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7.05
中國經濟繁榮假象

 

2005.07.05台灣日報

■鄧芬慧

今年五月十六日到十八日,北京舉行「財星全球論壇」,原先中國的意思,希望藉由該論壇能夠再吸引外資加碼投資中國,可是事與願違,法國電信設備廠商Alcatel當場宣布撤資,搞得胡錦濤灰頭土臉,因為八個月前,該廠商與中國廠商合資生產手機,投入四千五百萬歐元,如今只能拿回八分之一,事實說明投資中國的風險,就算是手機界的龍頭Motorola,在四川攀枝花的生產線只剩一線,直到今天也是虧損累累,許多外商已經紛紛準備撤資。

再看最能表現國家經濟的股市,中國分成上海股市與深圳股市,四年前上海股市的指數,由高達二千二百四十二點持續下跌,至今年六月六日的九百九十八點,雖由中國總理溫家寶信心喊話,上星期仍然持續下跌至九百八十點,是歷史上的新低,原先有兩千餘家公司上市,其中五百餘家已經下市,股民紛紛被套牢,罵聲連連。可是偏偏台灣有部份學者與媒體睜著眼睛說瞎話,大力鼓吹中國繁榮的虛偽假象,並稱當今中國與一九八○年代的日本相當,要知道,八○年代的日本大企業興起海外投資,再加上高儲蓄率,外匯存底急速增加,經濟快速成長,今天的中國能夠和當年的日本相比嗎?

王永慶在中國投資電廠,台灣媒體說他賺了很多錢。可是,今年四月美國電力、賽德、澳斯通和西門子等國際電力公司,紛紛宣佈撤離中國市場,這是繼二○○一年外商投資電力項目的「第二波」撤離中國市場。西門子公司承認,去年底已經虧本出售了河北電廠,根據統計,二○○四年在中國的外資電廠幾乎全部陷入虧損狀態。

中國的經濟改革,絕對不像台灣媒體描述的那麼樂觀,中國國營企業的病入膏肓,絕對不是中國政府以股市當犧牲品能挽救回來,過去,中國政府嘗試以金融銀行挹注國營企業,幾乎把中國四大銀行拖垮,不知何方神聖,竟把國企的問題企圖轉嫁股民承擔,事實上,只要這些國企的「體質」不改變,貪污作假的陋習再持續下去,中國經濟絕無挽回的一天。

綜合中國經濟情況分析,可以得到一個結論,中國投資熱正在世界各國消失中,外資對中國市場之興趣逐漸減退,投資方向已經轉移其他國家,對一頭熱的台商而言,謹慎考慮投資中國的時刻已經來臨。(作者為「保護台灣大聯盟」經濟研究小組成員)


李登輝:台灣要獨立 應與美談法定地位
台灣因法定地位未定無法加入聯合國應配合美國要求並推動民主、制憲、正名

 

2005.07.05台灣日報

(記者張振峰∮台北報導)前總統李登輝(新聞、網站)昨天在李登輝學校向學員授課時指出,台灣國不成國,沒有資格加入聯合國,主要是法定地位未定,台灣要獨立,除了推動民主、制憲、正名之外,未來還要跟美國談論台灣法定地位,美國要求台灣什麼,台灣可以配合。對自己的健康受媒體關注,李登輝說,「可能是有一部份的人,希望我早死,若我死,他比較好做事」。

李登輝也對「新時代台灣人的涵義」再度說明,他表示,倡導新時代台灣人思想,就是要強化台灣的國家認同,是託古改制,不像中國4、5000年歷史都沒有改變,只有輪迴的把戲,領導人換來換去都是皇帝,思想都沒有變;至於鄧小平和江澤民(新聞、網站)等人推動的改革開放,只是「託古改制」,社會在進步之後仍會再退步。

李登輝認為,最近中國經濟好轉,就利用台灣商人圍政,加上中國國民黨(新聞、網站)走親中路線,台灣面臨迫切危機,此時,台灣內部應該團結,徹底民主化,應該走正名、制憲的路,制定一部屬於台灣的新憲法。他強調,台灣要如何走向國際,有人說台灣要獨立,到底要如何獨立,除了民主化、正名、制憲之外,還要跟美國討論台灣的法定地位,美國要求台灣什麼,台灣可以配合。

