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台灣之子──我讀我評(5)
新聞報導 -
作者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楊緒東醫師   
2010-04-21

(photo source:《台灣之子:我的成長歷程、經營哲學和國家願景》一書,我的立委辦公室,有一群年輕活力而專業分工的夥件,這批生力軍和我在1994年一起以“快樂、希望”打贏台北市長選戰。)

*粗體字為楊緒東醫師撰寫之書評


新中間路線是因應建國方略而設想,乃於制高點,結合左右極端、存異求同的全民教育,其目地在於全民共識、認同台灣,保護脆弱的自由、民主、人權、法治。

中國黨對國家主權非常淡薄,其主要目地,在於如何取得政權、控制人民、要人民成為執政者的工具、傳承帝制文化之所謂「鞏固領導核心」。

中國文化的「同化」「大一統」觀念,其內容就是自以為「偉大」的「自我、自戀」,乃心理學上的虛性反應,故強勢時期,會運用所有的行政工具,或是媒體、司法、檢調,以合乎程序的「惡質手段」加害對方;於「弱勢時期」會毫不掩飾的投其所好,投降下跪,不計身段,取得對方信任。


美國在全球各地衝突之中扮演關鍵性的角色。美國是目前國際社會上的唯一超強國,對中國進行「和平演變」的戰略目標,並希望以此戰略將中國納入國際新秩序的規範之中,意圖建立以美國為中心的世界和平。

因此,美國的藍德智庫也建議採取「圍和策略」,一方面與中國建立戰略性夥伴關係,另一方面則以武力嚇阻。前者可見於美、中之間的雙邊交流,後者則體現在美國於亞太地區建立北自日本、南迄澳洲的嚇阻鏈。而台灣,正位於此嚇阻鏈的中心關鍵位置,台灣戰略地位之重要不言可喻。

從此,我們可了解在美國全球戰略下的台海政策-就是維持台灣現狀及穩定,使台灣繼續超脫於中國的控制之外,唯有如此才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美國所認知的現狀,包括不允許中國武力犯台,但也不允許台灣在「法理上」宣布獨立。美國的具體辦法包括保障台灣的安全,和鼓勵(但不壓迫)台灣和中國進行對話與交流。前者的法源依據是《台灣關係法》第二條,具體的行動從一九九六年台海危機時,美國派遣航空母艦巡弋公海周邊,以及一九九九年六月美日安保防衛指針修訂時,將台海納入「周邊有事」範圍,就可以看出端倪。

國際現勢確實潛藏著複雜與不安的因子。但一個務實的政治家,必須從上述戰略架構看出台灣的限制與機會。

台灣的機會在於其戰略地位之重要性。因為一個不友善的中國若掌控台灣,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嚇阻鏈即產生破綻,必須退到關島、塞班島一線,甚至遠遠退到夏威夷。正是基於重要的戰略地位,台灣的自由民主才會得到國際社會(主要是美國、日本)的支持與重視。

但是,在後冷戰的國際新秩序之下,由於美國對中國進行新交往政策,台灣做為一個主權獨立國家的尊嚴,難免受到限制。譬如柯林頓所提出的「三不政策」,以及美國不支持台灣加入聯合國的說法,都是我們必要理解的現實。
陳水扁,2000,“新中間路線的政治哲學",《台灣之子:我的成長歷程、經營哲學和國家願景》,晨星,台中市,pp.117-118

我相信住在台灣的人,沒有人希望看到兩岸關係緊張,任何不妥的主張或對策,都會影響兩岸未來的發展,尤其是台灣的永續成長,因此台海的穩定平和就必須先調整與中國的關係,也就是必須先了解中國的對台政策。

一言以蔽之,就是一廂情願的不顧台灣人民感受,推銷自以為是的「一國兩制」。以三個階段的戰略來實施:首先是「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長期戰略;二是遏阻台獨的中期戰略;短期戰略則是力促全面三通,促進交流,爭取台灣的民心。

為了達成上述三大戰略,在實際的運作方面,我們以台灣觀點看來,全不是友善的措施:

