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靈體醫學與氣功5
科學的宗教宇宙觀 -
作者 大地網路志工小組   
2014-01-02

靈體醫學與氣功5

此影音乃楊緒東 醫師未退出天帝教之前錄製(公元1994-1996年),為保留原始記錄,忠實記載所有内容。(註解:楊醫師開示內文)
 
主講人:中國醫藥學院講師 楊緒東(光贊)醫師
內文可參考書本靈體醫學大綱(註:書本內容與影片文字稍有出入)
 
現在所談的是「靈體醫學」,一般人並不了解什麼叫做「靈體醫學」?要把肉體的醫學醫療突破到達靈體醫療的境界,這也是一種新的嘗試,以前醫學工作者,在於靈肉之間的關係並沒有做出一系列的報導(解:對靈體與肉體之間的關係未深入去研究,認為靈學方面是一種神秘、虛玄、不一定存在,所以被歸類在宗教範圍,如今科學逐漸發達,才發現靈學是現階段科學仍然無法達到研究的項目之一。換言之,現在的科學對靈學來說仍然粗淺,但因應現代的需要,以及現階段醫學的緣故,有其需要了解靈體醫學)講到靈體醫學必須了解靈魂與肉體之間的關係(解:對漢醫來說有相當的解釋,漢醫的理論包括道家修煉、丹鼎靜坐之結合,以現代的語言來做綜合報告),要了解靈魂與肉體的關係,除應用現有的醫學常識之外,也要研究到「氣」(解:氣是一種機能作用的動力)的問題,漢醫講「氣」的循環,是在「血」之先,「氣」動,「血」才動(解:漢醫所說的體質",大部份是指氣的交流的問題)。西醫講:「血」認為器官的調適以及器官的作用,是因為心臟血管的帶動而產生的,西醫認為能量的來源是因為食物吸收以後變成營養,營養才產生生命的元素,生命的元素來推動所有臟腑的活動,營養供應人的肉體可以生存下來,所研究的是一種(四肢)末稍的學問(解:四肢末稍所表現的現象很多,但是它的原動力,即是在靈學裡面,所以靈學若是能研究透徹,對於人類的貢獻,起死回生的期待才有可能)。所研究者以他從比較具體的組織學、解剖然後到病理、生理的研究,但是這中間發生斷層作用,人體是綜合體,它是一個整體,所以把人生病的原因分割的越細,越沒辦法醫好真正的病人。
解:俗話說「心病無藥醫」,有百分之九十九都屬於心病。癌細胞的發作,每個人都有,但是有些人沒有機會讓它發作,有些人卻是一直補充機會給它,其中間最大的差別在於,這個人在心靈上有沒有得到出路,心靈上有沒有做鍛煉,這一點相當重要。現在開始我們研究如何去做精神鍛煉,而精神鍛煉的東西,如果用有形的東西來鍛煉的話,就會"執著"(後續再解釋)。
但是漢醫大而化之,研究「氣」的走向,「脈絡」的走向,「氣」與「氣」的關係連成「經絡學說」,「經絡學說」來帶動整個漢醫醫療的基礎醫學,所以漢醫是由古代一批煉氣的老師在山上煉氣養氣,遍嘗所有的藥草,以藥草的藥氣歸納引經作一個統計,才產生種種藥性的走向,這藥要走那一經,那個藥要走那一經,產生各種的藥物學說(解:所以藥草是用人體試驗而來,試驗到藥草一吃下去就知道它走那一經絡,因此一定要煉氣),漢藥是不管成份的(解:因為是以人體做實驗的驗證),而是把藥物在身體吸收消化以後,所產生的藥性行氣做為藥物的理論根據,例如:吃了「當歸」(當歸大家都知道)發現它走血份,入脾經,增加血的運行可通達到末梢,所以「當歸」它可以入體生血,經過「脾經」,可以補血。
解:因此慢慢才有「脾」的理論出現,藥走那一經,把漢藥歸經歸類,所以漢醫的書籍裡並沒有寫成份、也不會寫有何元素、或何種特殊功效。藥走那一經,煉氣師感覺對身體的五臟六腑那裡有幫助就寫下來再做歸納,可以說是人體科學自然形成的統計。西藥則是研究成份,然後製成化學藥品。現在的醫療環境無法用人體實驗,會用動物,但人與動物之間的體質仍有差距,會產生副作用,另外,動物實驗以3-5年甚至10年,直到西藥能夠發行用在人體,或許人體要到50年後才能發現它的副作用,因為各動物生存的年齡差距不同,但藥商急於將藥物發行相當的急燥,用種種關係,故會用在某些落後國家去做試驗,而行或不行皆已受到傷害,台灣亦是人家的試驗區,大家要有覺悟,希望大家未來走向自然的藥物療法。
 
