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7.06
美國握有「台灣主權」(下)

 

2005.07.06自由時報

◎林志昇、何瑞元

一九四六年十一月三日,日本通過新憲法,「日本帝國議會」也隨即在一九四七年三月三十一日宣告結束。一九四七年四月二日到四月二十五日,日本舉行首次的平民選舉,選出新的參議院與眾議院議員,隨後片山內閣於五月二十四日正式就職。一九五二年四月二十八日日本與其交戰的五十一個國家中的四十八個國家,簽訂舊金山和平條約,因中華民國流亡政府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都宣稱是中國地區的唯一合法政府。在美國的堅持下,雙方都沒有參加簽字,隨後在美國的安排下,在一九五二年八月五日,日本與在台灣的蔣氏政權簽定了以舊金山和平條約為母約的子約k「台北條約」,這是根據「舊金山和平條約」的規定,這個時候,「遠東地區對日統治局」(FarEastCouncil)宣佈解散。日本恢復為主權獨立之國家,緊接著在一九五六年十二月十八日,日本加入聯合國,成為聯合國的成員之一。我們回過頭來看看日本戰後佔領與恢復的整個過程,完全是根據國際戰爭法與國際法的常規在進行。戰爭一結束,戰敗國的國家主權立刻由戰勝國所擁有,但是戰勝國有權力和義務對戰敗國的土地實施佔領,但卻沒有權力將其併吞,而且戰勝國對戰敗國負有重建國家秩序的責任,當戰敗國重建完成的同時,應該將戰敗國的國家主權交還,同時退出戰敗國,而美國對於日本的佔領與恢復,完全符合此一程序。

台灣戰後的佔領與恢復

台灣的情況是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複雜的,從二次大戰後,不論是殖民地,或被託管的小國家,總共有一百二十九個國家獨立,其中一半以上,領土與人口都比台灣小,台灣的地位非但沒有被提昇,反而在美國的操弄之下,地位逐年下降,台灣人民的人權從未獲得「軍事被佔領國」應有的保障,特別是從一九五O年十二月十五日聯合國認定「台灣地位未定」迄今,由先前所介紹日本與伊拉克的戰後重建,似乎循著一定的軌跡在進行,台灣的情況固然由於蔣氏流亡政權以不合法的手段強佔了台灣,但是美國沒有履行其主要戰勝國的責任,也難辭其咎。

接下來,我們來談一談台灣目前的情況。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將軍」命令對日軍所屬的台灣,進行管理與授降事宜,當時台灣是屬於太平洋戰區,與中國民國所屬的中國戰區是不同,但是盟軍基於軍力的調配,委託蔣介石派人與日本軍隊在台灣進行授降事宜,蔣氏政權是屬於「被委託軍事佔領」的代表,可是沒有想到蔣氏政權竟然以「行政長官公署」與「警備總司令部」取代了一般國際戰爭法中的「臨時軍事政府」,當時的蔣氏政權以其軍事武力強行將台灣人由「日本國籍」變成「中華民國國籍」,這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合法的。更不幸的是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國共產黨在中國政變成功,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同時廢止「中華民國憲法」,兩個月後,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十日,已經不存在的「中華民國政府」竟然在蔣介石自行宣佈復行視事下,死灰復燃。蔣介石的運氣似乎很好,可是台灣人卻很悲哀,一九五O年韓戰爆發,和冷戰的架構形成,美國政府基於自身的利益,對台灣的地位故意模糊曖昧,緊接著美國尼克森總統,為了聯合中國,防堵蘇聯在亞洲地區的擴張,竟然暗助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入聯合國。並於一九七二年與中國簽定震驚台灣人民的「上海公報」,然後假惺惺的說只是「認知」,不是「承認」所謂的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這種故意不履行對台灣人民的「軍事佔領」與「重建」,而放一個流亡政權在台灣進行屠殺、剝削、掠奪,這種情況美國政府還是一意孤行我們堅決徹底的向美國國會及人民公佈美國當政者公然違反人權與美國憲法的惡行。

