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紀念一九七○年二月八日發動泰源監獄起義、同年五月卅日被槍決的五位烈士,台灣政治受難者關懷協會甫在南投草屯「台灣聖山—生態教育園區」豎立紀念碑,並將於今年五月卅一日與大地文教基金會共同主辦揭碑典禮、紀念儀式,忝為碑文起草人,對於立碑過程的曲折不無感慨。
十二年前即二○○二年,筆者針對十一位當年的受刑人以及受難者家屬共十三人所做的口述訪問紀錄出版,同時在序言中揭露筆者所看到的陸軍總司令部「台東泰源感訓監獄暴動處理案」,對本案的定位是「意圖拉攏囚犯及警衛,欲以擴大組織發動政變」,而國防部「泰源監獄叛亂犯劫械逃獄案處理經過報告」,則認定江炳興、鄭金河係「謀議從事台灣獨立,以暴動推翻政府」。相對於高金郎於一九九九年出版的《泰源風雲》,口述史和官方檔案的出爐可以減少不實誇大或神話色彩,但也確認了他們在方法上「意圖拉攏囚犯及警衛」以及目標是「台灣獨立」。此外,一九九三年李昂的《施明德全傳》、二○○二年的《柯旗化回憶錄》對於泰源事件的描述,也都有互相參證的效果。
至於紀念碑的地點,政治受難者關懷協會曾努力要在發生地泰源或綠島(綠洲山莊)立碑,理由是一九七二年政治犯之所以被重新關回綠島,乃泰源事件所造成的決策,況且綠島遊客甚多,作為人權博物館是適當的地點。可惜一方面政府官員對於泰源事件的定位仍有疑慮,一方面又有「非我不可」的相關人士大力反對,建碑的事情才拖到現在,才以南投草屯作為落腳之地。
(作者陳儀深 為中研院近史所副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