之中,我們的脾氣、習氣及知覺力,「靈感」會有所啟發,整個人看起來講話有氣勢,聰明有神,這聰明是潛在智慧的那一種,這一點很難於比喻,有一股氣勢,從額頭、五官顯示出來,如果以「靈眼」來透視,他後面有「光」托出,同修修行到某一程度頭部一定有「光」,若是發出來的腦波還是彎彎曲曲,我想他的修煉不好,這種人還是會爭名奪利,雖然有誦誥、打坐,但是這只是浮面上的行為,並沒有深入其髓。
 
風水、地理,可以因「靈氣」的改變,而成為清淨法場
「魄」與磁場有關係,「地磁場」是地理的磁場產生磁力,這個磁力不單是磁鐵力量,「地」有「地氣」,天氣、人氣、地氣都是一種磁場,磁場很微妙的影響所有的生物,一個沒有修行的人會被磁場所影響,生活在某些環境,慢慢地會受到磁場的影響,產生磁場的特質,風水、地理是這樣講出來的,若是大修行者本身「靈氣」很強,可以涵蓋「磁」場,會造成地氣、天氣的變化(解:故天地之氣與人氣乃一脈相承)。這變化剛開始在調整時,會有一些振動,例如有時候刮大風下大雨閃電,劇烈的氣候變化。地——會產生地震,突然生出很多從未生長過的植物,或未經施肥,而這裡的植物也長得特別好,還有吸引很多動物過來依存,天地之間「磁場」受到你的感應,環境變得乾淨,空氣變得清新,好像能夠左右到環境的變化,甚至於依你的思想影響到環境的清淨。
解:如果能夠修煉達到天人合一的程度,就能夠影響這三種氣來與我們產生"共振"(起初是小範圍,後來擴大變成大共鳴),此三種氣皆受到你的影響。所以,如果很邪惡的人修煉,其念波很強,那麼周圍的人也會跟著一起變得邪惡;而道德與德性很好的人修煉,德不孤必有鄰,周圍的人也會受到他的感召,地方會變得祥和。
 
地理也會找人,沒有修行的人會受到地理的拘束,有修行的人則能改變地理,你要做那一種人呢?一般凡人只了解粗糙表面的感覺或是感官上的需求或只了解看得見的東西,而對於"看得見"的東西的精神意義卻沒有去深入研究,對"靈力"沒有再做昇華,死後當然變成無用的一丕黃土啊!
 
有一些大法師大宗師在過世的時候,天地之氣會產生變化。如帶著天命行劫的人-毛澤東過世時,天地大變(唐山大地震);師尊歸天時,陽光普照,四周靜悄悄,這都是人的磁場影響了天地之氣!

靈魂合一的修行,「魂識」與「靈力」充分配合,如果修行到這地步,就能突破到地理環境,突破到天氣、人氣、地氣,那麼在這裡修行的人很自然就有人來朝山,朝拜!朝聖!很兇惡的人看到他也會軟化下來,很不服氣的人看到他也覺得非常幸福(解:乃是"祥和"之氣),這是「得道」風範,我們  師尊  師母就有這個氣質,其無形發出來的「靈力」,可以懾服人心,這也是無形應化有形的道理(解:我們為了讓台灣能夠更平安祥和,就要修到這種"氣勢")
 
尤其  師尊所煉的「鐳炁真身」非常了不得,在宇宙中的太陽系地球裏面很難找到有第二個人(解:我是一位醫生,就我所了解,這種修煉方式已經超越了一般修煉,也不會有人敢做這種修煉),能夠接受修煉這種功夫(解:師尊修煉的目的把祂的修煉變成更大能夠吸收能源的"工具",祂希望把宇宙的大能場透過祂的修行,然後再放射出去,使台灣社會世界更加平安,用無形的力量來化解有形的劫數。大家要修煉就要煉正宗的好的,來到我們這裡,每一個人都要當家作主,當仙佛,不是只當人家的腳力、弟子,而是要把自己的力量佈施出去,做天人之師),至目前為止或許在養成中,或許沒有產生,我們不做預測,也是我們的福氣,才能遇見  師尊  師母,能夠在祂指導之下有「急頓法門」的修煉(解:師尊為了讓我們每一個人的力量發揮到最極致,可以用人的精神力量去化解社會上的戾氣,所以他傳授急頓法門-開天門祈禱誦誥,大家一起為蒼生奮鬥)。好好在這一生把這些發揚光大,才不辜負這大批仙佛以及  師尊  師母的苦心。
 
