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7.21
上海看台灣水果 涼了半截

 

2005.07.21自由時報

■林濁水

台灣朝野對水果外銷的爭吵並未因海棠登台而稍停,而就在海棠登陸的同一天,中國號稱歷年來規模最盛大的台灣農產品展銷會,也在上海開幕。這場展銷會由中國台辦、商、農、貿四部合辦,由國台辦主任陳雲林主持開幕。展銷會分兩大部分,一是促銷台灣農產品,尤其是水果;一是兩岸農業合作。場面固然盛大空前,參展農企近三百家,台灣鄉鎮農會十多家;但只要細心觀察,恐怕都會為台灣農民出路倒抽一口涼氣。

配合促銷的這一部份,中國關稅總署由副署長在開幕時正式宣布對台灣水果進口有關零關稅等「七大便捷措施」,算是做為連宋訪中的回報。這不算壞事。但零關稅,台灣水果便可在中國市場大展身手嗎?且聽參觀的上海人嗆聲:「為什麼零關稅還這麼貴」!到底多貴?和世界著名的中國上等水蜜桃比,台灣芒果至少貴十倍。這價差來自生產成本,單就人工成本比較,兩地農村工資落差就高達二十倍!

除了價格之外,還有下列關鍵性的因素,不利台灣水果銷中國:

一、中國是世界第一大水果生產國,年產值達一百四十億美元,其中梨與栗都是世界第一,也因此是世界最重要水果輸出國之一,年輸出近六億美元。因此鼓勵台灣農民到中國賣水果,豈不就像要人到王永慶家裡賣塑膠一樣。

二、中國進口水果也不少,從東南亞國家聯盟就進口二點二億美元,比台灣水果總外銷量還大十倍,比台灣銷中國更大了六百五十倍!但東盟這二點二億是包括榴槤、紅毛丹等,不是我國可以取代的;相反的,台灣的緯度和福建、廣東、海南相當,所有產品在中國都可以生產而被取代。

三、在前述兩條件下,台灣農產品銷中國無法以量取勝,只能往「禮品」的高價位立場卡位,但禮品市場在金字塔頂端,比起平價市場極其微小。

四、中國的低工資,不只表示其水果生產成本低,也表示其消費能力更低,不是高價水果的理想市場。況且,高價水果在台灣已供不應求,而在美日又可以賣得高價,所以把中國市場當台灣果農的救星,實在是不切實際。

這次台灣中南部農會前往設攤,但聽到中國購買力第一的上海市民嗆聲,心裡大概免不了涼半截。他們如果警覺性夠的話,更會為參展的另一部份「合作」有那麼多的「台灣農企」參與而震驚。藍軍認為這是農業合作有成,農民前途大好而歡呼,根本是糊塗透頂,因為所謂合作農企,就是拿台灣研發出來的農技、種苗和資金到中國,利用低價工資和土地的企業;他們愈成功,台灣水果銷中國愈沒希望;更糟的是,有朝一日恐怕還會有回銷台灣的危機。展銷會上農會和農企懸殊的比例,說明了中國對台灣農業真正的意圖:以進口水果的虛招求名,以合作的策略吸納台灣農業資源,這也就同時說明了台灣水果銷中的前景。

上海空前盛大的展銷會,已經預告了台果銷中國的結局,台灣早應從這樣的理解去規劃所謂兩岸的農業政策,乃至其中的水果輸中問題。不料在朝的竟然只知忙著胡亂出招,比如,中國市場既然不足觀,統戰效果必定沒什麼作用,就讓中國片面降低關稅算了,不必說非談不可,以致造成社會誤解,實在虧大;而在野的看不出沒什麼外銷甜頭,還硬要省農會取代外貿協會,以向北京表態,承認北京是中央,自我矮化到底以取悅中國,更是莫名其妙。結果,中國一個沒有實惠、難以生效的統戰,搞得大家昏頭昏腦亂成一團,讓中國成為唯一贏家,朝野實在該清醒了。

(作者為民進黨籍立委)

 

中國軍力報告版本學

 

2005.07.21自由時報

■陳國雄

美國國防部正式發佈「二○○五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軍力報告」指出,由於歐盟意圖解除對中國武器禁運,因此俄羅斯在感受到潛在的市場競爭壓力之下,於去年出售新型的蘇愷側衛式戰機、蘇愷30MK2戰機、S-300 PMU2防空飛彈、蘇愷30戰機增強型雷達系統、R-77型及R-27型空對空飛彈等等,這些先進的武器系統將會直接影響台海的穩定和美軍人員的安全,也會加速轉變區域的軍力平衡,危及許多國家的安全。

