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10自由時報   中國採購團效益 政府猛灌水
上一頁 向上 下一頁

20091110自由時報  

記者王孟倫/特稿

中國採購團昨天再度來台,和過去前三次採購團相同的是,台灣內部不停地吹捧這一團會帶來多少採購金額;不過,根據統計,過去中國三次來台採購團的實際簽約金額,遠低於官方或媒體預估數字。反正,國人也不會檢視最後實際數據,就任憑政府繼續在數字上灌水、吹噓。

對於中國採購團來台,政府每次總擴大宣傳與刻意吹捧其效益,無非是想合理化馬政府在兩岸關係持續親中的態度;也要讓國人覺得,台灣與中國的緊密交流發展,對我國可以帶來龐大商業利益與好處。

問題是,中國採購團實際金額,真的有如馬政府所說的那麼多嗎?

喊百億美元 結果…50億美元

就以前三次中國採購團為例,官方當時預估,可帶來八○至一○○億美元(約新台幣二六四○至三三○○億元)採購金額,部分跟著起舞的媒體,甚至還喊價到上兆新台幣,所謂的「超級利多」、「商機無限」等字眼更是紛紛出籠,並成為股市炒多題材。

尤其,大家似乎越喊越過癮,例如:「中國LED產業可望帶來八百億商機」、「中國採購團花一千四百億買我國面板」等,數字是越吹越誇張;結果呢?前三次中國實際簽約採購金額,只有五十多億美元。

或許有人會說,就算中國採購團金額沒這麼多,打個折扣,對台灣經濟還是正面幫助,毋須這麼計較吧?

是的,把龐大訂單拿到面前,廠商當然沒有理由跟自己過不去而予以拒絕;但有學者提醒,只有對享有巨額貿易順超國家,才會到對方國家採購、來平息貿易糾紛,例如中國派採購團到美國,因為中國對美國是貿易順差。

但中國對台灣是貿易逆差,換言之,既然沒欠台灣,中國為何還要來向我們採購?「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說穿了,中國意圖相當明顯,一就是要台灣增加依賴度,讓台灣經濟失去自主性,緊緊與中國綁在一起。再者,假借採購之名行招商之實,利用機會挖走台灣的高科技。

面對這樣的用心,國人不但不能跟著國共兩黨高唱商機、利多,反而應該戒慎以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