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族主義真可憐◎ 陳子瑜 自反壟斷運動指明中國因素所佔的重要性後,立刻引來中國民族主義者的批判,極力想把這兩者界線劃清,甚至到了無所不用其極的地步。昨日自由時報所報導杭士基的照片事件,即為一例。
把臉書上台灣籍澳門大學學者信件和拍照者林庭安信件相對比,明顯可看出前者把反壟斷運動的幾項重要訴求:拒絕中國因素、堅持多元媒體、捍衛新聞自由等,簡化成反中國運動,然後以此詢問杭士基。杭士基或許對台灣和中國兩國的情況不甚瞭解,但可不是笨蛋,他察覺到兩造說法有落差,於是只回應該學者他堅持反壟斷的立場,剩下的「很有趣」(interesting)。對於英文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這單字有一個我們耳熟能詳的意思,就是謝謝指教、不置可否。
然而這兩天我們又看到一次陳為廷事件的翻版,旺中媒體和學者石之瑜的反擊,分別代表著中國因素在政治經濟與文化上的影響。其中更值得注意的是後者,台灣縱然有強烈的統獨爭議,但雙方最大的共識就是堅守自由民主的立場與生活方式,然而石之瑜在中國時報的投書中,多次直陳杭士基是被消費、被設計,不但把反壟斷運動說成是另一種壟斷,甚至連CNN、BBC都拿來做壟斷對比。可以看出這類中國民族主義者,為了自己想像的中國,是如何用去脈絡化和移花接木的手法,以及在當事人尚未回應前,就直接下定論、扣帽子,絲毫不見學者應有的研究倫理。他們的策略,就是先否認中國有不好,如果否認不了,就把英美拖下水一起爛,然後把反對者抹黑鬥臭。反對者要罵誰都可以,就是不准罵中國。可嘆的是,美國容得下杭士基,中國行嗎?
反壟斷運動反對任何一切政經因素不當干預媒體自主,中國因素在本次併購案中所扮演的雙重角色已有諸多論述,日後若是自由時報有類似行為,自然也要反對。可惜對這些中國民族主義者來說,除了中國二字,什麼都看不見。(作者為台灣大學政治學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