漢醫的理論以抽象的方式來解釋,剛好與西醫對「質」研究的精神可以互相配合,所以未來的醫學走向是中西配伍、整合的一條道路,我們研究「氣」就可以了解,西醫的瓶頸要靠漢醫來打開,西藥的瓶頸要用漢藥來突破(解:因為漢藥是中國歷經幾千年來由人體實驗的結果),而漢醫漢藥的印證要用西醫西藥的科學方法將它證實出來,這等於一個人的靈魂與肉體的關係一樣,肉體就等於西醫研究的範圍,靈魂就等於漢醫研究的範圍,「氣」與「靈魂」有關係,「血」與「肉體」息息相關,都是融洽一體,但是以前研究醫學的人,各偏一方,才將漢西醫學的理論劃分開來,變成治病的方法各有所長,各有所短。
解:因中國的文化較不發達、文明較没落,認為學習西醫學較高尚,較有組織化,有原則可追循,故無形上西醫的系統持續提升、社會力量提升。而漢醫用哲學、統計、經驗的醫學方式推廣逐漸没落,因為漢醫較普及化,常用在生活中失去特殊性,因此漢西醫兩相對照之下便產生極大的距離。
 
氣的來源
現在我們回過來講到「氣」的問題,「氣」的問題是怎麼來的?先天氣落入後天氣怎麼進來?我現在來說明它:先天到後天的關係,一個人要孕育出生的時候,胎兒秉持父精母血所凝聚起來的一股氣,而產生「種子」,這個「種子」受到胎盤的孕養在子宮之內,於很好的環境之下,慢慢培養長大,那麼就可以追查到「氣」的來源在那裡?「氣」的來源就是由看不到的一股力量,這一股力量我想就是「靈魂」。「靈魂」的這個「靈」是很先天的東西(解:靈在魂的上面,魂是後天的東西,因此先有先天才有後天,將兩個結合就稱為靈魂),它是由宇宙之源產生下來的,但是「靈氣」透過「因果」的作用,與後天氣產生的結合就變成「魂」,所以「靈」是先天的,因為有一小部份受到後天的污染,而變成「魂」,帶有後天的因素。
解:靈魂投胎,人再怎麼改變聲音、行為,只會變動到"魂"的部份,不會動到"靈",故靈被蓋住,必須要靠修煉才能打開它。
 
靈、魂、魄的相關性
「靈」跟「魂」進入胎兒的腦竅,胎兒還沒有生成腦竅時,沒有「靈魂」他沒有辦法進入,他只是在外面徘徊(解:故"胎神"就是指這個意思。在孕婦的四周會有一股磁場,就是"靈魂",因為還未進入,出生才會進入),進入就會到達了後天的階段(解:胎兒的頭一見到光,靈魂就立刻進入腦竅),但胎兒時的還沒有養成,因為所有的生命力由母親的胎盤以及子宮孕育養成,所以他不必為需求生命的來源而奮鬥,於胎內很安逸、被動的生存,也就是說很主動的養成這個胎兒,這個胎兒慢慢的長大,心臟也成形了,這些東西由我們人類基因的作用,基因也受到靈魂的影響,如果靈魂是正常的,而這個靈魂來,也就是完美的,業力並未造成殘缺的靈魂,那他在養成的過程也是完美,沒有殘缺。
解:殘缺的靈魂事實上很少,主要是在養成的過程中,產生業力的影響,出生之後就會有一些先天性的缺陷。
 
