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前的10月3日:歷史學家張炎憲紀念日(3)
新聞報導 -
作者 Aries | 贊修   
2018-10-02


2012年5月1日,張炎憲於台南高鐵站廣場接受訪問前的沉思。他花了一段時間,組織腦中思緒,要說明舉辦「面對陳水扁 檢驗馬英九系列座談會」的用意。攝:陳孟絹

正面檢視「扁案」
張炎憲對事物皆有獨特見解,包括「扁案」。

自從2008年陳水扁總統卸任,「阿扁」被貼上「貪污」標籤,污名化阿扁、人人避之。即使舉辦「民進黨八年執政研討會」,竟然可以完全不提到8年執政的總統是陳水扁,奇觀。

聞扁色變、切割阿扁,這是當時的社會氣氛,筆者親證某本土社團的大型戶外晚會,台上講者談到阿扁總統被政治迫害,話還沒講完就被「請」下台,變相消音,完全沒誇大。另外,號稱人權至上的某國際組織台灣分會,會員大會一度杯葛向總會提出救援阿扁總統的提案,讓人不解。

張炎憲是奇特的扁政府時期政務官,正面檢視「扁案」。他於2008年卸任國史館館長,接續擔任各民間社團組織領頭羊,活化與活躍各社團。他關注扁案並舉辦「面對陳水扁 檢驗馬英九系列座談會」,並出版成冊。


2013年3月10日舉辦的「司法正義與人權-從扁案談起 新書發表會暨座談會」,主編為張炎憲(後排右3)、林佳和。座談會強調扁案不是個案,它暴露台灣司法問題,是司法的照妖鏡。圖片提供: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他從歷史的角度切入,認為「扁案有很多疑點和爭議,不只是司法公平正義與人權的問題,更摻雜政治鬥爭的問題。它是司法史上首位民選總統卸任之後成為階下囚的重大事件,也將是檢驗司法獨立與民主人權的重要指標。這樣充滿張力的案情,看似高潮迭起、引人注目,其實冷靜觀察分析,其間隱含許多歷史留下的因素和現實政治的問題。」(《司法正義與人權-從扁案談起》序)

他正面檢驗「扁案」的用意在於:1.歷史需要比較,透過比較,才能發現歷史事實;2.台灣人要建立自信心,喚起與認知台灣人過去施政的優點。

他知道阿扁總統自從2013年4月被馬英九政府粗暴移監到台中監獄,由大地志工媽媽每天輪流為阿扁總統料理三餐送到監牢,風雨無阻、從未間斷,持續一年的日記集結成冊《送進黑牢的愛心餐-阿扁總統送餐日記》,他寫下〈關不住的春天〉推薦序:

……眼前浮現2008年陳總統被羈押上手銬的情景,那副手銬雖然是銬在阿扁雙手,其實是銬在台灣人的心坎裡。……閱讀這本書雖然帶給我淒涼的感受,但隨之而來的感動卻令我熱淚盈眶。

做菜煮飯對主婦而言雖然是每日例行工作,但要煮給阿扁總統,仍煞費苦心,唯恐阿扁吃不習慣,……都是家常菜、都是媽媽煮的口味,卻是愛心極致的表現。……想起我媽媽做的菜,至今仍是我最懷念的菜色。……這份充滿真誠與信仰的力量,穿透層層高牆阻礙,將春天的訊息,傳遞給受難中的阿扁。……這本書最令人動容之處,就是在平凡中見到不平凡,在每日例行工作中見到實踐理想的真諦。

一般人也許對自己做的事覺得平凡無奇,只是做事而已。然而張炎憲細膩追查、點出重點,幫只會做事不會說話的一般人突顯自己的重要性(一如幫忌禁史料發聲),也讓其他人迅速理解一件事

他在2014年9月中,答應主持「新書發表暨座談會-苦難真情的對話與愛心餐」,他笑說,主持輕鬆,都是講者在講話。然而他帶有溫度的串場,讓與會者炙熱的淚水或在眼眶打轉、或滑落掛在臉龐,這場滿滿都是真情與苦難的活動,笑中有淚、淚中有笑。當時阿扁總統還被關在「鬼地方」,志工將苦難當成修行,繼續平凡送餐。


2014年9月14日舉辦的「新書發表暨座談會-苦難真情的對話與愛心餐」,主持人張炎憲(中立者)引領備餐、送餐媽媽代表,讓與會者歷經一場溫馨感人的聚會。圖片提供: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同月21日,張炎憲去美國從事台獨運動口述訪問,以史為重,連日奔波,期間心肌梗塞,驟逝海外。

他腳踏實地做事,不居功、不奪名,但名留歷史。他像一杯溫水,溫溫的不吸晴,卻暖暖流過人心,記得他的溫度。

  (未完待續,本文原載2018/10/2《讀報》


延伸閱讀:
4年前的10月3日:歷史學家張炎憲紀念日(1)
4年前的10月3日:歷史學家張炎憲紀念日(2)


分享:Facebook! Plurk! LINE send!  
  
最後更新 ( 2018-10-01 )
 
< 前一個   下一個 >
© 2024 財團法人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 台灣人拜台灣神 不做無根之民
Joomla!是基於GNU/GPL授權的自由軟體. 中文版本由TaiwanJoomla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