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上帝、佛祖、道祖皆無法顯示於肉身,故有不少@@師就自以為是代言人,用巨大的建築、大佛相,用高貴建物以裝飾門面,因為如此就可吸引更多的人來朝拜,其實道場是教室,乃精神教育的場所,和@@師的靈異毫無關係,當前寺廟越多越會陷入功利漩渦吧??
正氣力量逐漸被消耗;所謂自由意志和理性信仰,亦被什麼的法師、道長、長老牽著鼻子走,拜廟、拜寺、入教堂的信徒雖然很多,但是肯聽道聽理的修行者很少,我看到許多人於宗教信仰的大堆疊裡頭,不是找真理而是追逐偶像,須求神跡,幻想神通。
我們常說,要大腦冷靜的「思考」,要用心溫暖去「感受」,以及用堅強的「意志」去行動,而行動就需要熱量的供應,而胃腸的蠕動以及消化分解食物就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楊醫師說過,修行絕非只是誦經、禮佛、拜拜,必須實踐要做一般人做不到的服務工作,參與公益的活動,做好志工的角色,就是行願!
負面的思惟,防人太甚,會邁向仇恨的黑暗面,正樂觀思惟,偶會陷入險境;但是宏觀智慧的判斷,可以克服困難,就是說明加強觀察力,不動情緒冷靜決行,先考慮預後會有最不好的打算,才不受所謂運氣和命運左右。
在不同的執政者,行使不同的語言與文化,並試圖將前朝的痕跡抹除,從日治時代到回歸光復以及二戰後的國民黨統治,但台灣的人民總有一股無可抹滅的動機,試圖在不同語言文化的環境與背景中,延續千古不變的自由精神。不論是文學、哲學、政治甚至娛樂,這股心靈與思想的自由,最後都成就了行動的自由。
蘇格蘭首位「三重醫學學位」女醫師 放棄世俗成功之道 選擇來台醫療傳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