我們所要求的只是台灣人民應該的的,我們所要求的只是美國政府應該嚴格執行舊金山和平條約,因為一九四五年,日本是被美國戰敗,而台灣是日本領土之一,在法理上,美國必須對台灣進行重建的程序,也應該早日將台灣主權還給台灣人民,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台灣問題應該是無可置喙,因為早在一八九五年的「日清戰爭」中,台灣已經歸日本所有了,與中國無關,如果這個時候中華人民共和國還想要併吞台灣,,於情於理於法都是不合的,因為日本與清朝已正式簽訂「馬關條約」,而且兩個國家都執行條約內容,事隔五十年,不能因為太平洋戰爭日本戰敗,而就宣佈「馬關條約」無效,因為這是完全不符合國際法的規定。根據「舊金山和平條約」第二十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所代表的中國,並沒有接受台灣與澎湖的規定,換句據話說,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戰勝國的領土的重新分配,台灣與澎湖沒有被分配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或中國。如果每個國家要追討歷史上所失去的土地,那全世界將永無安寧之日,要知道,舊金山和平條約的簽訂,其法律效力早就比「開羅新聞聲明」有效,因為,舊金山和平條約是屬於最終結論,所有的五十一個對日本參戰的國家,都應該確實遵守,包括美國或「那一個中國」。

(作者為保護臺灣大聯盟政治研究小組成員)



台灣突破困境必須依據歷史真相著手

 

2005.07.06自由時報

李登輝前總統日前在李登輝學校授課時指出,台灣雖然擁有政府、人民、領土等國家構成要件,但欠缺一項就是台灣沒有登記主權,沒有明確的法定地位,聯合國也是這樣認定,台灣才無法加入聯合國,無法走入國際,與其他大國建交。李前總統更表示,台灣要成為正常國家,除了推動民主、制憲、正名之外,未來還要跟美國談論台灣法定地位爭議如何解決。李前總統此一談話,是有關台灣主權地位如何解決,最明確的一次。

李前總統為何提出,解決台灣的主權定位,必須跟美國談論,這一主張是有歷史事實作為根據,並非對美國諂媚,也不是因為美國是當前世界的超強,台灣想借美國之力與中國對抗,亦即不是向美國「賣身投靠」,也非向美國「討救兵」,而是在追求一個歷史公道,還台灣人民遲來的正義。坦言之,台灣今天的主權地位已無爭議,在歷經本土化與民主改革之後,台灣不但擁有政府、人民、領土、軍隊等國家構成要件,而且這些構成要件更因台灣實施民主政治,而具有正當性與合法性。也就是說,今天的台灣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主權獨立國家。既然如此,為何台灣的主權地位還是一個爭議的問題?這涉及兩個部分,一是出在台灣本身雖然是一個獨立國家,卻還掛著「中華民國」的招牌,一是出在對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不但宣稱台灣是其一部分,更進而企圖使用武力達成併吞台灣的目的。而後者更是因為前者的問題並未釐清所衍生而來。換言之,中國宣稱對台灣擁有主權的主張,當然並不具有正當性,但是招惹此一麻煩,卻須歸咎於台灣自己使用了「中華民國」的招牌、憲法,才讓推翻「中華民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台灣振振有詞、咄咄逼人。而台灣為何會掛上「中華民國」的招牌,這跟美國在二次大戰後一道陰錯陽差的命令有關,或許這便是李前總統提出要跟美國談論台灣法定地位爭議的原因。

台灣自古為無主之島,島上原住民係屬南島民族,與中國大陸的種族截然不同。及至數百年前,才有中國廣東、福建沿海的閩客族群移民來到此一海島。而清朝受到中法戰爭的刺激,為了對抗來自海上的西方列強與日本,乃於光緒十三年(西元一八八七年)在台灣建立行省,可見中國在台灣建省,並非視同一般領土,而是當成海上的「碉堡」。而此一建省之舉,更可反證「台灣自古不屬於中國」這一歷史事實。台灣建省僅約八年,清朝便在甲午戰爭中敗給了新崛起的日本帝國,而在一八九五年簽下馬關條約,將台灣、澎湖列島永久割讓給日本。易言之,「台灣自此之後不屬於中國」,更是明載於國際條約之中。陰錯陽差的是,在二次大戰時,台灣原屬太平洋戰區,不是中國戰區,但一九四五年二次大戰結束後,太平洋戰區盟軍統帥麥克阿瑟所發布的「第一號令」,卻是指示中國戰區總司令蔣介石來台灣受降,而此一接管狀態更因國民政府在大陸全面潰敗,數百萬中國軍民無處可以避禍,於是倉皇逃難來台,並在此一土地上實施長達四十多年的戒嚴統治,名義上的「受降」至此淪為實質的「強佔」。台灣從此被蔣政權當成反攻基地,遭到強行冠上「中華民國」的名字,日後即便反攻大陸夢想破滅,「中華民國」卻如緊箍咒,已經緊緊箍住台灣的腦袋,符咒一唸,便令台灣頭疼難忍。