李登輝說,台灣國不成國,雖然擁有政府、人民、領土和外交能力等國家成立要件,但欠缺一項就是台灣沒有主權,台灣法定地位未定,聯合國也是這樣認定,台灣才無法加入聯合國,無法走入國際,無法與其他大國建交,現在能夠維持有28個邦交國就很好。

他表示,台灣在二次世界大戰屬於太平洋戰區,並非中國戰區,太平洋戰區盟軍統帥麥克阿瑟在戰後的第一道命令,是指示中國戰區總司令蔣介石派軍暫時佔領台灣,在後來的舊金山和約和中日和約中,都沒有明白規定日本放棄台灣主權給誰,形成至今台灣法定地位未定。

李登輝指出,他主政時才說中華民國在台灣,至於中華民國是台灣則是陳水扁總統的說法,兩者意義完全不同,中華民國憲法第四條規定固有疆域未經國民大會同意不得修改,這根本是笑話,因為中華民國在公元1949年已經消失,中華民國根本是台灣內部自己在說,國際根本不承認,他曾經要修改,但沒有時間,當時反對力量也很大。



李登輝:台灣要獨立 應跟美談法定地位

 

2004.07.05自由時報

〔記者李欣芳╱淡水報導〕有關台灣法定地位的爭論,李登輝前總統昨天指出,台灣國不成國,被視為沒有資格加入聯合國,主要是法定地位未定,台灣要獨立,除了推動民主、制憲、正名之外,未來還要跟美國談論台灣法定地位爭議如何解決。

李登輝昨天向李登輝學校學員授課時指出,台灣雖然擁有政府、人民、領土等國家構成要件,但欠缺一項就是台灣沒有登記主權,沒有明確的法定地位,聯合國也是這樣認定,台灣才無法加入聯合國,無法走入國際,與其他大國建交。

他指出,台灣在二次世界大戰屬於太平洋戰區,並非中國戰區,太平洋戰區盟軍統帥麥克阿瑟在戰後的第一道命令,是指示中國戰區總司令蔣介石派軍暫時「佔領」台灣,在後來的舊金山和約和對日和約中,雖提及日本戰敗,放棄擁有台灣的主權,但台灣應歸屬於誰,則未提及,形成至今台灣法定地位未定。

李登輝表示,他主政時因此說「中華民國在台灣」,中華民國憲法第四條規定,固有疆域未經國民大會同意不得修改,這根本是笑話,中華民國根本是台灣內部自己在說,國際上不承認。他透露,擔任總統任內,曾經要修改憲法有關固有疆域的規範,但沒有時間,當時反對力量也很大。

李登輝強調,台灣的法定地位問題還沒解決,如何走出去因此是大問題,有不少人說台灣要獨立,但要如何獨立?除了民主化、正名、制憲外,還要跟美國討論台灣的法定地位爭議,美國要求什麼,台灣可以配合。

「麥帥頒令 國府軍才接管台灣」

 

2004.07.05自由時報

記者王平宇╱專訪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陳儀深表示,一九四五年二戰結束後,國民黨政府軍隊(國府軍)接管隸屬太平洋戰區的台灣,主要是依據太平洋戰區盟軍統帥麥克阿瑟將軍頒布的「第一號令」。

這是麥帥處理太平洋戰區戰後事宜的首道命令,國府軍也並非戰後台灣當然佔有者。

陳儀深指出,二次大戰中所謂「中國戰區」的形成較早,當時台灣還隸屬日本的一部分,並不包括在「中國戰區」。

至於早年令台灣民眾難忘的轟炸與空襲經驗,其實是要等到日軍偷襲珍珠港,引起美軍反撲,台灣才被捲入整個「太平洋戰區」。

他說,二戰後期,蔣介石被封為中國戰區盟軍最高統帥,但台灣所屬的太平洋戰區,其實是由美國所負責,最高統帥則是麥克阿瑟將軍,因此國府軍必須獲得麥帥號令後,才能接管台灣。

他認為,依照二戰歷史發展來看,美國對台灣主權才具有發言權。

陳儀深強調,自一九四五年二戰終戰,日本宣布放棄對台灣主權,到一九五二年舊金山和平條約簽訂,台灣主權即進入未定時期,因為日本放棄台灣主權後,並未聲明指定將台灣主權歸中國。

