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12自由時報  〈自由廣場〉高度自治告終 港亡台寒
台灣印象 -
作者 自由時報   
2014-06-12

一九三九年,在捷克斯洛伐克(捷克)的缺席下,英法代捷克簽署了慕尼黑協議。其時的英國首相張伯倫以為慕尼黑協議能帶來和平,可惜的是在不足一年後,納粹德國食言把整個捷克吞併,不久後就發生第二次世界大戰。

一九八○年代,英國和中國洽談香港的前途,中國強硬表示必須收回香港,同時亦不容許香港派代表出席談判;在兩年多的談判後,兩國簽署了《中英聯合聲明》,當中提到香港在回歸中國後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有關協議亦在聯合國秘書處登記,成為一份在聯合國有紀錄的文件。之後,中國制定《基本法》,亦明言除了國防和外交之外,香港會擁有高度自治。

不過香港擁有高度自治的夢被《「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打破,中國表明對香港有全面管治權,並表示高度自治權是中央給多少,香港就有多少,同時要求行政、立法和司法人員要承擔「維護(中國)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等職責。有關的敘述,基本上是赤裸裸地推翻了在《中英聯合聲明》和《基本法》對國際和香港的承諾。

在國際社會能合法地為香港發聲和爭取中國繼續履行承諾的,就是英國;到底現時的英國首相金馬倫會否為香港人和中國理論,還是他會和前首相張伯倫犯同樣的錯,我們只能拭目以待。而香港人是坐以待斃還是上書聯合國投訴,亦對香港,以及整個東亞的前景有極深遠的影響。

如果香港、英國,以至國際社會對這個問題不聞不問,就是容許中國可以公然不履行國際協議;這只會令中國更放膽去挑戰所有對中國「不利」的國際協議和共識,最終可能會導致中國公然對眾多和它有邊界糾紛的國家,採取更強硬態度,後果是不堪設想。
可以肯定,當香港被提早吞併後,中國下一個目標會是台灣。面對唇亡齒寒的情況,我希望台灣人能支持香港人,不要像馬政府和國民黨對這件事採取不聞不問的態度。

(作者何奇雲  為旅居關島香港學者)


分享:Facebook! Plurk! LINE send!  
  
 
< 前一個   下一個 >
© 2024 財團法人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 台灣人拜台灣神 不做無根之民
Joomla!是基於GNU/GPL授權的自由軟體. 中文版本由TaiwanJoomla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