蔣政權受盟軍統帥之令來台灣接管,既是權宜措施,更是臨時、短暫的軍事佔領狀態,並不能據此宣稱中華民國擁有台灣的主權,其理甚明。否則當時同樣向中國戰區最高統帥蔣介石投降的「越南北緯十六度以北地區」,豈不也該納入中華民國的版圖?更何況,戰後所簽訂的相關和約,包括一九五二年盟國與戰敗國的舊金山和約,一九五三年蔣政權與日本簽訂之「對日和平條約」,日本對台灣主權的處理,大抵不脫「日本茲放棄其對於台灣及澎湖群島之一切權利、權利名義與要求」內涵,亦即日本放棄台灣與澎湖群島之主權,卻未明白宣示台澎主權的歸屬。此二項條約充分顯示,二次大戰後台灣的主權是屬於未定狀態,而太平洋戰區盟軍統帥麥克阿瑟命令台灣日軍向蔣介石軍隊投降,與「越南北緯十六度以北地區」的受降,以及戰後美國佔領日本、南韓,蘇聯佔領北韓、東三省,在意義與性質上是相同的,是一種戰後維護區域秩序與和平的權宜手段,並不具有主權歸屬的意涵。

平心而論,吾人可以理解麥帥之舉,絕不是為了替蔣政權的「台灣屬於中華民國」的主張背書,其命令也不足以提供蔣政權長期佔有台灣的合法性,然則台灣的歷史發展卻因此鑄下了一場大悲劇。此一歷史的錯誤,造成台灣今日縱然已經充分民主化與本土化,成為一個主權獨立國家,卻仍擺脫不了「中華民國」與「大中國意識」的遺毒,更須隨時提防中華人民共和國假借「統一」之名行「併吞」之實。此一錯誤的根源,既然出於太平洋戰區盟軍統帥的決定,美國對今天台灣地位的尷尬、困難處境,實在推託不了國際法、人權與道義責任,因此李前總統提議政府應該與美國討論台灣法定地位爭議,未始不是台灣突破困境的一種創新思考,值得政府依歷史演變及國際法據理力爭,使台灣的國家地位正常化。


北京見縫插針 國親被當棋子

 

2005.07.06自由時報

記者李明賢╱特稿

實際與北京交涉的藍營人士不諱言,中方堅持國親合組農業團,目的仍在於「聯合所有在野黨對阿扁施壓才有效果」。在此策略考量下,不僅林豐正上週登陸踢到鐵板,國民黨農業團原擬上週先行出發,也遭到中方婉拒。

最新發展情況是,北京方面已分別通知國親「一起談」,顯示北京最終策略就是聯合在野力量,才能擴大打擊面,不會片面對國民黨或親民黨釋放政策利多。當然,國親較勁插曲也不少,中方涉台部門一度不解,甚至當著藍營幕僚抱怨說:「你們到底在搞什麼鬼?」

橘營為避免國民黨「整碗捧去」,除透過管道向北京反映外,也推出由鍾榮吉率團的反制動作,內部還視為一記妙招。孰料,國民黨卻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向北京施壓,北京乃轉而向親民黨轉達「鍾現在來不方便」,國民黨逼得橘營知難而退。

實務上,台灣內部分裂的矛盾,也提供北京更多的揮灑空間。例如,北京原先堅持台灣農產品西進,必須由「民間單位」來談,省農會是願意接受的底線。此舉目的不外乎凸顯「民間對民間」,藉以規避WTO貿易規範。在政治上,也可製造中央對地方(省)談判的假象。台北方面,則堅持必須透過外貿協會磋商農產品西進,藉以破北京的統戰佈局。

知情人士透露,對於台北的要求,中方內部也形成兩派拉鋸,涉台部門堅決反對外貿協會,但農業部門與商業部則主張可以接受,認為農產品西進後,未來可以商逼政,符合中方利益。中方就此尚未敲定最後決策。

藍營人士不諱言,農業之後,後續就是觀光等,勢不可擋。北京則可以透過相同模式,逼迫台灣讓步,國親也可以藉此架空民進黨行使公權力。

中國的農產品市場商機到底有多大?其實,中國受到WTO規範,將於二○○六年開放市場,內部有其壓力,對台釋放政策利多實屬有限。在此基礎上,國親一頭熱,能夠替台灣農民爭取多少商機,顯然大有疑問!

