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221自由時報   民間國是會議的意義
上一頁 向上 下一頁

20090221自由時報  

台灣已經民主化了,再召開民間國是會議究竟有何時代意義?

誠然,國民黨完全執政後一黨獨霸,台灣面臨了新的主權危機與治理危機。然而單單指出社會普遍的憂慮,並無法為台灣找出一條實踐的道路。問題不在馬總統參不參加會議,也不在議會和街頭兩條路線如何抉擇,問題在反對黨未能提出打動人心的價值論述和行動策略。

要為台灣找出路,必須把路線之爭拉到「政權VS.反對」的高度來探討,並掌握當前政經發展所蘊含的社會矛盾。新的、調整過後的國民黨政權,依然不脫依靠特權利益交換的侍從主義特徵,但加進了中國因素,而呈現雙重侍從主義的特質:即中共與國民黨分別扮演提供利益的恩庇者角色,其中國民黨扮演著類似買辦或掮客的利益中介者角色;中共要的是兩岸統一,國民黨要的是永續執政,支持紅藍結盟的政經勢力要的則是特權包庇下的實質利益,三者共生,形成一個少數統治但勢力龐大的利益分配集團。可以預見,台灣的社會矛盾將發展為對抗特權集團的鬥爭,而這也可能是政黨競爭的主要社會分歧。

馬政府在處理這波經濟危機時提出的三大對策,包括加速兩岸開放、以興建公共工程為名盲目擴大內需、三挺政策等,都體現了雙重侍從主義運作的邏輯,這勢必剝奪一般人民的權益,而這正是反對黨再出發的契機。

我試著提出「平民主義、三中優先」的實踐路線,作為民、國兩黨在政治光譜上的最大區別。平民主義,就是站在平常人民的角度說出他們的心聲、為其爭取權益。這表示除了主權議題,在社會動員上更要強調特權VS.公義的問題。民進黨在執政後期即以照顧「中低階層、中小企業和中南部」為施政重點,但顯然做的太晚、太少,而三中優先就是要著重照顧這些沒有受到特權庇蔭的本土普羅大眾。

在行動上,民進黨也應展現平民政黨的風格和氣象。

第一,黨政下鄉、社會調查:將中央黨部遷到中南部,在台北只設一個聯絡處;常態性地走出辦公室接觸人民、傾聽基層心聲,做好社會調查,使黨的主張真能代表三中民意。

第二,結合民力、服務弱勢:結合民間團體和志工,在各黨公職服務處設立平民服務窗口,提供法律諮詢、失業扶助、急難救濟、報稅服務、生命線和各項社福資訊。

第三,伸張世代正義:面對失業危機及財政危機,加上高齡化和少子化時代來臨,年輕人要繳的稅金只會愈來愈重,而其所依靠的社會安全體系卻可能崩潰;對這股最具動員能量的選民,民進黨更應從世代公平角度為他們伸張正義,並強力監督國民黨在經濟社會和生態各方面債留子孫的不當作為。

(作者林佳龍 為民進黨中執委。詳文請見http://www.taichung-dragan.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