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18自由時報   台灣是中國經建軟體的教父

上一頁 下一頁
 

20101018自由時報  

筆者在「後ECFA與第三波台援」(九月廿八日自由廣場)一文,強調來自台灣的台援(生產性投資)在中國崛起中的角色。其實,台灣對中國之貢獻,不只是上述的有形援助而已,無形的軟體移植更是澤及四方,影響深遠。

每逢雙十,台灣總統府前就有藝人來領唱國歌,國歌歌詞的第一句就是:「三民主義,吾黨所宗…」。但大家都心知肚明,三民主義在台灣早已被束之高閣,台灣這幾十年真正推行的是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換言之,三民主義只是個「羊頭」,賣的是「狗肉」。但這「掛羊頭賣狗肉」的非邏輯創意,卻也創出了台灣經濟的起飛,讓一個流亡的專制政權得以延續。諷刺的是,這一個掛羊頭賣狗肉的「台灣經驗」在一九七○年代後期也給中國領導人(鄧小平)一個如閃電式的頓悟,開啟了中國一九七九年的經濟大變革。現在凡到過上海等中國各大城市的國人都了解,中國在經濟領域上,所謂「社會主義」只是個「羊頭」,所實施的是西方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

當然,鄧小平絕不會說,「我的經改構想來自台灣」,但很顯然,也可合理推斷,若無台灣「三民主義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之成功示範,鄧小平是不會、也不敢提出所謂的「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這種掛羊頭賣狗肉的勾當。鄧小平往後所採取的「出口導向經濟發展」路線,也是台灣經濟發展策略的複製(註:台灣就是出口推動型經濟),加上台商資金、人才、技術、經營等之挹注,奠定了今日中國世界工廠、最大出口國之地位。當然,中國在推動市場經濟的過程中,如資本市場、金融管理等典章制度之建立,台灣也適時提供了現存的規範與「嘗試錯誤」的經驗,扮演了「中國經建軟體教父」的角色。

要提醒讀者及中國朋友的是:一個獨立自主行使主權的台灣,對中國而言,絕不是負面,而是具有難以估算之有形無形利益。現在如此,將來也是。

「台灣經驗」證明了中國國內那一套揮之不去的「大一統」訴求是盲目的,它欠缺理性的分析與檢討,也是中國在近兩千年一直難以近代化的病灶。捨棄它,中國才能真正邁向世界,成為大家都認同的大國,包括政治的、經濟的及文化的。

(作者黃天麟 為前總統府國策顧問)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