入祀北市孔廟 資格嚴選

 

2005.07.06自由時報

〔記者陳璟民╱台北報導〕台北市市政會議昨日通過「台北市孔廟崇文祠及弘道祠入祀要點」,將嚴格甄選對北市在「弘揚文教」、「經世濟民」方面有卓越貢獻,且逝世五十年以上的人,分別入祀孔廟儀門兩側新設的「崇文祠」、「弘道祠」。

市府民政局昨還公布一份草擬的孔廟崇文祠、弘道祠入祀受推薦參考名單。

局長何鴻榮表示,民政局秉持戒慎恐懼、寧缺勿濫的心情推動本案,希望入祀的人都能德術兼備、名副其實。

何鴻榮說,市府近期將訂出較明確的推薦人選標準,並預定八月底前,成立「入祀甄選審議委員會」,委員十五名,市長馬英九與市府教育、文化、民政首長等四人為當然委員,市長兼任召集人,另聘任十一名府外委員,府外委員開放各界推薦才學行誼超群的適當人選。

孔廟執行秘書杜美芬表示,民政局計畫利用孔廟園區內的儀門兩側穿堂空間,增設崇文祠、弘道祠,最快在今年九二八孔子誕辰辦理入祀榮典。

何鴻榮指出,入祀者的地域限制為「市民或對本市有具體貢獻、德術兼備者」﹔以入祀者的性質區分,傑出教育家或發揚傳統學術文化有功者,入祀崇文祠;德行足堪社會表率或具經世濟民之功者,入祀弘道祠。

何鴻榮說,市府草擬人選仍屬參考名單,將廣發「英雄帖」給全國各大專院校、文學、歷史等研究機構,邀請推薦入祀候選人,交甄審委員會審議;委員會開會時,委員應親自出席,委員會決議應有全體委員二分之一以上出席,及出席委員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才能定案。

何鴻榮表示,入祀人數沒有名額的限制,也不會預設要入祀多少人,亦可能發生今年「從缺」的結果。

學界質疑入祀孔廟榮典應由中央統籌,對此,何鴻榮解釋,「入祀」與「從祀」有別,從祀人選是中央政府權責,從祀代表進入孔廟宮苑主體,如大成殿、東廡與西廡,是進入大成至聖先師孔子的殿堂。

何鴻榮表示,台北孔廟雖為直轄市級,每年祭孔時,總統均遣代表上香,孔子奉祀官也從不缺席,是祀典的正統代表,但北市府畢竟是地方政府,才以「入祀」的精神,在孔廟儀門兩側增設崇文、弘道兩祠辦理入祀典禮。

入祀孔廟 學者意見不一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對於入祀孔廟一案,學者專家有不同意見,玄奘大學講座教授、台大歷史系榮譽教授高明士昨天表示,在孔廟現行傳統未廢棄之前,任何有關孔廟的革新,體制上應由中央內政部統籌研究,不宜由地方政府自行變革,台北市政府入祀孔廟一事,不僅在程序上有問題,名稱上也不恰當,目前入祀孔廟的人中,平均廿幾年才一個,可見入祀孔廟是多麼困難及慎重的事情,台北市政府不能輕易把人送進孔廟,如此將貽笑中外。

高明士表示,歷史上的孔廟革新有兩次,一次在明朝(西元一五三○年),當時確定孔子封王、下有先賢及先儒二級,另一次是清朝(西元一八六○年),確立傳授道統者才可入祀孔廟,因此有關入祀孔廟的情事,是國家大典,應由中央來決定,不宜由地方政府自行辦理。

高明士表示,目前入祀孔廟的一百七十多人中,扣除孔子的七十個弟子,二千多年才一百人,因此,對到底那些人有資格入祀孔廟,台北市政府應該提出入祀的重大具體事蹟,且和台北市文獻委員合作進行詳細研究,以基本史料為根據,提出詳細的書面報告去說服大眾,而不是提幾個人、列幾條事蹟,就通過了。

高明士也說明,北市府宣稱是入祀孔廟,名稱上並不恰當,只有進入大成殿及兩側才是入祀孔廟,北市府現在是入祀孔廟的附屬小廟,不能用入祀孔廟的名稱,如果中央確定孔廟要革新,也可以改變孔廟的名稱,改稱文廟、聖廟等,此外,他和民俗學者李乾朗一再堅持,北市府的人選應限於大台北地區,桃園以北到基隆,不適宜把全國性人選列入,畢竟是台北市孔廟。