雖然一九五三年,在台灣的中華民國與日本簽訂「對日和平條約」,不過既然日本早已宣示放棄台灣主權,因此寄望「對日和平條約」確定中華民國佔領台灣的主權,無異緣木求魚。

至於有人認為依據「佔領管轄權」概念,此後台灣主權應該屬於中華民國,陳儀深對此強調,「有效管轄並不等於擁有主權」,這是「國際法上的常識」。

況且自一九五二年到一九八七年間,國民黨在台灣實行戒嚴統治,迫害所有主張台獨的人士,在此同時,海外台獨運動卻不曾稍止,怎麼能據此就認定國民黨已經合法佔領台灣主權?

更何況,一九七二年中華民國已經被驅逐出聯合國,喪失國際身分,陳儀深認為,台灣民主發展至此,再不斷強調中華民國擁有台灣主權,只是加強「中國領有台灣主權」的正當性而已,對台灣本身發展並無好處。

他說,自一九八七年解除戒嚴,到二千年政權輪替,台灣人民才算真正當家做主,台灣主權才真正確定,歸屬兩千三百萬台灣人民。

中國的「一邊倒」戰略

 

2004.07.05自由時報

王崑義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上週與俄羅斯總統普廷共同簽署「中俄關於二十一世紀國際秩序的聯合聲明」。由這份聲明可以看出更大的意義是,中國不但將重回「一邊倒」戰略,對國際局勢的認知也將建構一個「單邊威脅、雙邊防禦、多邊解決」的戰略方針。

所謂的「一邊倒」戰略,是中國在韓戰以後面對美國的威脅,毛澤東選擇聯蘇抗美的戰略,他把當時中國所有的防衛、發展全部靠向蘇聯老大哥身上。六○年代以後中蘇共翻臉,毛澤東採取「以蘇劃線」轉向建立「一條線、一大片」的戰略。即為了對抗蘇聯霸權主義在全球的擴張,認為中國必須建立一條由日本到歐洲的戰略軸線(一條線),再到澳洲、紐西蘭,最後到美國的聯合戰線,並團結周邊國家(一大片),共同遏制蘇聯的擴張主義,形成一條「聯合反霸」的統一戰線。

一九八二年以後,中國不再強調這條反霸的聯合戰線,改採對美蘇等距的國際戰略,為此鄧小平在會見蘇聯外長時,還刻意批評美國爭奪世界霸權的意圖。九○年代冷戰結束以後,中國為了追求「大國戰略」,在國際戰略上建立了「一圈一列一片一點」的戰略取向。一圈是指與周邊國家建構睦鄰關係;一列是指對世界上一系列願意在資金、技術上協助中國發展的國家,採取友好的態度;一片是指中國在經濟發展以後,可以與中國共享繁榮的一大片國家,特別是指第三世界;一點是指冷戰後美國單極霸權的崛起,中國必須與它維持既競爭又合作的戰略。

在這個戰略格局未變之下,今年二月美日所舉行的安保聯盟會議,把台海問題當成雙方的共同戰略目標以後,美日重新確立保持一種軍事高度同盟的地位,這就讓中國對美國的威脅感覺急迫性,於是胡錦濤重回毛澤東「一邊倒」的政策,似乎是面對美國威脅的最後法門。也為了應付來自美國的「單邊威脅」,胡錦濤選擇擁抱俄羅斯,建立起雙方更緊密的戰略伙伴關係,他這次訪俄的聯合聲明,就是確立了兩國合作反美的「雙邊防禦」關係。

而在中俄的「聯合聲明」中,特別重新界定聯合國的地位,除了是延續美伊戰爭初期各國反戰的主張之外,中國也認知到聯合國在近期的理論發展方面,已經引入許多全球治理、全球民主、綜合安全、世界公民等觀念,它作為一個權力與認同多元化世界的主體,應該可以裂解美國在冷戰後的單極霸權主義。因此,在聯合國理論的充實與改革之下,它作為一個「多邊解決」全球衝突的可能性更大,中國於是把即將到來的美中衝突寄望在聯合國的機制下解決,應該也是一種不得不的選擇。

