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20140603自由時報  〈社論〉「六四平反」與「和平崛起」
台灣印象 -
作者 自由時報   
2014-06-04

明天是六月四日,中國天安門事件二十五週年。四分之一世紀前的中國與當代中國,以經濟、軍事能力高昂成長所驅動的國際影響力,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但是,當中國人昂揚行走於世界之際,卻顯然尚未獲得各國人民等比例的景仰與認同,卻也是不可否定的事實。問題出在哪裡?

首先是外部關係。美國哈佛大學貝爾佛科學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兩位學者艾利森(Graham Allison)及布萊克維爾(Robert D. Blackwill)的著作《去問李光耀》(Lee Kuan Yew-The Grand Master’s Insights on China,the United States,and the World)中,有關李光耀所述新加坡對中國的觀點,可以回答若干問題。做為長年與中國打交道的國家領導者,李光耀說:「中國期待新加坡人在中國愈來愈強大後要更尊敬他們。他們告訴我們,大國、小國都是平等的,他們不是霸權,但是我們做出他們不喜歡的事時,他們卻說你讓十三億人不高興,請搞清楚你的地位」。

新加坡的感受,恐怕是所有環繞在中國周邊小國的共同經驗。簡單的說,所謂「和平崛起」,崛起才是關鍵字,其所帶來的驚疑是真實的,至於和平,即使不是假的,也是中國單方、片面的主觀願望,不是諸國的客觀現狀。

最近在新加坡剛閉幕的「香格里拉對話」,做了十足的印證。即使中國大動作拉攏馬來西亞總理訪問北京,以免東協各國全部一個鼻孔出氣,但是幾天會期下來,日本首相安倍與美國國防部長哈格爾,反對中國進行軍事與經濟擴張的辛辣演說,直接挑明,十足針對性,這不正是東南亞各國面對強鄰的處境需要,所提供其縱橫捭闔的舞台?中國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王冠中不顧國家形象的脫稿正面反擊,擺出的是「戰略敵對」姿態,同樣說明和平做為崛起的包裝,最終仍將撕去。若是如此,中國再如何壯大,至多只能令人畏懼。
其次在內部問題。六四前夕,已經有中國流亡海外的民運人士公開指控,中國的政治民主、人權觀念比二十五年前更後退,對待異議的手段更強硬。自己民主觀念也很淡薄的李光耀,十分肯定的斷言中國不會成為民主國家,因為五千年來從來沒有數過人頭,所有中國統治者是以皇帝的權力在統治,如果不同意,就砍人頭。

六四的平反,自鄧小平以來,已歷經江澤民、胡錦濤到現在習近平共三位領導人,繼續是權力上的禁忌,未能因習仲勳當年為胡耀邦仗義的歷史與家族因緣,而能帶給各方想像的空間,似乎可以推論︰同情,不是問題,但是平反,對人,必然要論功過,對事,要重新檢討天安門學生提出的訴求。

以今天中南海凡事「維穩」的位子思考,以及中國各地特權腐敗、貧富擴大、矛盾深重、暴動頻繁的惡劣險峻,六四所代表的嚴查官倒、爭取民主、新聞自由訴求,都讓中國新領導班子畏縮卻步。如果中國今後的發展,有意識的要讓李光耀的預測成為事實,那麼中國如何可能在價值上贏得世人的敬重?

全球看待六四,有國際民主社群基於人道的角度;有港澳兩地民主人士爭取一國兩制民主待遇的角度;對於台灣而言,一個文明、不野蠻的中國,既是區域安全、台海穩定的議題,也是鞏固國家主體、捍衛民主生活不受侵擾的重要條件。

從這個角度,六四的意義躍然,它不只是二十五年前的中國學生運動,而是一次受到中國當局血腥屠殺的人類民主運動。而今習政權繼續試圖抹去世人的記憶,不僅是掩耳盜鈴,同時,中國既不能帶來和平,也就無法近悅遠來、真正崛起。
 


分享:Facebook! Plurk! LINE send!  
  
 
< 前一個   下一個 >
© 2024 財團法人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 台灣人拜台灣神 不做無根之民
Joomla!是基於GNU/GPL授權的自由軟體. 中文版本由TaiwanJoomla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