再從「魄」的病態開始講(解:"魄"有它的常態動力生命力):「魄」生病了是什麼情形?一般「魄」生病就是產生「機能」障礙,「魄」的動力發生不良,可以用「經絡」的醫學來作解釋,剛開始整個器官都是好的、健康的。但是因為「經絡」之氣的運行不暢,發生阻塞,或發生交沖,慢慢影響到器官的生命力,而產生變性,有時激發癌細胞出來(解:人出生就有癌細胞了,如果沒有安排讓它能成長的環境它不會發作,癌細胞是從正常細胞轉換而來,就是說也可以讓癌細胞轉為正常細胞,但是需要靠鍛煉經絡之氣,也是因為經絡之氣運行不好才會產生癌細胞),「魄」原則上可用後天的醫學來治療。「魂」生病了怎麼辦?我們要了解「魂」與「思想」、「意識」形態有關係,所以「魂」生病往往產生精神煩亂的現象,小的「魂」病,是受到驚嚇啦!收一收驚就可以了,收驚的原理就是金光的加持,將「氣」穩定後,讓他安心,能讓人安心的方法,就是收驚的方法,「魂」的病如果更嚴重,就是精神錯亂,產生「靈魂」無法穩定依附在肉體上的現象,甚至產生與其他的「魂」共用一個肉體的情形,而引起「精神錯亂」。在此特別向大家說明,目前醫學上有十三種精神機轉,這十三種精神機轉是大家要去研究的科目。是屬於「魂」病的一種,「魂」病其實是「心」病跟「精神」病的交融體,講到「魂」病要探討「心理」現象,所以「心理」現象跟「魂」有關係的。再來講到「通靈」與「魂識」的相關性,談到「魂」的病,與「心理機轉」是非常密切的,剛開始是心理障礙,到最後心理機轉無法突破時(腦波已亂掉),就產生各種精神性反應。
 
魂的受限,來自於心理障礙
很多人以為「靈魂」附身,是由另一個「魂」進入同一個肉體,因為外侵的「魂」太強了,而表現出一個「魂」的「意識」形態,控制整個病人本身的「「魄力」,在他的心理、生理方面,及口音方面變成另外一個人,而本來的「魂」被逼掉了(解:這種情形也是有,表示他對本身的心理狀態缺乏安全感,沒有信心,但"信心"就是魂的力量),外來的「魂」加進去以後,沒有他本身的「魂」存在,等於是空架子,「靈」一般不會受到「魂」的控制,因為「靈」本身是不動的,等於隱藏起來的「中性體」,如隱藏起來的堡壘一樣,是這個人的歷史寶庫,外來的「魂」要佔有現在這個人的「魂」,他所能應用的範圍只是在這個人的生命還在的時候,他生命終結時就會離開,這只是暫時的現象。會附身的這些「魂」是相當孤獨的,因為沒有「靈」的存在,所以他是無根,像「孤魂野鬼」,大家要了解到這一點。當然在心理學上講到雙重人格,分為有「心理」的、及「魂」的雙重性,「魂」的雙重性已經講過了,是另外一個「魂」跟他共同來支配肉體,一個人「意志力」只要堅定,絕對不會被外在的「魂」所侵犯(解:即心魔不生,外魔不亂),而意志上有缺陷,對自己缺乏信心,才會產生這種作用。現在談「心理自衛」機轉(註:修道與修行系列亦有解釋,此部份很重要),「心理自衛」是人的行為,為了在心理上得到平衡,或是為了要防衛自己,而把很多行為表現出來,是一種隱藏性的、或是變性的、非自然性、昇華性……等,表現過程有很多心理變化在支配。
 
壓抑與否定
第一種「機轉」是把它壓下來,是一般人常見的「壓抑」作用,第二種「機轉」是「否定」作用,不但把它壓下來,而且認為根本未曾發生過,比第一個「機轉」還強烈的「壓抑」變成「否定」。眼不見為淨,掩耳盜鈴,都是屬於「否定」作用,有些悲劇發生時,許多人會拒絕去相信他,這個也是「否定」作用。如果很恩愛的人突然死掉,雖然屍體已經死在眼前,但是他還是捨不得把他埋葬,拒絕報案說他已經死掉了,直到身體發臭,事實擺在眼前,別人看不過去才把這個人報死亡,這也是一個強烈「否定」現象。
解:所以要克服心理障礙,使它是"合理化"、"自然化"。
 