不過,台灣科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徐福全則表示,台北市政府訂出死後五十年才可入祀,是客觀劃了一道中立界限,人死後五十年,一切恩怨較沈澱,基本上也較易被大家接受,北市府提出人選各自在專長領域上對台北有貢獻,在時間潮汐下「不廢江河萬古流」,他個人覺得入祀人選是恰當的,並無浮濫問題。

 

暌違74年 蔣渭水全集重新問世

 

2005.07.06自由時報

〔記者鄭學庸╱台北報導〕有「台灣孫中山」之稱的社會改革家蔣渭水,七十四年前曾出版遺著「蔣渭水全集」,收錄他畢生推動非武裝抗日職志與社會改革的心血,但因觸怒日本政府而在付梓時被強行銷毀;一本完整版「蔣渭水全集」奇蹟式地逃過焚書命運、流傳至今,在遲到了七十四年後終於在昨日重新問世發行。

學醫出身的和平民主運動先驅蔣渭水,七十四年前因積勞成疾並罹患傷寒,在台北大稻埕辭世;日據時期蔣渭水任醫師五年後就放棄高薪,追隨孫中山革命理想、實踐社會運動理想與社會改革,在他四十年短暫生命中,有近半時間都在醫世救國,而他的葬禮更吸引全島逾五千人(約為現在三萬人比例)自動趕來奔喪,被台灣史學家形容為「死渭水嚇破活總督」。

出版單位海峽出版社昨天為這套全新的「蔣渭水全集增訂版」舉行新書發表會,台灣史學者莊永明指出,衡諸當時國際間的重要革命領袖,蔣渭水的格局與地位絕不遜於孫中山、甘地。

蔣渭水嫡孫蔣朝根表示,一九三一年蔣渭水過世後,蔣家原本有意出版「蔣渭水全集」,但全書不但遭日本總督府刪除部分文字段落,付梓時仍強行銷毀,後來雖有相關文物出版,卻已難窺原貌;所幸當年仍留有一本樣書奇蹟式地被史學家戴國暉保存,在經過戴夫人首肯後,完整版「蔣渭水全集」終於得以重新印刷問世。

三十年前挖掘蔣渭水史料、尊之為「台灣孫中山」的前監察委員黃煌雄表示,蔣家先後三代涉入抗日、二二八與白色恐怖事件,台灣未來任何一個政權都應善待蔣家人;前來致意的台北市長馬英九說,蔣渭水一生與孫中山先生及國民黨關係密切,未來他不論在哪一個職位,都會全力推崇蔣渭水的歷史地位。

 

血腥徵地 河南傳刀棍襲民

 

2005.07.06大紀元時報

【大紀元訊】大陸血腥徵地事件此起彼落,據報導,繼河北定州繩油村民被襲慘劇後,河南商丘新園區一批商戶及居民因不滿政府無理拆遷,堅決留守家園,並在居所外牆掛起抗議橫額,日前近百名持刀、棍歹徒突然闖入大肆破壞及襲擊民眾,最少有10名居民受傷,其中數人傷勢嚴重。

據中央社7月5日報導,商丘新園區屬商業用地,共有近千戶人家今年年初區政府將附近一帶地段賣給發展商,居民與商舖接到政府發出的通告,限他們在三個月內全部遷出。當地居民隨即發起抗議行動,並前往區政府抗議;居民代表多次與有關官員抗議亦無結果。

居民堅決反對政府的無理拆遷行為,他們在居住的大樓外牆、街頭掛起「天理難容」、「無理拆遷」等橫額,部分人亦輪流在各大樓門口、店舖看守,以防拆遷人員進入,事件一直僵持達數個月。

報導說,5月5日凌晨,近百名持刀、棍的男子突然出現新園區街頭,並分批闖入各幢樓宇、店舖內大肆破壞,並與看守的居民發生激烈衝突,附近民眾聞訊後亦紛紛趕到協助,最少10名居民被斬傷,其中數人傷勢嚴重,歹徒逞兇逃逸後,警員才到場了解情況。

事件發生後,不少居民皆因懼怕再度受襲而搬出,但仍有少數居民堅持這場反拆遷鬥爭。◇

 

中國農村貧困人口逾2,600萬

 