受到後天因果的習染
父精母血所孕育的「種子」,受「基因」的影響很大,但「基因」又受到本人的「因果」與父母親的「共業」所造就,如果胎兒成長因「業力」發生缺陷,而「靈魂」再好也會產生肢體損壞的現象,這是要還父母債,或者是父母欠他債。「靈」是先天的,「魂」經過後天氣習的薰冶,(在胎兒還未出生,而「魄」就還沒有養成),生出以後「魄」就會形成,在這個階段「靈魂」跟父精母血產生的「基因」關係,以及父母親的「業障」關係,或者是胎兒跟父母親的關係,都會產生一種正常與不正常的現象,發生各種錯綜複雜的情結。
解:受精卵應該是最完美、最優良的結合,但在結合的過程中有一個因素-"氣",這個"氣"會受到"業力"的影響,也就是說這個"業力"的種子會加在受精卵裡面,然後產生種種的變化,生出來的時候再加上一個最根本的東西-靈魂。"胎神"就是孕婦四周產生的那股磁場,因為這股磁場比較敏感,事實上孕婦也有一些禁忌(胎教),因為胎神的磁場是跟著孕婦的注意力在跑,因此孕婦不放心的心態或是受到驚嚇的心態,會影響到這股磁場(胎神)的穩定性,磁場越不穩定生出來的孩子會越神經質,性情怪異,甚至於會發生種種傷害,這點有靈魂醫學方面的根據,故孕婦的思想會影響到胎兒成長的順暢。
 
科學的態度、是研究、是探求不是排斥
有些事情是不能用肉眼,就能判斷其結果。或者自認為用科學的方法去判斷一件事情的發展,一個人的成長或者一個人的資歷,也許可以判斷他的未來傾向,也許是怎麼樣,它只是個「也許」,但不是「一定」怎麼樣,因為有很多超乎現代科學的超科學,更先進科學的東西還是存在的,但是我們沒辦法研究出來,很多人卻歸類於迷信,這是非常錯誤的看法,而這不是科學家的態度,是現有科學的執著。我們不應該在研究「靈體醫學」時採取這一種態度。
 

「靈魂」是在胎兒要生出來的剎那間,從腦竅灌進去,什麼時候灌進去?就是胎兒的頭(見光)要出來時,高級的「靈魂」從頭部「天門」灌進去。對一般而言「髮旋是入口」,在天帝教的新境界裡面講的很清楚,新境界書中講「和子」理論,講到「靈體」,「和子」是「靈魂」綜合體,「和子」要進入髮旋只是一剎那時間,就是自由自主生命力的源頭。胎兒開始「叫」、「哭」,這一哭肺部擴張就進入了後天氣(解:後天氣是跟"空氣"產生接觸,先天氣是跟"靈氣"產生接觸)的階段,從先天入後天須先打擊腦竅,就是「天門」。「天門」被打擊以後激發生命力,先由「腎間動氣」開始,何謂「腎間動氣」呢?是後天「能量」養成(儲藏)的地方,先天能量養成是在大腦(靈力的中樞),後天養成是在「腎間」,就是一般人所講的「丹田」(肚臍跟生殖器官中間一帶)。這一激發就會刺激肺部擴張,哭出來就產生「魄」。漢醫來講:肝藏「魂」、肺藏「魄」,「魄」有一動力中心位於「延腦」(節律中樞),以代替腎間動氣做規律的控制。

 
漢醫學上的「肝」是思維系統
漢醫所講的:「肝不是肝臟」,不是肝臟裡藏了一個靈魂,而是一種「思想」,是一個精神上的思維;肝主思想(解:肝經是指走過肝臟的經絡。許多的肝病乃因太急燥或過度煩惱而產生),「肝」的定義是一種抽象的表達,所以憂鬱的人傷「肝」。才會有人講:他肝火旺盛脾氣很大,表示「魂」的作用都可當成「肝」的作用,西醫講到肝臟的「臟」,它是一個物質、臟器,跟漢醫講「肝」的定義不太一樣,這一點在漢醫學講的很清楚。在此會列一個表,把漢醫的五臟六腑關係,作一個比較,讓大家去了解。
 