在核武威脅方面,報告首次以圖文並茂方式說明解放軍飛彈部署的位置與射程,指明中國擁有的核武具有嚇阻以及還擊的能量,瞄準的對象除了印度、俄羅斯之外,實際上是包括美國、亞太地區、以及南邊的澳洲和紐西蘭。報告提到中國威脅的對象,不限於台灣,還包括整個亞太地區和美國。

至於中國軍力增長對台灣的意涵,首先來簡單回顧歷次報告的內容。根據《二○○○年國防授權法案》規定,美國國防部每年需向國會提出「中國軍力報告」。

二○○○年的報告中指出,在短、中期內,中國武力犯台有諸多困難,可能要到二○一○年後才會取得相當優勢;又說台灣在制空、制海、反登陸方面,皆掌握優勢;解放軍數量雖然龐大,但是台灣在質量上較具優勢。

二○○一年沒有提出報告。

二○○二年的報告說「台灣的優勢開始流失」,中國可能憑藉武力威脅和恫嚇手段,配合飛彈攻擊和海上封鎖,速戰速決,瓦解台灣的抵抗意志,迫使台北簽訂城下之盟。

二○○三年的報告指稱解放軍可能採取「斬首」(Decapitation)策略,針對台灣的政治和軍事領導人下手。

二○○四年的報告則說為了因應台灣情勢,解放軍加速軍事現代化的步伐,因而解放軍的攻擊能力年年增強,可以選擇的行動方案也增多。

可見,自從二○○○年以來,針對中國軍力年年增長的態勢,美國國防部表達出的憂心愈來愈深。

和去年的報告來比較,有關中國軍力的發展態勢,在海空軍方面,中國陸續從俄羅斯取得先進戰機、潛艦、空對空飛彈、超音速反艦飛彈之外,今年將開始部署自製的殲十戰機,海軍方面也有自製的潛艦、戰艦等等,這些幾乎都是老生常談的項目。

但是在短程彈道飛彈這部分,二○○○年的報告指出,中國已經部署了三百五十枚,預估未來每年增加五十枚;二○○三年的報告則說當時已有四百五十枚部署,往後數年將每年增加七十五枚;今年則說中國對台灣部署的短程彈道飛彈約在六百五十枚到七百三十枚之間,並以每年約一百枚的速度增加中。可見中國的飛彈戰力年年加速增長,可以對台灣遂行奇襲和空中轟炸。

在中國對台動武的方式當中,報告也罕見地提到中國可能對台灣使用「高空核爆」,利用高空核爆產生的電磁脈衝,破壞主要的電信通路、雷達傳輸、光電偵測光譜等設施,同時造成民間停電和交通中斷,而中國可能認為美國及其他國家不會認為高空核爆已經超越使用核武的門檻。

面對愈來愈強的中國軍事威脅,台灣要如何因應?

首先要有分明的敵我意識,再來就是展現堅強的抗敵意志,除了要強化自身的防衛能力之外,也要將台海和平融入美日安保的防衛體系內,建構區域聯防的飛彈防衛系統,以及填補台海周邊的反潛防衛圈,實質強化區域安全的戰略力量,嚇阻敵人的蠢動。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對於未來國防安全影響至深的三大軍購案,包括反飛彈的愛國者三型飛彈,以及海軍反潛戰力的P-3C反潛機和潛艦,由於政治對抗的因素,長期無法通過預算案。影響所及,不但國軍的防禦力量無法有效提升,也可能導致美國友人懷疑我們自我防衛的決心不足。

當國家遭受外敵日益升高的軍事威脅時,有些人還千方百計地阻擋軍購案,故意讓敵人拉大軍事領先的幅度,將國家安全置於極端危險的境地,我們不禁要懷疑,這些人是不是我們敵人的同志呢? (作者為台灣安保協會研究員)


公布中國軍力報告前 美先知會台灣

 

2005.07.21自由時報

〔記者鄒景雯╱台北報導〕美國五角大廈當地時間十九日公布中國軍力報告,我國安會昨日隨即召開內部會議討論,據了解,在公布前,美方已經透過我駐美代表處向台灣先行簡報,因此陳水扁總統事前了解美國即將公布報告內容,總統也將在適當時機回應。

我國研擬多時的首部國家安全報告,也將在中國軍力報告出爐後,近期由陳總統召開國家安全會議討論定案,形成國際大戰略的聯防。

官員認為,對於中國軍力報告針對兩岸實際軍力的評比,以及共軍攻台的顧慮,甚至可能游走核子武器邊緣,使用高空電磁脈衝,來癱瘓台灣,我國防部應會再做細部判讀,找出雙方看法的異同。基本上,我國有自己有效防衛的軍事戰略,不見得全然如美國所希望的守勢固守而言聽計從,但台灣必須透過軍購避免軍事失衡,兩國看法則是一致的。