2005.07.06大紀元時報

【大紀元訊】中國民政部部長李學舉披露,目前中國農村「絕對貧困」人口還有2,610多萬人,他們的年均收入不到人民幣700元,經常難以溫飽。

香港中通社今天引述李學舉說,目前,中國農村還有2,610多萬名「絕對貧困」人口,另有4,977萬名「低收入」人口;至於在城市裡「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困難群眾,則有2,200多萬人。

李學舉透露,中國將大幅度提高重點扶助對象撫恤補助標準,今年中國財政列支撫恤補助經費74億6千萬元,比去年增加35億3千萬元。

他說,中國政府計畫到年底前,在九成省份、七成縣份,初步建立起城鄉特困群眾社會救助體系基本框架。

據中國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的數據,去年中國農村絕對貧困人口的年平均收入標準由637元調高為668元,低收入人口標準由882元調高為924元。年收入668元的絕對貧困人口較前年減少290萬人,占農村人口2.8%。◇

 

中共懼退黨潮 禁 中國 網路會議泛藍
泛藍聯盟:中共特務24小時監控 國保:上面命令誰開會就抓誰

 

2005.07.06大紀元時報

【大紀元記者馮長樂採訪報導】7月1日在大陸的CHINESE KMT 論壇上,「中國泛藍聯盟總群」發出一個網路會議通知:將於2005年7月3日晚8:00召開全體成員網路會議,就目前海內外《九評共產黨》與退黨大潮展開探討。但7月3日上午,該聯盟網路負責人孫不二被武漢國保大隊威脅,必須取消這次網路會議,不然就要抓人。

CHINESE KMT 論壇上的通知如下:近來我群成員不斷發生情況,又值中共強行封鎖CHINESE KMT 論壇,同時海外民運和法輪功學員在中國大陸極力傳播《九評》和退黨,有愈演愈烈之情勢。因此我中國泛藍聯盟總群將於2005年7月3日晚8:00召開全體成員網路會議。

據消息人士說:通知發出當天,負責人就接到威脅電話,對方說:「你不能開這個會議,你不要這樣搞。」7月3日上午,武漢市國保大隊的兩警官再次來到孫不二家中,給予最嚴厲的警告威脅。告知他不得開展群聊,如果不聽將馬上抓人關押起來,必須取消這個會議。國保人員說:「汪達林(因到天安門廣場散發愛國文化衫傳單被抓)才放出來,但胡敬(6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焚燒黨旗時被抓)還關著呢,你是不是也想試試?」迫於壓力和威脅,會議取消。

中國泛藍聯盟成員告訴記者:我們這裡一定有中共特務混入,因為網路就是如此。用他們自己的話說:「我們24小時都在監控。」我們又是在QQ群組,都是公開的,我們的群組名稱就叫中國泛藍聯盟總群,也比較惹眼,這個群組彙集了中國大陸各界人士達400多人。我們平時的網路活動、開會他們都不管的,也沒有打壓過,即便是警告也是泛泛的,沒有這次這樣嚴厲。他們說是上面的命令不讓開這個會議,誰開就抓誰。

消息人士說:「涉及到九評和退黨這樣敏感話題,中共就要干涉阻撓,九評退黨的影響力真是太大了。公開在網路上探討這些敏感話題,結果像是捅了蜂窩一樣,觸動了他們的神經。國保大隊都出動了。看來共產黨真是恐懼、虛弱到極點了,連在網路上聊天都不行!九評把他們揭露得淋漓盡致,一覽無遺。他們恐懼九評到了草木皆兵的地步,他們甚至不敢碰這些東西。」◇


搶灘北京希同束手 恐嚇台灣導彈狂射

 

2005.07.06大紀元時報

《江澤民其人》第八章之三

(上接週二紀元特稿版)

3、台海危機

1996年新年剛過,台海危機爆發。

3月23日,台灣舉行了第一次民主大選。總統候選人除了有李登輝之外,還有無黨籍人士陳履安和林洋港,以及民進黨候選人彭明敏。

江澤民對台灣的選舉十分擔心,害怕台灣民主選舉的聲浪會影響到國內民眾的民主訴求。為了無限期拖後民主選舉,以江澤民為代表的中共常常拋出國情論、素質論和中國傳統文化不適合選舉的謬論。台灣與中國大陸同文同種,血脈相連。台灣的大選一旦成功,等於是用行動否定了中共有關大陸不能實行民主的托辭,這怎麼能不讓江澤民這個未經選舉而竊據王位的獨裁者憂心如焚?