只是,從過去的例子中不難看出,中國選擇聯俄的路線,從來就沒討過便宜,中國這次為了聯俄先前在兩國邊界爭議上大舉退讓,已經事先輸了一步,所以未來胡錦濤選擇聯俄抗美,是否會輸得更多,是值得觀察的面向。(作者王崑義,戰略學者)

 

黃昭堂:台灣問題是國際問題
施正鋒指有美國支持保障兩岸談判對等

 

2005.07.05台灣日報

(記者張振峰∮台北報導)前總統李登輝昨天表示,台灣要獨立,未來要跟美國談論台灣法定地位,美國要求台灣什麼,台灣可以配合。對此,淡江大學公共行政系教授施正鋒指出,若有美國正式出面,把台灣與中國問題搬上檯面來談,那對台灣與中國之間的對等談判必較有保障。

台獨聯盟主席、手護台灣大聯盟執行召集人黃昭堂也說,現在的台灣是屬於台灣人的,也就是說主權屬於台灣全體住民的,由台灣主權未定的情況,我國有必要跟國際間的國家,大聲宣示台灣現在是主權獨立的國家,這方面的國家討論,特別是跟美國來談,是未來必須走出的一步。

黃昭堂說,二次世界大戰後,蔣介石受命佔領的不僅是台灣還包括北越等,而當時的同盟國的蘇聯也受命佔領中國東北與北韓等地區,美國也有南韓,但是與日本的和約確定後,各國都從佔領地撤退,但蔣介石從北越撤出卻不離開台灣了,因為當時蔣介石已失去中國大陸了,只有持續佔領台灣。

而日本放棄台灣主權後,台灣主權並沒有交給任何國家接收,所以,才有台灣法定地位未定的說法,台灣的問題絕非是中國的內部問題,而是國際問題。


政府應與美國討論台灣的法定地位,釐清台灣主權是全民的共同心願還原歷史真相,讓台灣主權未定的國際法認知充分呈現出來,才可能釐清台灣的定位,不致陷入「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神話

 

2005.07.05台灣日報【社論】

報載,前美國在台協會(AIT)理事主席卜睿哲在其《解開死結:創造台海和平》新書中指出,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表示美國不在國際組織及雙邊關係上採取「兩個中國」政策,但美國對台灣政府是否擁有主權一直採取未定論;這也是美國政府從未在「一國兩制」問題上表態的原因。

卜睿哲的論點中另一個值得重視的是,他指出了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並非由一系列邏輯嚴密的原則所組成,有時甚至是互相矛盾,是在不同時地的需要下提出,比如限制對台軍售的817公報就被認為與「台灣關係法」牴觸;比如他在AIT理事主席任內,曾在柯林頓總統說出「新三不」後到台灣保證美國政策未變;又比如1999年7月李總統發表兩國論後,柯林頓政府提出三支柱的說法,即一個中國原則、和平解決、兩岸對話;至於布希總統當政後又有五原則:三公報、台灣關係法、不支持台獨、盡可能協助台灣自我防禦、提供台灣防禦武器等等。

這些政策的提出,各有不同情境、思維,但最重要的是,這些調整都基於美國要維持台海和平穩定,還有美國在這個地區長期以來扮演保證者的角色;卜睿哲說,「美國在台海問題上重視的是過程,而不是實質內容」。

同樣也是昨天的新聞,李登輝(新聞、網站)前總統在向李登輝學校學員授課時指出,台灣國不成國,沒有資格加入聯合國,主要是「法定地位未定」,台灣要獨立,除了推動民主、制憲、正名之外,未來還要跟美國談論台灣法定地位,美國要求台灣什麼,台灣可以配合。李前總統的這項看法,具有國際法和歷史認識的正當基礎,李前總統表示,台灣在二次世界大戰之際屬於太平洋戰區,而非中國戰區,太平洋戰區盟軍統帥麥克阿瑟在戰後的第一道命令,是指示中國戰區總司令蔣介石派軍暫時佔領台灣,惟在後來的「舊金山和約」、「中日和約」中,都沒有明白規定日本放棄台灣主權給誰,因此形成台灣法定地位未定的狀態。

