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20140327自由時報  社論─美、中兩國對台灣學運的價值判斷
台灣印象 -
作者 自由時報   
2014-03-27

美國與中國,是關係台灣存在與安全最重要的兩個國家,前者是主要盟邦,後者是最大威脅,這兩個國家最近先後公開表示:高度注意台灣因為「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而引發的學生運動。這兩個國家對於剛動用過暴力鎮壓和平靜坐者的馬政府,究竟分別產生了何種影響?值得國人深入理解。

昨天,馬英九在國民黨中常會的最新態度,可以當作觀察指標。這位處於暴風中心的肇事者,竟是繼續以「服貿協議絕對不是黑箱」的自我防衛,來對抗各方的責難,堅持不認錯改正。這有兩個意義,這個政權並未採取以台灣為中心的等距外交戰略,傾中遠美的圖像再次清楚顯現。其次,美、中兩個國家可能都要暫時失望,台灣的政治僵局目前還看不到建設性發展的可能性。

當前台灣的僵局是,學生持續佔領著國會議場;由於國民黨黨鞭拿著上面交辦的「三條件」不釋善意,由國會議長主持的朝野協商再次破局;總統與學生間的會面,由於國家元首缺乏聆聽異見的誠意,處於觸礁狀態。甚至,警械使用過當的違法問題,政府從上到下的頑冥顢頇,不僅重創國家形象,人民信賴也恐難以恢復。所有的癥結集中於一點,就是整個解套的機制被馬英九一人給卡住了。

何以會如此?先看看國際對這次學運的反應,美、中這兩個國家的基調,有著極大的分野。美國務院副發言人哈夫面對詢問,答覆的是:美國當然支持台灣充滿活力的民主,希望台灣可以在和平、文明的前提下,與學生以及朝野之間展開有力的政治對話。這裡指涉的,當然是台灣政府,馬英九有責任展開對話。

至於昨天的中國國台辦,則由發言人馬曉光強調了幾個重點:第一,「和則兩利,分則兩害」,接著抬出「兩岸同胞」,「都不願意看到兩岸經濟合作的進程被干擾」;第二,特別就「大陸勞工大舉入台」、「四.八萬可投資移民」進行解釋;第三,對於台灣為什麼有反服貿事情發生,認為「這需要從台灣內部找原因」。可以對照出,做為當事國,有別於中國傳聲筒「不要拉倒」的狠話,線條柔和地希望減少阻力,這軟硬兩手,可見服貿協議對中國才是「利大於弊」,是中國需要的;國台辦甚至直指反服貿的「原因」在「台灣內部」,高度暗示馬英九,難掩埋怨與不耐。

一個主張服貿由台灣決定,希望馬英九好好溝通,而且要以和平、文明的方式,不是暴打手無寸鐵者;一個表明不願服貿「受到干擾」,因此當然不樂見被退回、重啟談判,希望通過定案。這兩股力量擺置在馬英九面前,讓馬英九前一天先說要見學生,後一天又強辯絕無黑箱,可謂左支右絀、進退失據;總體看來,中國對馬英九的拉力顯然大於美國。

但是,現在的台灣國會,被馬英九這個反服貿的「原因」,搞到烏煙瘴氣,既已不存在再次「硬幹」的條件,要回歸國會解決,因朝野協商中斷,也遙遙無期。何況,這個「原因」昨日仍在中常會以政令式的宣導,繼續以非事實的資料,漠視學生的訴求,延宕爭執的處理,癱瘓議事回復正常,中國想要服貿協議不受干擾,確定所託非人,已難如願。

處在當前這個轉折點的台灣,由於是否與中國進行高度的經濟統合,引爆了世代的奮力抵抗,讓積累許久、早就已經處於臨界點的民怨,因此衝破了表面張力,宣洩而出、一發不可收拾,甚至大到足以牽動國際目光,美、中政府要為此講話。這個演變模式說明,地球社群是連動的,不因台灣做為一個蕞爾之島、是否獲致國際承認而異。

美國《商業週刊》最近將馬英九與烏克蘭前總統並列,指兩人與強鄰掛勾如出一轍,這固然是西方觀點,但是描述馬政府已屆四面楚歌的困境,則相當寫實。因此,做為世界公民,只要捍衛人民作主價值,確保自由表意不被剝奪的機制,絕無放棄認命、任人宰割的道理。
 


分享:Facebook! Plurk! LINE send!  
  
 
< 前一個   下一個 >
© 2024 財團法人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 台灣人拜台灣神 不做無根之民
Joomla!是基於GNU/GPL授權的自由軟體. 中文版本由TaiwanJoomla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