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社今(19)日舉辦「倒閣未成,下一步?」座談會,由社長張炎憲主持,邀請王思為(南華大學歐洲研究所助理教授)、吳志中(東吳大學政治系副教授)、陳建甫(公民監督國會聯盟IVOD小組召集人)、蘇彥圖(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助研究員)等四位學者專家,共同探討在民主退化的危機當前,如何建立權責相符的民主體制。
馬英九及江宜樺,涉及違法監聽國會、干預司法、踐踏國會自主,卻得以躲過究責,全身而退,馬江共犯結構繼續穩如泰山,責任政治精神蕩然無存,並招致「毀憲亂政」的惡名。張炎憲強調,馬江所毀的「憲」-中華民國憲法,顯然是問題的癥結所在。這部憲法一九四七年於中國南京制定,不僅憲法制定權者已發生重大變更,且其疊床架屋的規定根本無法適用於今日的台灣社會,歷經七次修憲仍然留下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如:總統、行政院與立法院相互間的制衡與負責,政府體制的問題,人權清單的不足,票票不等值,以及基本國策不合時宜等等。更重要的是,不合時、不合身、不合用的中華民國憲法,讓台灣無法成為一個正常的國家。
台灣社社長張炎憲表示,未來台灣社會站在第一線,結合民間力量積極推動「制憲運動」,由台灣人制定自己的「台灣憲法」,切斷與中華民國的聯繫,進一步讓台灣正常化,成為明確、法理上的國家,雖然這會是一條艱苦的道路,但卻是台灣唯一的活路,也唯有制憲成功,才能讓台灣突破目前處處碰壁的國際孤兒處境,並徹底解決國內黨國體制下衍生的種種政治亂象。
淡江大學未來學研究所陳建甫教授,身兼公民監督國會聯盟IVOD小組召集人,他從未來學的角度,提出兩個Scenario(情節)供在野黨參考。陳建甫指出,在野黨不是只有立法院黨團,它還有黨中央、地方黨部,但觀察這次倒閣案,整個民進黨似乎被立院黨團牽著走,這是比較可惜的。他呼籲民進黨蘇貞昌主席,應該把中央黨部鎖起來下鄉去,找十個選區進行有實際作用的罷免中國國民黨立委動作,這才是實質的倒閣。歡迎蘇主席到淡水來,和吳育昇做一殊死戰,不是一定要罷免他,而是要達到罷免連署門檻。不要倒閣失利,就說我們人力不夠、實力不夠云云,政治家必須有所作為。陳建甫說,當開始進行罷免動作後,這十個地方的國民黨立委開始緊張,然後讓這些罷免案在明年七合一選舉做一解決,2014是蘇主席最重要的一役,而非2016。陳建甫強調,除了推動罷免國民黨立委之外,甚至民進黨27席區域立委可以主動辭職,全面改選,這就是所謂積極的倒閣。
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助研究員蘇彥圖(哈佛大學法學博士)專攻憲法,他指出台灣目前有兩個憲政危機,第一個是特偵組違法監聽,總統把手伸進國會,企圖鬥倒王金平院長,政治責任如何追究。第二個是政府的組成和現在的民意產生巨大的落差,馬英九雖然取得總統權位,國民黨也居於國會多數,但他所有的政策都沒有得到多數民意的支持,因此出現執政黨是全民少數、反對黨反而代表多數民意的倒置現象。蘇彥圖表示,民主本來是多數統治,在台灣卻是少數統治,少數統治的問題在於,執政者會把想做的事情在任期內繼續推動,儘管沒有得到民意支持,包括兩岸關係進一步的改變,更向中國傾斜。蘇彥圖認為,倒閣在憲政觀點有兩個意義,一是追究政治責任,台灣在半總統制既有憲政結構下,很困難直接去追究馬英九總統的責任,亦即馬英九犯錯,他的行政院長要負責的弔詭現象。更重要的是,很多人希望透過倒閣啟動解散國會的機制,重新選舉以產生新的民意,避免少數統治傷害台灣的民主。蘇彥圖指出,台灣確實需要「憲政改革」,但他同時也提醒,違憲亂紀的情事在所有憲政體制下都會發生,不會因為改成「內閣制」或改成「總統制」就比較不會發生問題。
東吳大學政治系吳志中教授(法國巴黎第一大學政治學博士)提出兩點觀察:
一、政策必須符合人性。民進黨的不分區立委會願意倒閣嗎?倒閣後就沒有立委可以當,同理可證,親民黨、台聯黨的立委亦然,我們不能要求每個人都變成聖人。但是日後可以檢討不分區立委不因被撤銷黨籍,就喪失立委資格,才不會被政黨綁架。二、台灣人要逐漸習慣民主機制。吳志中說明,法國自1958年以來,幾乎每年都有倒閣案提出,但迄今只有成功過一次。台灣出現過三次倒閣案,這次是最接近的一次,因為國民黨犯了大錯。吳志中強調,倒閣案是反對黨不滿執政黨的一種政治宣示,但反對黨也要慎選議題並得到人民支持,否則動不動就提倒閣,會被認為是玩假的。
南華大學歐洲研究所王思為教授(法國巴黎第五大學政治學博士)引用廣告詞:「肝若是好,人生是彩色的;肝若是不好,人生是黑白的。」如果把這句話裡的「肝」換成「官」,道理相同。「肝」爛掉,就要換;「官」爛掉,卻換不掉。王思為表示,九月政爭到今日的地步是一種「憲政僵局」,但更重要的是,這也是民主還未發展成熟的「民主僵局」。他抨擊,馬英九的特別費案,至少還有余文當墊背,但是台灣政壇亂了兩個月,卻沒有人為此負責!
source: 台灣社faceboo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