從卜睿哲的書到李前總統的談話,不約而同指出的是台灣自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的國際法定位問題。從歷史事實看,台灣當時屬於日本殖民地,自非中國所擁有,日本戰敗之後,宣布放棄對台主權,但此一主權到底交由太平洋戰區盟軍或中國戰區並未明示,因此台灣主權屬於懸而未決狀態;蔣介石獲太平洋戰區盟軍統帥麥克阿瑟命令接收台灣,與中國「光復」台灣其實扯不上關係,因此在國際法上,台灣的主權確實一直未定。卜睿哲和李前總統所談的都是一樁歷史事實,只不過長久以來在國民黨(新聞、網站)威權時代的體制下,這項歷史事實和國際法認知,遭到黨國體制的掩蓋,兩蔣年代一直宣揚中華民國「光復」台灣的神話,要台灣人民認為台灣是中國8年抗戰的成果,最後積非成是,導致了今天台灣面對中國無所不用其極揚言併吞台灣的處境,同時也使台海的和平穩定受到北京政府「一個中國」政策和武力威嚇的雙重干擾。

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讓歷史還原,讓台灣主權未定的國際法認知充分呈現出來,才可能有助於釐清台灣的定位,而不致陷入「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神話之中,糾葛混雜,最後喪失掉台灣的自主性。尤其台灣民主化之後,台灣人民也已經3次民選總統,擁有自己的政府、國會,已經形成實質的自主國家,在這樣新的政治事實基礎上,徹底解決二次世界大戰所遺留下的國際政治課題,讓台灣的主權返歸台灣人民及其選出的政府手中,也才是台灣朝野當前最急迫的議題。

李前總統認為,應與美國政府討論台灣的法定地位,當然是對症下藥的做法。美國在二次世界大戰時接受日本投降,因此取得台灣交予中國戰區的總司令蔣介石,並非交予中華民國政府,「舊金山和約」及「中日和約」也都未規範日本放棄台灣主權之後交付的對象國家,這樣的不確定狀態,正是台灣可以著力之處。我們認為,政府應如李前總統建議,與美國政府針對台灣的法定地位進行討論,以使台灣主權根據現狀回到台灣人民手中,以使台灣脫出「一個中國」的神話和迷障,成為正常國家,重回國際舞台。

正如卜睿哲在他的新書裡所寫:「希望台灣人民得到他們真正應得的政治體系,還有他們的未來」,這不僅是卜睿哲對台灣深厚情誼的表現,也是台灣2300萬人共同的心聲。徹底釐清台灣主權與地位,確保台灣民主體制與由此一體制形成的正常國家,是扁政府無可迴避的重責大任。

 

本土化必然會減少惡劣的中國化

 

2005.07.05台灣日報

楊青矗

 星雲法師7月1日在聯合報發表一篇「推動本土化不是去而是給」,就其文章內容,仍然站在國民黨外來政權殖民統治的中國人觀點,並非站在台灣人的觀點在論述,頗多需要商榷之處,故撰本文供讀者參考。

 星雲法師的大作說,現在「有人喊出本土化與去中國化的口號,…如此思想,更是匪夷所思。」按推動本土化的人,並沒有喊要去中國化,喊「去中國化」乃阻擋本土化的國民黨集團(泛藍)的立委在立法院加在推動本土化者的罪名。

 中國國民黨這個在中國腐敗,被共產黨打敗,亡命來台軍事侵佔的外來政權,一到台灣即來一場228大屠殺,繼之實行專制獨裁的戒嚴恐怖政治長達38年,製造數萬個政治犯坐長期政治黑牢,及冤枉被槍斃的有數千人;兩蔣父以繼子,都做總統做到死,中國來的萬年國會長期不改選。而中共奪國民黨的政權,以及文革,死了數千萬人。中國五千年歷史的改朝換代都與此雷同,這是中國人的統治文化。

 星雲法師稱「中國人一向以擁有五千年的悠久文化而自豪,這是中國人智慧與經驗的累積…」這種話未免太自大,中國確實有某一些優良文化,但中國有太多的醬缸文化,及惡劣文化,如官場送紅包,沒有民主等。

 與西洋文化比,五千年的中國文化實在差太多了,就以生活而言,現今台灣人及中國13億人的衣、食、住、行,除了食是中國文化之外;其餘完全是西洋文化,衣:男人的襯衫、西裝、皮鞋、髮型,及女人洋裝、乳罩、三角褲、電頭髮都是西洋式,無論男女,從頭頂到腳底的穿戴,沒有一項是中國文化。住:建西洋式的樓房,裝冷氣、吹電扇都是西洋的。行:走柏油路、乘飛機、坐汽車、火車等一律都是西洋的東西。再以現代科技來講,電話、電視、收音機、電腦及所有電子儀器等沒有一項是中國原有的中國文化,一律都是西洋文化。衣、住、行採西洋式及使用現代西洋科舉就是「去中國化」,類似的去中國化是正確的作為。

