鼈甲蝸牛
9月初在聖山看到一隻蝸牛
和刻版印象中「蝸牛背著那重重的殼呀 一步一步的往上爬」一點都不一樣
有一道特別的疤,是受傷了嗎?所以連殼也不見了?
事實並非如此,單純因為「有些殼已退化的鼈甲蝸牛,外套膜會伸出殼外」
《蝸牛不思議:21個不可思議主題&100種台灣蝸牛圖鑑》一書這麼介紹:
……當蝸牛活動時,有時我們會發現一層薄膜露在殼口邊緣,就像是掛在蝸牛脖子上的領巾似的,其實這是蝸牛身體背部皮膚的皺褶所向上延伸形成的「外套膜」,位於身體與內臟團背面,夾於殼與軟體間,不但可保護身體,還能分泌碳酸鈣與貝殼質使殼成長,可說是功能多多呢!
由於外套膜位於殼內,所以不易直接觀察到,但如果硬將蝸牛從殼內移出,就會發現,外套膜像件襯衣,套在蝸牛的軟體上,也如同內臟團般螺旋生長。但是也有少數蝸牛的外套膜十分好觀察,如鼈甲蝸牛,因殼已經退化呈薄膜狀,外套膜會從殼口伸出殼外,甚至包覆整個殼;而無殼的蛞蝓,外套膜就位於背部。雖然這些兩類的蝸牛,時髦的將內衣--「外套膜」外穿,但外套膜可是要負起保護身體的功能,一點也不比正常的殼遜色。……
只能說,蝸牛殼的退化機制,也太神奇了吧!?
倒地鈴
再留心觀察不起眼的“雜草堆”,有趣的事又來了
這個膨膨的果實也太可愛了吧,是立體的燈籠造型,輕壓有彈性
此種植物的特色不在於花型,而是果實和種子
「倒地鈴」就是它的名字,是藥用植物
果實像氣囊,呈倒卵形
裡面有黑色種子(成熟時)
種子也是倒地鈴的特色之一
球形,重點是像專程打印在上面的「白色心形圖案」
造物主的巧思,就包裹在路邊小小不起眼的“野草”之中,等待被發現
不過,第一次採集,難免有失誤
只能把還未成熟的種子也帶回家,是充滿活力的蘋果綠色系,希望它還是能成功種植成長
不算豐收的成果,種子很迷你,玻璃瓶只能8分滿
延伸閱讀:
台灣聖山-生態教育園區
The footprint~台灣聖山仙蹤
贊修的BLOG-Taiwan Aries 閃亮的小螺絲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