一、    在軍事上,恐嚇勒索,不斷放話,不排除以武力解決台海問題;手法上,主要是利用軍事演習以及利用媒體進行文攻武嚇。
二、    在外交上全面封殺台灣,使台海問題成為中國內政問題。
三、    在經濟上採取全面交流,企圖使台灣在經濟上強烈依賴中國,「以民逼官」、「以商圍政」,然後依「香港模式」接收台灣。
四、    透過兩岸官方互動,逼迫台灣接受「一個中國原則」,以侵蝕台灣的主權根基。
五、    在秘密工作方面,拉攏、分化台灣內部,利用各種矛盾削弱台灣內部的團結。
六、   
甚至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在李登輝總統提出特殊兩國論以後,還提出兩條件說:一、收回兩國論,二、李登輝只能以國民黨主席身分接待汪道涵,雙方才可能繼續對話。

見北京中南海的領導人仍然停留在舊思維之中,他們以為現在的兩岸關係仍是「國共內戰」的延續,任何一位下屆新總統是有可能接受江澤民的兩條件說,繼續與之談判、交流。但大家平心想一想,中國一方面仍囿於過去,又不能體會台灣民心,用恐嚇來代替友善,這如何爭取台灣民心呢?
陳水扁,2000,“新中間路線的政治哲學",《台灣之子:我的成長歷程、經營哲學和國家願景》,晨星,台中市,pp.119-120

一九九九年九月二十日,我本著前述的理念正式將長期研究、關心中國政策的心得向外界公布,並提出下述五項主張:
一、    我們歡迎兩岸就任何議題進行談判。
二、    我們希望建立制度性的互訪與對話。如果現有協商管道出現障礙,我們也不排除以其他管道來補強,不論是第二軌道或第三軌道,只要有助於對話,我們都表示歡迎。
三、    我們希望以軍事互信機制來降低軍事衝突的風險。我們可以從人員互訪、演習告知、海上救援、設立熱線等措施做起,逐步降低敵意,增進互信。
四、    我們主張在不危害國家安全的前提下,檢討開放對通航、通商、投資的限制。
五、    我們主張在中國承認的對等國家地位、遵守聯合國「和平解決爭論」的原則,不預設未來走向等三項前提下,與中國簽訂和平條約或基礎條約,做為暫時規範兩岸關係的架構。

之後,我也提出,如果當選公元兩千年的總統,我希望能在就職前的這段時間,前往中國訪問,為兩岸關係正常化在千禧年來臨之前開啟新頁。
陳水扁,2000,“新中間路線的政治哲學",《台灣之子:我的成長歷程、經營哲學和國家願景》,晨星,台中市,pp.122-123

中國黨對付女性的方式自古有之,如所謂「女人無才便是德」、「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女人是禍水」……把女人當成「水性楊花」,或是「性工具」「生產工具」,中國的父權主義,壓榨婦女三千年,過去如此,現在積習難改。

跨入二十一世紀,國家應設法減輕女性背負的重擔,並在平等的前提下提供給佔人口半數的女性有足夠的參與社會的機會,使她們心智得以自由並發展個人的潛能。事實上,女性所負擔的生育不單是個人或家庭的責任,應該也是社會國家的責任。因此我們在跨世紀的計畫中,必要能提出讓女性心智自由、潛能發揮的新社會結構。讓女性在工作與家庭之間,得到合理的平衡,而社會與國家擁有健康活潑的新人口。

整體來說,新中間路線的目標之一,是要培養有自信、不受限於男性家長威權、能夠自我實現貢獻才智的女性人口,使台灣加入已開發國家的行列,並成為一個尊重女性的國家。
陳水扁,2000,“新中間路線的政治哲學",《台灣之子:我的成長歷程、經營哲學和國家願景》,晨星,台中市,p.125

(未完待續,撰於2010/02/10)
   

相關閱讀:
走出金枝玉葉─我讀、我評
關不住的聲音:阿扁坐監ㄟ五十張批-我讀我評
台灣的十字架-我讀.我評 

延伸閱讀:
台灣之子──我讀我評(4)
台灣之子──我讀我評(3)
台灣之子──我讀我評(2)
台灣之子──我讀我評(1)
阿扁與台灣神的生死之約
與阿扁總統(贊凡同修)的往來信件
Hsutung's BLOG
楊緒東專欄


分享:Facebook! Plurk! LINE send!  
  
最後更新 ( 2010-04-21 )
 
< 前一個   下一個 >
© 2024 財團法人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 台灣人拜台灣神 不做無根之民
Joomla!是基於GNU/GPL授權的自由軟體. 中文版本由TaiwanJoomla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