 再以大學的學系來講,除了中國文學系、中國哲學系及中醫是中國的之外,其他經濟、法律、社會、政治、工商管理等,以及各種自然科學與科技,都是西洋的學問。以這來與中國文化比,中國文化是劣等文化。

 中國國民黨以殖民地方式統治台灣,以其外來政權的語言──北京語,強力推行,學校嚴禁本土各種母語,使本土各種母語都面臨滅亡,這種罪惡,打進十八層地獄都不可原諒。如今推動本土母語教育者要求學校教母語,親國民黨政權的人士就大喊大叫大罵,這減少了北京語的教學時間,是「去中國化」,有道理嗎?

 法師在文中說:「我的祖先是中國人,去中國化後沒有祖先了;我的故鄉在中國,去中國化故鄉沒有了;我平時只會講中國話…,去中國化後講什麼話…。」國民黨以大中國沙文主義,奴隸化教育台灣人,已根深蒂固,不可能全都去中國化,僅是卑微的要求學校教一些台灣的史地與文化。就算能全部去中國化,您的祖先是您的祖先,您的故鄉是您的故鄉;您可以拜祖先,可以回中國去看您的故鄉,沒有人可干預。台灣人心胸很寬大,也會以中國話跟您溝通。

 問題是您來台灣5、60年了,向台灣人宣揚佛教,為何當初不入鄉隨俗學台語,要眾多的台灣人學習您的中國語來聽您傳教?這是中國人靠國民黨的殖民統治,以中國沙文主義的奴隸化教育教育台灣人之故,這樣公平嗎?宗教尤其要講究公義與真理!天主教及基督教來台灣傳教的牧師與神父都會說台語,而中國來的法師都不會說台語。

 中國來的外來政權國民黨來台灣統治,中國獨裁專制、貪污、不民主的政治垃圾文化都帶來台灣,幾十年來台灣人發揚本土化及民主運動,無數人因此犧牲,被國民黨抓去坐政治黑牢,才逼迫萬年國會改選,直轄市長民選及總統直選,2000年台灣才能不流血,以西洋民主選舉的方式,由本土政權執政,這是本土化民主運動去國民黨中國化的統治之成果,這種去中國化的統治乃台灣人偉大的成就。

 國民黨幾十年殖民地奴隸化統治,學校教育凡中國的什麼都教,台灣的什麼都不教;不教台灣的歷史,不教台灣的地理,國文也都是教中國的,極少數台灣本土作家的作品。要求本土化教台灣的史地及台灣作家的作品,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就必須去一部分中國化,才有時間容納教台灣的史地等。台灣人有權要求減少一些大中國沙文主義的奴化教育,教育下一代懂台灣文化及史地等。

 星雲法師大作結論說:「我請我們的當政者,不但不可以去中國化,尤其造成種族分裂,這無異為台灣的前途敲起一記警鐘,千萬不可玩火自焚。」這種話不像出自宗教家之嘴,泛藍政客動輒以類似的話來恐嚇台灣人。連宋總統選輸不認輸,跑去中國聯共賣台,也都是基於這種心態,選舉中為怕台灣人投給台灣人,不投給中國,中國人的候選人就亂喊亂叫台灣人的本土候選人分裂族群。

 法師大作的副題「泰山不辭土壤,大海不揀細流,愈多文化的融合,國家愈是偉大。」法師也要大家「互相尊重包容。」這些話都不錯。但我們要求法師,「文化融合」能允許台灣卑微的要求,在長久的大中國奴化教育下,去一些中國的劣等文化、醬缸文化,融合本土文化,包容本土文化,不能單方面包容中國文化是包容,要求本土化就不算包容。更切勿像泛藍政客,要求學教本土文化與史地就大喊大叫去中國化,就算是去中國化也是合情合理的。