 
由先天的靈到後天的魂
談到「靈體醫學」如果不談先天「靈」到後天「魂」的源由,是無法真正明白,談到由先天的「靈」到「魂」,然後變成激發大腦的先天能場,再進入後天的能場「丹田」,「丹田」反射出一股能量,刺激肺部的擴張產生肺氣,發出「魄」(解:故要清楚肝臟肺的關係),呼吸之後,要養胎兒的生命怎麼辦?一定要靠食物,靠腸胃,嬰兒不久就想到吃了,以維持他的能量,吃了以後所有的感官全部被刺激觸動,為了根本生存的條件,必須不斷奮鬥持續的運作。
 
呼吸最為重要的是空氣的「氣」,這表示空氣一呼一吸真的有能量,大氣之間靠呼吸都有能量,有一種不靠呼吸也會產生能量,就是激發我們大腦所產生出來的能量(解:大腦裡藏著宇宙的能場),它是一種「靈氣」,靈氣藏在我們的大腦,「靈氣」、「靈」就在我們大腦的深部,而「靈」就在大腦的中心裡面,一直不斷的在運作,它隱藏起來,與「魂」脫離知覺上的連繫。(解:靈與魂要連繫只有一個條件靠修道修煉去開發精神智慧。)
 
在大腦中有魂的一部份,而絕大部份為靈所涵蓋
「魂」在我們大腦的前額裡面,主「思想」,一部份的「魄」在我們的後腦勺與腦幹的地方,做呼吸的控制。人類生存是因為需要「能源」,所以吃東西很需要,吃下的食物會激發所有臟腑的運作(解:故靈魂進入之後,才是生命力智慧思想最原始的所在),小時候為生存所激發出來的潛力,會影響長大的思想和生理反應,所以胎教很重要(解:懷孕十月的過程孕婦心情起伏與環境變遷非常影響到胎兒的品質)
 
胎兒到新生兒的教育非常重要
新生兒時代若未受到充分的照顧,他的行為往往會非常的偏激(解:偏激的外表是一種"虛偽",出現自我防衛的動作,但內心有一股火會很可怕),這一點值得大家小心注意,不要認為他不會意識到四周圍的生態,以為一歲多以後才會感覺到種種的事物和表達感情,因為小孩一生出來就一直累積外在給他的資訊,做為以後反射的潛意識,所以小時候所受的刺激,長大以後所潛隱的力量很大(解:發瘋的人不是突然的,而是累積到最後爆發出來;生病也是慢慢累積出來的),反射反擊的反應也非常的驚人,所以要注重新生兒的教育,這一點我把它提出來。「氣」的作用,由先天進入後天用什麼來運轉,在漢醫有一套醫學,以前的西醫都不相信,當尼克森訪問中國時,在中國發現很多神奇的「針灸」醫療經驗,他親眼目睹以後,整個西醫界才開始研究漢醫「經絡學說」,「經絡學說」經絡怎麼樣運行,我會把它整理出來(請參讀漢醫之經絡學說)。
解:經絡從"氣"來,就是"氣"在走的路徑,雖然看不到但感覺得到,是人生命的來源。我們所吃的東西呼吸等這些綜合起來,產生總總的動力化成"氣","氣"影響了所有的運作,其運作的路徑為"經絡"。
 
既然講到「氣」與「靈魂」有關係,當然跟和子更有密切關係,和子與靈魂相關性是很直接的,在《新境界》裡面「和子」學說,它還包括「魄」,或許有人會問:「魄是什麼」?「魄」是一種能量,但是「魄」的能量很激烈,所以要經過「魂」(思想)的指導才能夠納入正軌。所以修道人常講:「煉魂以制魄」,而「魂」的引導,所代表的是一個人的思想,「魄」是代表行為,思想帶動行為,行為影響思想,「魄」受到感官誘因很強,所以外面的誘因越多,「魄」的盲動越強,「魂」的影響力就比較弱,為了能夠在「魂」、「魄」之間得到平衡,所以要常常做反省懺悔(解:要冷靜,用我們的理智去克服,把外在感覺回來的粗淺的感官行為,要引起我們心性的反射做歸納就要冷靜下來)的功夫。
 
「和子」學說,我把《新境界》重要的部份,放在這一篇裡面,給大家做參考,去了解「和子」。(這部份是天帝教的東西,天帝教談到的「和子」亦是一種發明。)
 