有些人把喜歡的人,生前所留下的東西保留下來,而且把他當成活人還在的時候一樣,以死亡者習慣來做擺設,彷彿亡者與他仍然生活在一起,試圖來減輕自己的悲痛。有則故事,有一位家庭主婦,從小父母死亡,孤苦伶丁,後來結婚,生有一女,她非常疼愛這個女兒,把她當成一生中唯一的寶貝,但非常不幸,這女兒有一天車禍死亡,警察來告訴悲慘的消息,她拒絕接受,認為絕不可能發生,堅持要等她的女兒回來。警察要帶她去認屍,她一概的迴避,照常準備晚餐,燒好女兒最喜歡的菜、點心,到女兒的房間整理床鋪,天天不斷重覆的做著,認為她的女兒還存在,這種情形讓病患本身陷於一種隔絕的狀態,完全否定別人與她談論的事實,甚至於丈夫跟她講的時候,她還認為丈夫不對,到最後精神渙散,變成精神分裂,此種情形非常多。
解:愛,要合理化。例如,夫妻相處要相敬如賓這就是合理化,才能長久,若是愛得如膠似漆,久了會失去新鮮感,反而轉變成一種愛的負擔。人對感情的態度,要抱持"隨緣"的態度,需要有適度的思想空間。
 
同修常常為了生病的家長求壽,希望他能夠復活,或希望補償家長加以孝順,也會採取這種否定的方式,結果家長死掉了,他不相信這個事實希望透過「靈力」的感應,硬要把他救回來。事實上已經斷氣了,這種同修非常多,我遇到過,修道要看透人生的事實,當事實出現時,修道人,要比一般人更能適應這些打擊(解:因為我們了解靈界,人類肉體死亡只是暫時的停止,進入靈界才最重要,在靈界才是永生永壽。人間只是靈魂之生命裡的一個點,轉世後再去點一次如此而已),因為我們並沒有把一個人死掉,就當成這個人死了。透過我們的奮鬥以及病人本身的修持,可以達到某一個靈魂的再生(解:如果有修行,下一世絶對比上一世好。再生包括靈魂的再生與肉體的再生;肉體的再生是投胎,靈魂的再生則是靈性的昇華光彩的增加參贊宇宙的力量會再更上一層的發揮),他事實上是存在!於靈域得到永生那才是真正的存在,只是因為我們隔了一層紗、一層網,看不清楚另外一個世界。
解:能看得清,就是看透悟道了!
 
隔離作用
第三種「自衛機轉」是「隔離作用」,隔離就是將一部份的事實,從意識形態當中把他分開,避免自己去想那件事情,這樣可以使得精神不會因為那個事實的存在而有極大的衝擊。隔離作用在小方面,例如:上一號應該說上廁所才對,但他會說:「我去上一號」,女孩子天癸來了,就是月經來了,她說:「好朋友來了」,不直接講出它的名字,有些人因為習俗與禁忌的關係,不喜歡講死亡,認為很不吉利,他就說這個人已經歸天了,已經長眠了,或是這個人已經仙逝了,這樣一講好像比較放心。有些人忌諱吃飯的時候,碗突然打破了,其中有好幾個人就異口同聲說:「碎碎平安」、「歲歲平安」。有的人不喜歡講「四」,刻意把「四」空過,例如到了第四層樓,不喜歡說「四」,因為「四」與「死」會產生聯想,所以第四層就變成第五層,每一個國家都有每一個國家的禁忌語言,禁忌語言都用其他的方式來表現,有一個病人,在講話的時候一直用國語來表達;或是用閩南語來描述他的病情,但是這個病人常常會夢遺,他認為講夢遺會沒有面子,講到夢遺的時候他就用英文講:「NOCTURNAL EJACULATION」,這樣就可避免尷尬,或這個人他平常性慾很衝動,又有早洩的現象,他不敢跟醫師直接表示,會故意旁敲側擊的說:「醫生是不是開一些可以增強體力的藥」,他這樣一講,醫生就了解了,醫生會詳細問他的病情,醫生問,他就答:「是,是!」就可以了,也不會覺得沒有面子,或者說:「身體一向很強壯,不過最近好像比較差了一點,尤其夫妻在一起的時候,好像比較容易疲倦」,這個也是隔離作用的一種。
 
