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後民族主義時代的獨立策略:南太平洋國家獨立運動剖析(4)
新聞報導 -
作者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2013-10-16


點擊上圖可看更多照片

張炎憲教授歷史補充說明:

1.1970年後,不以Formosa為名,黨外運動、政論、雜誌都以「台灣」為名。

2.1930年日本發動戰爭,稱支那戰爭,1941年後稱太平洋戰爭。國立台灣圖書館、國立台灣大學保存有「南洋」資料。

3.1957年馬來西亞獨立,第一任總理拉曼邀請廖文毅,代表台灣共和國政府參加獨立慶典,承認台灣是獨立國家,不承認中華民國政府,表示當時島內人民獨立的聲音傳至國外受到支持。

4.原住民春夏打臘不會趕盡殺絕,與帛琉保護鯊魚的生態觀相同,與漢人趕盡殺絕不同。

問與答:

問1.南太平洋國家中,是否有族群問題,是否有反對或贊成的獨立過程?


答:(1)斐濟族群問題嚴重,印度人會當選總理,斐濟人較多卻選輸,主要是不團結。另帛琉外來的菲律賓人蠻多。

(2)多了解其他社區、島國已是太平洋島民共識,台灣可透過培養人才至各島遊學、交往,特別是原住民學生增進太平洋互相了解。漸漸形成島民意識,較無族群問題,有社會共識,有信心最後會獨立。

問2.南島文化的重要性,讓人民的想法可影響政府,不受政府以經濟控制人民。

問3.獨立國家中是否有較適合台灣且較簡單的方式可供台灣參考?


答:(1)台灣最主要需發展多元的世界觀,不要受制於只是漢文化的獨霸局面,年輕一代至各國遊學打工渡假的機會多,自然眼界較寬,易走出漢文化。

(2)澳洲並未完全獨立,國王是英女王;在很長的過程中,準備更好的獨立方案,未達共識前,甚至以公民運動共同參與過程,相較下,台灣獨立運動尚做得不夠。

問4.台灣過去以來自認為漢民族、中華民族,其實台灣民族認同尚未形成,致無法成為正常國家?

答:民族主義(nationalism)用「地理名詞」去轉化而非中文裏的民族觀。在太平洋裡,不管從何而來,都有太平洋的意識,如同關島、澳、紐、夏威夷,種族混合多,但都認定自己是該國人。海洋國家的台灣應承認為太平洋國家,就不會大陸性太強,將太平洋文化等做為基礎,改變漢文化成就不同風格、色彩的多元文化。


延伸閱讀:
【影片】後民族主義時代的獨立策略:南太平洋國家獨立運動剖析(3)
【影片】後民族主義時代的獨立策略:南太平洋國家獨立運動剖析(2)
【影片】後民族主義時代的獨立策略:南太平洋國家獨立運動剖析(1)
【台灣社獨立論壇】巴勒斯坦的建國


分享:Facebook! Plurk! LINE send!  
  
最後更新 ( 2013-10-16 )
 
< 前一個   下一個 >
© 2025 財團法人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 台灣人拜台灣神 不做無根之民
Joomla!是基於GNU/GPL授權的自由軟體. 中文版本由TaiwanJoomla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