針對中國軍力報告,據指出,美方內部經過多次修正,在最後定稿後,隨即經由外交系統傳回台北,台美溝通管道十分暢通;陳總統最近就曾有感而發,連美國都對中國的企圖了然於胸,台灣自己更不能錯估形勢。

我官方也不否認,草擬的國安報告在兩週前已經開完五次會議,之所以暫停做最後整合,與等待美國先行提出軍力報告有關。

據了解,我國的國安報告在對外公布前,同樣會透過外交管道讓美國先了解,畢竟我國安報告提出的綜合性安全戰略,必須與美日等國際盟邦接合才有具體實踐的可能性。

相關官員表示,中國軍力報告係由美國防部提出,因此主要由軍事的角度對中國崛起的情勢做出分析,無所謂放大或低估的問題,而中國缺乏民主機制的軍力快速成長,儘管尚無法與美軍相抗衡,但顯然已經逐漸對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部署構成挑戰,使得美國採取直接且明確的文字描述對中國的看法。

官員指出,數月前發生中國船艦侵入日本海的事件,後來各方情資顯示是中國想要試探日本的能耐究竟如何,經過中國海軍實際操演後認為日本相當強,不過此舉引起美日高度警覺,並展開一連串反制措施。

 

台灣有三害

 

2005.07.21自由時報

《李筱峰專欄》

海棠颱風橫掃全台,帶來慘重災害,「夜聞風雨之聲,難安蓆枕」,我想起先祖們年年都要面對颱風和地震這兩項天災的宿命。然而,颱風和地震畢竟還是有形的,台灣還有一項更大的威脅,它不是來自大自然,而是人為的觀念,那就是「中華民族主義」。

我說它是「人為觀念」,是比較客氣的用語,其實它可以說是一套政治神話。或者講得學術性一點,「中華民族」一詞是「後設建構」的名詞。十幾年前我就破解這個政治神話,但是這個神話最近在三個藍色中國黨身上發作得更加猖狂,我只好舊話重提:

「『中華民族』一詞是一個政治名詞,而不是學術名詞。所謂政治名詞,意指為了政治上之需要而特別建構的名詞;而學術名詞,則係學術研究上具有嚴謹界定與指謂的名詞…『中華民族』一詞正是典型的『為了政治需要而特別建構』的政治名詞。以下試舉最明顯的史例來看…一九○五年同盟會成立,楬櫫『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其中所謂『韃虜』當然指的是滿洲人,要將滿洲人驅逐出去,以便『恢復中華』,可見此處的『中華』是絕對不包括滿族的。然而,曾幾何時,滿洲政府果然被推翻,中華民國誕生,孫文就任臨時大總統,立刻改口要『五族共和』,不再『驅逐韃虜』了。」

「以現代國家觀點看,五個民族一起建立共和國,並無不對。問題在於你要和人家『共和』,人家並不見得喜歡和你『共和』。果然,此時的蒙古,早在滿清政府倒台之際,旋即宣佈獨立了,並不領『中華』的盛情。而西藏、新疆等地民族,也在民初以來受到世界民族自決思潮的影響,紛紛欲掙脫中國之控制而獨立。於是以漢族為中心的『中華民族』之說乃應運而生。試以孫文的幾段話來了解,孫文在一九二○年底說:『現在說五族共和,實在這五族的名詞很不切當,我們國內何止五族呢?我的意思,應該把我們中國所有各民族融化成一個中華民族。如美國本是歐洲許多民族合起來的,現在卻只成了美國一個民族,為世界最有光榮的民族。我們中國許多的民族也只要化成一個中華民族。』」

「可見這個『中華民族』是人為建構的,是一個『想當然耳』的理想,並不像滿洲(女真)、維吾爾、藏族等民族是實際而自然存在著的具象。而且孫文這個『想當然耳』的理想民族,又是以漢民族為核心的。一九二一年孫文說:『蓋藏、蒙、回、滿,皆無自衛能力,發揚光大民族主義,而使藏、蒙、回、滿,同化於我漢族,建設一最大之民族國家者,是在漢人之自決。』足見,這個理想中的『中華民族』,又是一個漢族沙文主義的產物。」