移轉作用
第四種「自衛機轉」是「轉移作用」,有時對一個人的情感,愛、恨、怒、悲哀等情緒,無法向對方直接表達,因為他不想遭受到直接的反擊,所以會移轉到比較安全,或是大家都能夠接受的身上,舉例來說:有位先生因為他上班受氣,上司對他很不諒解,受到上司的責備,但是為了保住飯碗,他不能跟上司頂嘴,只好忍氣吞聲,回家中悶了一肚子氣,到家裡面太太看他回來非常高興,但是這一肚子氣,他認為太太是自己人,就粗聲粗氣回答他,吃飯時故意嫌菜煮不好、湯太鹹,太太莫名其妙受先生的責罵,太太心裡很不爽快,剛好兒子下課回來,兒子習慣性的把鞋子隨便一甩,本來頂多向兒子罵幾聲,但是太太一肚子火,無處發洩,所以他就順手打了兒子一個耳光,兒子認為平白無辜的挨了一巴掌,實在非常憤怒,但是不能向媽媽發洩脾氣,他家裡面的小狗,看到兒子回來很高興,來咬兒子的襪子,小孩突然很生氣踢了小狗一腳,狗兒哇哇叫!這個「氣」就這樣從上司的氣轉到先生,先生的氣轉到太太,太太的氣轉到小孩,小孩的氣轉到小狗,小狗變成出氣筒。他向比較安全的人去發脾氣,對你好的人,你向他發脾氣,為什麼?因為對方安全,所以你特別會跟他發脾氣。
 
比較疏遠,平常不太親和,反而你會對他客氣,因為對方不親近不安全,這是一種「移轉」的作用,「移轉」比較安全的方向,比較不麻煩的方向,很多在生活上常常看到這個「移轉」,喜歡抽煙,抽煙也是從小孩子在吸奶的印象移轉過來的,他不安!母親抱著他吸奶他覺得很溫暖,聽到母親心跳的聲音,怦!怦!很熟悉,就像催眠曲,慢慢長大了,不安!要找奶吸,總不能隨便吸,在外面做事情遇到挫折就拿香煙、煙斗、雪茄來吸,越吸越猛,情緒越不穩定,吸得越多,這表示什麼?他一直尋找一種代替,這個代替能夠讓他心安。例如:正在戀愛,女朋友突然有意無意在他面前掉了一條手帕,他拿回去就當寶貝,每天聞,越聞越香,這是一種愛屋及烏的「轉移作用」,看到手帕就想到她,事實上「人」都是在轉來轉去,安慰自己而已,所以人與事不要看得太嚴重,對我們心裡的健康有極大的幫助。
 
外射作用
第五種是「外射」作用,常常以自己的想法來推測別人的想法,覺得我這樣想,別人也應該這樣想,古代臨淵羨魚,在溪邊看魚兒游來游去,某甲就對某乙講:「老兄啊!這魚游得實在快樂」某乙回答說:「老兄啊!你又不是魚,你怎麼知道魚快樂呢?」某甲又說:「老兄啊!你也真怪!你又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事實上「魚」有沒有快樂?只有「魚」自己知道,誰都不知道。只不過將心裡的態度投射到「魚」身上,此種情形在日常生活之中很多,如果不喜歡這個人,就想像此人非常的邪惡,而他每一個動作都充滿著邪惡,那麼喜歡這個人,就一直想像這個人是一位聖人,每一個細節、小動作,都是以慈悲為出發點而反應出來,愛他!就把他當成聖人,恨他!就把他當成敵人,我們在教院裡也可以常常看到這種情形。
 
有很多病人,整天疑神疑鬼,無中生有,一直認為別人要害他,常常氣恨在心裡面,只要有一個人看他一下,他就認為這個人要害他,對他有偏見,常常與他人發生爭執,事實上他自己自卑感很重,有「恨」別人的念頭,尤其是「能力」比他高的人,他會仇恨他,打擊他。
 
小孩過度寵愛,「錯的」、「對的」都認為是對的,家長也不加以指責處罰,到了成人階段,遇到社會環境改變,無法適應社會環境,他會恨這個社會,那麼恨這個社會的人,也會變成這種情形,這種人越來越多。
(-接續第9集-)
 
(文字整理/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網路志工小組 編製)

分享:Facebook! Plurk! LINE send!  
  
最後更新 ( 2014-01-02 )
 
< 前一個   下一個 >
© 2024 財團法人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 台灣人拜台灣神 不做無根之民
Joomla!是基於GNU/GPL授權的自由軟體. 中文版本由TaiwanJoomla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