江澤民在1995年年初的時候曾經提出過《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而繼續奮鬥》的講話,外界稱之為「江八點」。可以說,「江八點」了無新意。當時兩岸關係並不緊張,香港回歸在即,江澤民當然希望在兩岸關係上有所作為,這樣他的貢獻就可以寫入史書了。但江澤民在外交、治國方面是個平庸無能之輩,毫無制度創新能力,沒有那個金剛鑽,還想攬那個瓷器活,結果自然是糟蹋了名器,還差點鬧出戰爭來。

自1988年李登輝接任總統之後,一直推行務實外交,比如1989年的新加坡「渡假之旅」,在1994年對菲律賓、印尼和泰國的訪問,都讓江澤民對李登輝推動台灣獲得國際承認的意圖深具戒心。江澤民感到最不能容忍的是,李登輝以私人身分於1995年5月訪問母校康乃爾大學,美國政府在國會兩院的壓力下批准了李登輝的旅行。李在康乃爾大學發表了「民之所欲,常在我心」的演說,表達他的民主思想。如今,李登輝更進一步,準備在台灣舉辦第一次大選,在老軍頭們的鼓動下,江澤民決定還以顏色。

在軍事演習的問題上,江澤民相當慎重。因為他是一個從來沒有摸過槍,沒有指揮過任何一場戰鬥,更別說戰役、會戰或決戰的軍委主席。對於軍事指揮,江澤民完全外行,他最大的「建軍思想」,恐怕就是「講政治」,也就是讓軍隊永遠聽他的指揮。面對軍方的壓力,江澤民需要指定一個人作為全權指揮,這個人必須是江的鐵桿心腹,於是江想到了軍委副主席張萬年。

4、江澤民的軍中代理人

張萬年的提升非常有戲劇性。1992年當江澤民視察濟南軍區的時候,張萬年還是濟南軍區的司令員。他不失時機地向江澤民表忠心,高喊堅決「擁護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中央和中央軍委」。言下之意,江澤民不但是黨中央的核心,也是中央軍委的核心。

當時,江澤民黨內地位還不穩,急需在軍隊中培養親信。雖然江澤民與張愛萍關係密切,以張愛萍為首的三野軍人不喜歡楊家將,但是他們未必就會喜歡江澤民,更何況江見到所謂「養父」的上級們只能以晚輩面目出現,無法頤指氣使。只有真正能夠聽命於江澤民的軍人,才能成為江在軍中的代理人。

張的口號讓江澤民大喜過望。回到北京後,江澤民馬上把張萬年調到了中央軍委,任總參謀長,1993年又給了張萬年一個上將軍銜。張萬年果然努力,當著江澤民的面,在總參大院中指揮全體機關幹部高聲合唱「槍桿子永遠聽黨指揮」。江澤民聽了十分受用,因為這就等於是說「槍桿子永遠聽江主席指揮」。

張萬年的馬屁路線一擊奏效,後來人有樣學樣,也斬獲頗豐。其中一個是於永波。於處處對江澤民拍馬奉承,在1992年被江任命為總政治部主任。1993年,江澤民也冊封於永波為上將。2001年初,江澤民在中南海懷仁堂宴請解放軍高級將領,於永波在席間高呼「江主席萬歲」,一時被傳為笑談。

另一個馬屁專家是郭伯雄。1992年郭伯雄還是47軍軍長,少將軍銜。90年代初,有一天江到陝西視察,順便去了47軍。江中午飽餐後要睡個午覺,郭伯雄一看機會難得,趕緊把戰士轟走,親自在門外站崗。江澤民這一覺睡了兩個鐘頭,郭伯雄在外面百無聊賴,但連廁所也不敢去,怕江隨時醒來,就功虧一簣了。江睡醒後一推門,猛然看見一衛兵筆挺地立在門前,甚為滿意,但也有些奇怪,這兵咋這麼老啊?定睛一看,原來是47軍少將軍長郭伯雄!

江澤民到哪個軍也沒享受過軍長站崗的待遇,對郭頓生好感。於是郭伯雄從47軍軍長,調到了北京軍區任副司令員,隨後連升三級,當了中央軍委的副主席,也混了一副上將的肩章。

面對這樣的軍委主席,這樣的馬屁將軍,李登輝自然不會把中共的軍事威脅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