「所謂『中華民族』,正是毫無民族人類學、種族學之根據的虛構名詞。而在這虛構的過程中,又充滿著種族優越感(ethnocentrism)與專斷霸權主義,毫不尊重別民族是否認同這個虛構的名號,便強行加封,貼上標籤。因此,在這個名號下,便發生相當荒唐可笑的現象,例如,『新疆』(東土耳其斯坦)的維吾爾族,明明是屬於土耳其族(Turks),其體形、血統、語言、宗教、生活習慣,完全與漢族相去十萬八千里,倒反而與土耳其,或是中亞的哈薩克、烏玆別克、中南亞的吉爾吉斯等人,同一系統。如果操烏拉阿爾泰語系的維吾爾人可以被冠上『中華民族』的稱號,則同屬烏拉阿爾泰語系的哈薩克、烏玆別克、吉爾吉斯等人,是否也可以稱為『中華民族』?再者,與漢文化相去甚遠的維吾爾人既然都算是『中華民族』,為何與漢族的歷史文化有相當因緣的朝鮮人、日本人、越南人,卻反而不屬於『中華民族』了呢?」(詳見〈不要拿「中華民族」來壓人〉一文,收錄於拙著《台灣要衝決網羅》)。

這套「中華民族主義」的政治神話,充滿著霸權心態,誰不接受這套神話,誰就是分裂主義者,就是「民族的罪人」、「和平的破壞者」。它和戰前日本人編造的「大東亞共榮圈」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誰不參與「大東亞共榮圈」,誰就是破壞東亞和平,就要接受懲罰。

這種霸權心態,又蘊含著中國傳統的「天下一統」的歷史意識。這種歷史意識發展出來的國家觀,是屬於「前近代」(pre-modern)的,而不是「主權在民」的現代國家觀念。因此,「中華民族主義」對台灣造成的傷害是:一者,它必然抹煞台灣的主體性;二者,它有反民主的傾向,要不然,它也是凌駕於民主原則、自由主義與法治人權的價值之上。

更可怕的是,這套政治迷思,經國民黨統治集團在台灣半世紀的洗腦教育過程,不僅制約了許多台灣人民的國家認同,甚至神格化成為宗教情緒式的信仰。這種「中華民族主義者」的信仰,或許可以稱之為「中華教」(或「中國教」)。

被世界人權組織Freedom house評列為「完全自由國家」的台灣,與被評列為「完全不自由國家」的中國,實際上是兩個不一樣的國家,但是「中華教」信徒卻不能容忍這個「完全自由的國家」。連戰向中國輸誠時,在桃園機場棒打台灣國民的那群藍旗軍,正是這個「中華教」教徒在懲罰異教徒的典型表現。而中國沿海的數百枚飛彈隨時對準台灣,當然也是「中華教」為維護其教義,不容叛徒異端褻瀆神明的神聖之舉。

台灣何其不幸,被這種「中華教」內外夾攻。

國親新三個中國黨過去以「反共」號召台灣人的支持,也以「反共」來抵擋台灣內部的民主潮流。如今在「反共」的議題上他們已經敗陣,卻拿「中華民族主義」的大旗來抵擋民主台灣的獨立自主。看看他們三黨的領袖相繼到北京輸誠的時候,都以「中華民族主義」和中共同一鼻孔出氣。真可說是「國共親新」四黨歸宗。但是台灣的主體地位和民主政治,卻成為他們四黨歸宗的祭品。

連戰在北京大學大罵台灣的民主,卻呼籲要認同「這個國家」而贏得北大禮堂內的滿堂彩,大家應該還歷歷在目。

最近看到郁慕明振振有詞說:「立足台灣、心懷中華」,奇怪。既然立足台灣,為何不是心懷台灣,卻是心懷中國呢?這不是挑明他們「心不在這裡」嗎?如果美國人公開說:「立足美國,心懷英國」,一定會笑死人。我如果對我內人說:「我立足我們家,心懷隔壁蔡太太家」,看我內人不氣炸才怪?

政黨輪替以來,許多表面上的政策措施之爭,其實背後都牽涉「中華教」的信仰。

例如,他們反對軍購,天真的台灣人民還真以為他們要看緊人民荷包嗎?別傻了,不要忘了他們高喊反共的時候,國防預算編到六、七成。現在只有一、二成的國防預算,他們卻在反軍購。道理很簡單,以前高國防預算,為的是保衛他們的政權,現在沒有政權可保了,而台灣又不是他們的祖國,他們的祖國是「中國」,所以當然反對軍購。如此不但可以贏得看緊人民荷包的美名,又可以向祖國交心,何樂不為?

話說至此,這套「中華民族主義」對台灣的傷害還不清楚嗎?我們在預防颱風和地震的傷害之外,我們一定要想辦法破除這種「中華教」的迷信。(作者為大學歷史學教授,本專欄完整版收錄於www.jimlee.idv.tw)