再談魂與魄的互動
我在這裡要再談到魂與魄的問題。魂-天魂、人魂、地魂(解:"魂"有多種名詞,說了你也許會忘記,就算勉強記住了說給別人聽,別人或許覺得你有學問,但也很難真的理解,所以我按照它的本意做出歸納分天地三魂),天魂-是以天曹相對,人魂-以人曹相對,地魂-以地曹相對。「魄」一般人來講是「力量」,「魄力」是氣所產生的力量,也就是氣魄的意思,肺活量越大氣魄就越強,燃燒得更旺盛;「魄」是藏在肺部,由肺部來運作,肺部就漢醫而言與皮毛(皮膚跟毛髮)有關係,跟表皮細胞亦有關連,表皮細胞充滿了很多感官(神經)點,由末梢神經與末梢血管構成,在末梢產生較原始的一種感覺,對外界的感覺有很大的相關性。「魄」所寄託的表皮細胞,包括黏膜組織以及角質狀組織和一般表皮上皮組織,與血管神經無數分佈的末梢感受點。(解:魄是一種"感覺",若是跟著"感覺"走,那麼這個人就會失掉準頭,做出非理智的行為。)
 
談到煉魂制魄的問題,就是煉我們的「靈魂來制魄」,煉得層次愈高,也就是我們所講的天魂,天魂代表我們的良知;人魂代表理性;地魂代表慾望(解:跟著"感覺"走的人,走到最後都往地獄地府去),煉魂主要是往高層次考量,由低層次的魂煉起,將慾望煉掉,然後產生理性,最後再把理性昇華到良知的程度。「魂」之上還有一個「靈」,已經隱藏在我們大腦裡,代表著「智慧」,「靈」的上一層還有一個「靈」的「原種」,「原種」的最先天的-「靈的原種」(原靈),代表覺悟,成仙成佛「覺」與「悟」最為重要。
 
元神、原神、靈的相關性
本書所指的「靈」是我們現在講的「元神」,衪已經相當高超的,但是衪還未達到「真」的境界。「真」的境界還要再上一層次,就是最先天的「原靈」,衪的中心點就是「原神」,這樣大家就有一個輪廓了(意指天外有天),進入我們腦裡面的是元神的「靈」,然後再產生「魂」的意識形態,「魂」分為天、人、地三魂,代表三個階段,由較高的,「良知」,到「理性」,再至「慾望」。小孩子剛生出來就有「魄」的產生,「魄」是由生出來時由後天養成的,「魄」是為了要生存而產生,為了應付人間基本的生命所需,若將衪過度發揮,則形成對基本生命的浪費,會由低層影響到高層。
解:如果太放縱我們的"感覺""慾望",我們的氣質與靈質就會降低,越趨往下流。
 
先有覺悟再有智慧
因為「魄」是存在於感覺之間,由表皮的感覺、末梢神經的感覺慢慢漸進入慾望的感覺,再由慾望來統合人魂、天魂、以及靈的階段,所以這一點程序,我需要一直的把它講得很清楚(解:才不會讓慾望來領導我們的一生)。有人會問「智慧」的上頭為何還有一個「覺悟」呢?不是覺悟了以後才有智慧嗎?這也是上聖高真斟酌很久的一個結論,衪認為理智的人,追求「真理」到「至真」的境界衪會產生「智慧」,智慧不代表學問知識,但是智慧它可涵蓋學問與知識,到了智慧的階段還不能夠產生極大的「覺悟」,「覺」跟「悟」,事實上屬「靈」的範圍,我想上天有意思要強調「人」的自覺性以及開悟,因為這樣就產生一切的「智」(解:到了"悟"境乃不可言語,並且一切已經都知道)。而對於天地之間的「大道」即可以了然,這就是「真智」。衪是代表一種思想的了解溝通與宇宙產生同步。
(-接續第6集-)
 
(文字整理/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網路志工小組 編製)

分享:Facebook! Plurk! LINE send!  
  
最後更新 ( 2014-01-02 )
 
< 前一個   下一個 >
© 2024 財團法人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 台灣人拜台灣神 不做無根之民
Joomla!是基於GNU/GPL授權的自由軟體. 中文版本由TaiwanJoomla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