 法師說他一直在倡導本土化,這一點我不敢認同,法師及國民黨兩蔣的獨裁政權交情深厚,未見對台灣本土化的民主運動向國民黨政權進諫一言。台灣在國民黨未來之時,佛教信眾誦經,福佬人用福佬話,客家人用客家話,而如今佛光山教派信眾誦經,有台語的能力全部消失,只會用中國人奴化教育學來的北京話。法師如要倡導本土化還來得及,就在全台灣各地的佛光山教派,教導台灣人能用台語(台語包括客家人用客語)誦經、講經,這也能拯救快被中國人的國語滅亡的台語。

 本土化叫醒台灣魂,乃台灣免被中國併吞的法寶,中國文化如有法師說的那麼偉大,法師60年前就不會從中國逃亡來台灣!願我佛庇佑台灣免被鴨霸的中國政權併吞;不會被過去要反攻大陸,現今卻跑去朝聖、聯共賣台的人賣掉!阿彌陀佛!

美國握有「台灣主權」(上)

 

2005.07.05台灣日報

◎林志昇/何瑞元

台灣從來沒有直接參加過戰爭,因此對於「軍事佔領」的概念不是那麼樣的清楚,以目前國際法認定的原則是:「透過戰爭所獲取」的領土是不合法的,也就是戰勝國不能兼併戰敗國,因此就必須要有戰敗國的重建問題。

伊拉克戰後的佔領與恢復

首先,讓我們來談談伊拉克戰爭。伊拉克戰爭是因為美國與英國堅持伊拉克是支持恐怖主義的國家,便以「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核生化武器」為理由,不顧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反對,自行號召二十一個國家出兵的的戰爭。戰爭的結果,海珊政權垮台被俘,事後,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美國應儘速歸還伊拉克主權」的決議,美國和英國將海珊政權擊垮的同時,美國替海珊人民成立了「臨時聯合授權政府」(CoalitionProvisionAuthority),但是於二○○四年六月三十日解散,但是在解散之前,由「臨時聯合授權政府」(CoalitionProvisionAuthority)任命成立「伊拉克政府辦公室」(IraqiGoverningCouncil),這個辦公室在二○○四年三月三十一日解散,解散的同時,依民主程序選出「過渡全國議會」(AgreementOnPoliticalProcess),然後在二○○四年六月三十日成立「過渡政府」,我們注意到當「臨時授權聯合政府」(CoalitionProvisionAuthority)解散的同一天,「過渡政府」同時成立,「伊拉克過渡政府」預定在二○○五年三月普選制憲代表,然後二○○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舉行公民投票新憲法,同時,美國也將預定於二○○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完成伊拉克的重建與恢復原狀,全面將伊拉克主權交還給 伊拉克人民,完成整個戰爭的過程,這也完全符合國際法及國際戰爭法的相關規定。從這裡我們瞭解到,儘管美國、英國在違反聯合國安理會的情況下出兵,伊拉克主要佔領權人是在美國手上,這是毫無疑問的,我們也看得出來,伊拉克的重建過程是按照「國際戰爭法」的程序在進行。

日本戰後的佔領與恢復

讓我們看看二次大戰的日本,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投降,美國是戰勝國,代表盟軍受降,同時也對日本國土實施軍事佔領,日本主權也信託到主要戰勝國的美國身上,同一時間,太平洋戰區最高總司令部也開始對日本實行軍事政府管理。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七日,「遠東地區對日統治局」(FarEastCouncil)成立,協助日本於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七日到一九四五年十月五日成立臨時帝國議會,由日本皇族代表「東久邇宮稔彥」組織帝國內閣。一九四六年一月一日,日本天皇發佈「人間宣言」,這個宣言由日本天皇自己否定天皇神格的昭書,確定了日本擺脫了「君權神授」的封建體制,而進入民主國家的行列,一九四六年二月十九日,日本天皇開始其國內巡視,這可以說是過去從來沒有的創舉。

在一九四五年十月九日到一九四六年四月二十二日其間,由平民身分的「幣原喜重郎」組成臨時內閣,緊接著在一九四六年四月十日,在「遠東地區對日統治局」(FarEastCouncil)的監督下,舉行了眾議院議員的選舉。一九四六年五月三日,「遠東國際軍事裁判」正式開始,對日本戰犯實行懲戒,其中東條英機被判絞刑。

(作者為保護臺灣大聯盟政治研究小組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